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枪炮、病菌和钢铁》读书笔记“粮食生产篇”一

人类不同民族,种群从初始同为原始社会,但是在各自发展过程中,由于不同的地域、气候、发展速度、资源等各方面客观及主观因素的影响下,使得不同民族种群的人类开始产生了不同的发展轨迹。这样不同的发展轨迹,也为后来各民族种群之间发生的战争,征服,殖民直到现在世界所呈现出的样子埋下了伏笔。

在枪炮、病菌与钢铁这本书中的“粮食生产篇”,在发展轨迹上,由于不同种群在其整条发展史上的“粮食生产”这个节点出现的时间产生前后差异,便以造成了后续无数年甚至至今的连带影响。

原始社会的人类获取粮食的来源:

1, 采集野生植物

2,狩猎野生动物

随着时间发展,各民族开始出现差异:

1, 转向粮食生产社会民族;

2, 继续狩猎采集社会民族。

“粮食生产民族”开始进行粮食生产的两种方式为:

1, 集中选择养殖植物;

2, 驯化饲养动物。

这两种方式给粮食生产民族带来的结果是:

1, 人群开始定居,粮食逐渐富足;

2, 出产植物纤维(后面形成的衣服原料,绳子,毯子);

3, 出产动物纤维(皮革,毛制品,丝制品等);

4, 驯化动物的骨头用作人工制品的重要原料

5,所驯化的动物中部分作为运输工具使用。

6,驯化动物的过程中,动物带来病毒衍生出人类流行病。

当人群开始定居,粮食逐渐富足又使得“粮食生产民族”发生了3方面变化:

1, 人口密集增加;2,出现行政管理阶层;3,出现职业军队;

所驯化的动物又同时给军队发动战争提供了长距离运输的作用。

“粮食生产民族”所具有的稳定的粮食生产,贮存能力,以及所驯化的动物可提供的长距离运输能力,使得军队能够长距离作战,同时驯化动物过程中来自动物的病菌的致命力量。使得“粮食生产民族”对“狩猎采集民族”在军事上有了巨大的优势,为后面的种族间的战争,征服,殖民等重要历史环节奠定了基础。

你可能感兴趣的:(《枪炮、病菌和钢铁》读书笔记“粮食生产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