《瓦尔登湖》

读完《瓦尔登湖》后,我心中就有了一个虽然小但却令人着迷的湖泊。这个湖泊不大,一眼便能望得到头,而且水也很清澈,一眼便能看得到湖底。湖边有一间小木屋,木屋也不大,仅能容得下一张床,一张书桌,还有一点点可以走路的空间。对了, 木屋里面还有一个小火炉,不然就熬不过冬天了。木屋外面堆着干燥的树根,这是便是过冬的木材。有趣的是,在木材这里,曾发生过一场红蚁与黑蚁的世界大战,至于哪一方最后胜利,就只有上帝知道了。最重要的是,在湖泊旁或在木屋里,有这么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头子,他不是在简陋的木屋里面读书、与那些天地圣贤交流,就是在湖边踱步,或者在湖中心钓鱼,与地球上最伟大也是最美好的作者——大自然交流,并且向她学习,感叹大自然的造化无穷与瑰丽。梭罗说过:大自然中永远有我们学习不完的东西,那永不枯竭的生命力、巨大无边的地貌、残骸满布的海滨、幼苗和枯树共存的荒野、劈开云层的雷暴、持续三周的暴雨、以及雨后的洪流,看到这些景象,我们应该受到鼓舞和激励。我觉得甚是在理。
这个湖是亨利·梭罗的瓦尔登湖,也可以是每个读者心中的瓦尔登湖。梭罗住在瓦尔登湖期间,看着夜空中那熠熠生辉的星辰,他便想起了地球在宇宙中不过是一粒尘埃,而一个人类在地球上,甚至连一粒尘埃都算不上。很多人一想到自己在宇宙中连一粒尘埃都算不上,很容易就产生一种虚无主义:既然自己连一粒尘埃的都不上,那努力还有什么用?即便我是尘埃中最闪亮的那一粒,那又有何意义呢?不还是尘埃吗?
梭罗不这么想,他认为人类已经如此微不足道,就不能再被那些世间琐事所缠住。经商挣大钱?那是弱智的行为,因为历史从不曾记住一个成功的商人,人类也并不感激一个成功的商人。是的,绝大部分人类会羡慕成功的商人,并且想方设法去过那种奢侈、舒服的生活,但是他们从来不会感激一个成功的商人,也不会打心底里尊敬一个成功的商人。人类感激的,是那种以一己之力扛住整个人类,不屈不挠向前进的伟大人儿。那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伟人。这些人或在精神领域指引人类前进的道路,或在科学领域带领人类大步向前迈进。前一类伟人有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孔子、墨子等等,后一类伟人有达尔文、牛顿、爱因斯坦等等。
这些人的名字不仅刻在历史书里,更刻在每一个人的生活里。你或许没有听过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的《工具论》、孔子的儒家学说、墨子的兼爱非攻主张,你或许也不清楚牛顿三大定律、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霍金的《时间简史》,但是你却生活在其中。那个理想国,是无数有识之士的共同追求,那个《工具论》,指导了无数有识之士的思考方式,撇去为统治者服务的时代糟粕的儒家学说,和柏拉图的理想国相去不远,永远不过时的墨家的兼爱非攻主张,不正是中国提出的并一直严格遵守着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吗?达尔文的《物种起源》把曾经吃人的宗教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人类终于开始真正意义上的直立行走。牛顿的三大定律奠定了宏观物理的基础,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不仅描述了微观世界,更是定义了时间。还有几千或者几万个闪烁在人类历史上空的名字,虽然不为人熟知,但也为人类的前进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们的事迹也被记载在那一本厚厚的历史书里。如果你想认识他们,你总能在历史的某个角落找到他们存在过的痕迹。
可惜的是,人类繁衍了几千代,活过的人不下几千亿,却只有几万个名字对整个人类来说是有意义的,是值得被铭记的。其他大部分人,只用四个字便能概括“芸芸众生”。这些“芸芸众生”被金钱和地位困住了,被奢侈舒服的生活网住了,被肉身那无休止的欲望禁锢住了,最后变成像你我这样的“芸芸众生”。这是梭罗所悲哀的,也是我所悲哀的。现在的绝大部分中国人,谁都知道“马云、马化腾”这两个的名字,但有多少人记得“于敏、申纪兰、孙家栋、李延年、张富清、黄旭华”这些共和国功臣们?现代的中国社会,一切向钱权看齐,至于知识,如果能为钱权服务,人们就愿意去学习。至于那些真正意义上的智慧,只有少数人愿意排除万难去获取,这样的人儿实在太少了。
在十九世纪,梭罗见识过随着铁路衍生的繁华,并且感叹那时候的人心浮躁:绝大部分人都想着挣更多的钱,过更舒适的生活,至于其他的,人们也就顾不上了。梭罗谴责这种行为和心态,在他的观点里,一日吃不过三餐,睡不过一床,为了满足肉体享受的欲望,居然心甘情愿的抛弃精神上的享受,这实在是无法理解的。有瓦尔登湖相伴的梭罗,身旁永远萦绕着世间最好听的音乐——鸟类的叫声,眼前是时时不同但永远动人心魄的湖面,更不用说那围绕在湖边、青翠欲滴而又四季变化无穷的森林。闲暇时,和梭罗对话的是《伊利亚特》里的诸神,或者是《对话录》里那永远闪烁着智慧的柏拉图。在这种环境下生活的梭罗,自然对现代社会的繁华盛世感到厌倦和愤愤不平。
普通一点的作者,是一边享受着生活的便利,一边批判着这近乎癫狂的社会,而梭罗是俯身耕耘,自给自足,以自己的言行举止为标杆,去批评那些毫无必要的奢侈享受。住房,有瓦遮头,冬暖夏凉就行,大小可以毫不在意,至于那些华丽而昂贵的装饰更是毫无用处,因为这些装饰只会在大自然那震撼人心的景色下黯然失色。精致而丰盛的晚餐更是毫无必要,因为健康的生活来源于简单的饮食,面包和玉米就是人类最好的朋友。茶水和咖啡等饮料根本没有存在的必要,还有什么饮料能比白开水更健康呢?若想偶尔吃一下肉,湖里鱼和森林里的动物就是最好的选择,根本用不着回镇上买。世上最好吃的蔓越橘就在森林里,运到市场上的蔓越橘早已失去了那层成就风味的寒霜。在这种环境下生活的梭罗,用剩下来的大部分时间和自己的思想作伴,打磨自己的哲学,剔除那些不利于思考的肉体欲望。所以梭罗提倡的是那种小农经济,每个人与自然为伴,自给自足,剩下的时间,就用来打磨思想,思考人类进步的源泉,这才是一个人活着的目的,也是一个人活过的证据。
梭罗推崇的是对自我的挖掘,其他外在的一切都是没有必要的。只能要能吃饱睡好,剩下的时间就应该用来挖掘自我的内心世界或者为了追求真理而进行不懈的努力。毕竟人类在这个世界存在过的唯一证据,就是我们为全人类的后代留下过什么东西。红顶商人或者倾国宰相,得意的不过是一时,而那些为全人类后代思考并且留下可以永恒传承的珍贵遗产的人们,才是真正意义上值得尊敬、值得铭记的人们,也正因为有了这些伟大的人们,人类才得意大步向前踏进。
人类在地球上繁衍生息了几千代,从来只是地球的过客,而不是地球的主人。无论是对于曾经的氏族之长、帝皇将相还是曾经身为奴隶的黑人或者现在接近70亿人口的普通人,地球从来都是一视同仁的。任何人死去,地球都不会停止运转,任何人活着,也不会加快地球的运转。千百万年来,地球就静静的转着,默默的看着一代又一代过客的来来去去,不曾赞扬过哪一代的过客,也不曾辱骂过哪一代的过客。她就这样以宠辱不惊的态度静静的看着,看着那一批批来来去去的过客。在现代,人类对地球的索取已经远远超过我们的生活所需了,是时候停下来想想,我们该如何更好的回馈的地球了。如何可以,在减少对物质索取的同时,尝试挖掘一下自己的内心世界吧,毕竟一个人是不应该靠吃饭活着的。
最后以梭罗说过的一句话与诸君共勉:你应该成为探索自己内心世界的哥伦布,去开拓新的航道,不是贸易航道,而是新的思想航道。每个人都是自己内心王国的君王,和我们的内心王国相比,沙皇帝国不过是一个弹丸小国,冰天雪地里的一个小土丘。

你可能感兴趣的:(《瓦尔登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