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中学生的18堂国学修身课》第15课 因势利导

  因势利导:顺着事物的发展趋势在引导,使其向有利于实现目的的方向发展。语出司马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大禹治水、孙膑减灶,这两个故事所体现的就是因势利导。

  因势利导体现在很多地方。道家的老子提出“道法自然”和“无为而治”,即顺应自然,遵循规律,顺势而为。庄子寓言巜庖丁解牛》中,庖丁是顺着牛体,天然的解剖结构,顺着骨节的缝隙进刀来解牛。孔子教学讲究“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讲究因材施教。《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顺着齐宣王想成为霸王的心理,从他要厨师将牛换成羊而导致百姓认为它吝啬的话题开始,一步步分析,一步步引导,最终水到渠成地得出“保民而王”的道理,诱导齐宣王施行仁政。再到中国古典文学的间接抒情和中国园林“巧于因借”的造园法则等,都是因势利导的充分利用的体现。

  中国文化本来就有因势利导的基因,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也是中国人最根本的文化观念。他强调自然乃至万事万物的发展变化都有其内在规律,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因势利导这种渐进式的维新就是顺势而为,而非另起炉灶。所以,我们不能违天郑之道,不能拔苗助长。

你可能感兴趣的:(《写给中学生的18堂国学修身课》第15课 因势利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