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周的暑期诗歌教学实践课结束了,虽然与16周的教学相比,很短暂,但却颇为感慨,不写下点什么,感觉不能翻篇似的。昨天发了个简短的微信,仍觉得应该留下了个博文。如何开始叙述呢?今天跟小女做sat阅读题读到一篇关于马克吐温的文章,让我联想到诗歌课上软件学院那个学生把“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解读为地主阶级残酷剥削农民的场景,咦,何不用虚构的叙事方式记录这次暑期诗歌教学呢。故事的主人公就叫阮建煊吧。
铃、铃、铃, 阮建煊很不情愿起床了。刚考完期末考试,今天就开始了两周的暑期英语教学实践活动。他选了这门课,听学长们说,往年的暑期英语教学实践都会有很多老外上课,搞各种各样的活动,很有意思的。今年是选课模式,有演讲,影视配音,戏剧表演,经典阅读,诗歌朗诵。影视配音可能会比较有意思。吃过早饭,阮建煊走进教室,昨天在网络学堂上查到负责我们这个班的是木老师。上学期宿舍里有人选过她的课,听说她的课不水,但是很无聊哦。听说上她的课要读《寂静的春天》,从她的课上能学到很多环保的理念。走进教室一看,教室里人还真不少,在后面找个座位坐下吧。
教室里两个老师,一个是头发染成金黄色的美女,看起来和我们差不多大啊,不会吧。另一个矮矮胖胖的中年模样老师,看起来挺慈眉善目的。铃声响起,金发美女坐下了,原来她是助教。老师开始介绍课程内容。这个班连同另外两个班上诗歌,不会吧,不是上影视配音吗?诗歌是什么东东啊,好无聊哦。上午头两节老师上课,后两节美女助教带领我们朗诵诗歌,下午上网络mooc。阮建煊开始拿起手机看朋友圈。“这两周诗歌课,我们将围绕三个问题学习。1. What makes a poem?2。How to read a poem? 3. How to appreciate poems?”阮建煊抬头看看老师,老师上课还挺有激情的。但是诗歌距离我们实在是太遥远了。阮建煊又开始低头刷手机。朋友圈里正在传毕业生们的照片和毕业典礼上校长的讲话。
“关于第一个问题,我想让同学们先阅读一篇文章,文章的标题就是“What makes a poem?”这篇文章的作者是John Burroughs.他是美国博物学者,非常多产的作家,共出版23部著作,一部诗集。他积极投身美国的保护主义运动。还掀起了二十世纪初美国历史上著名的“nature faker controversy”。也就是说他似乎很热衷于设定标准,在他看来,严格的描述自然事实才是自然主义者,博物学者,动物只具有本能,不具备任何认知与训练能力,从人类情感出发,把动物与自然置于与人类同等认知水平的作品都是伪自然作品。这个争论与后来的“深生态学与浅生态学之争”有几分相似。Burrough更像是浅生态学阵营里的作家。现在要发给大家的这篇文章是他对什么构成诗歌所发表的见解,希望能给大家认识诗歌带来启发,也欢迎大家发表与这篇文章的观点不同的意见。”木老师把文章发给了学生。阮建煊拿到文章,开始读起来,可是刚读了两段,他就开始读不下去了。好多生词啊。Pope是谁啊?什么是middling thing, stigmatize又是什么意思啊?好难啊。他开始向后翻,好长啊。Wordsworth是谁啊?Aristotle是谁啊?Poe? Byrant? Robert, William Vaughn Moody? John Russsel McCarthy? Whitman? Tennyson? Arnold? Swinburne? Emerson? Burns?这都谁是谁啊?一共9页纸呢,瞬间,他的脑袋就大了。“请同学们拿起笔来,边读边把Burrough所提到的构成诗歌的重要成分画出来。”木老师要求道。阮建煊索性放下文章,又拿起手机来。
大约半个小时过去了,木老师看有的同学已经读完一遍了。就开始和同学们讨论。“在这篇文章中,Burrough的笔触比较犀利,对很多著名的诗人进行了尖锐的评析:比如他提到虽然古典主义诗人Pope说平庸诗人算不上诗人,但是Pope自己至多也就是个三四流的诗人而已,他的诗歌以其智慧而非灵魂留传于世。他提到湖畔派诗人Wordsworth虽然是伟大的诗人,但只是偶尔伟大而以,通常他的创作情绪都是枯燥且散文化的,而他的问题是他不停地在这种枯燥乏味的情绪中写诗。Poe的诗歌创造更像是在建造机器,或者是在盖房子。他所赞扬的诗人包括Whitman, Tennyson,和Moody以及Loveman.请大家说说是哪些元素让这些诗人的诗歌伟大呢?”
没有人回答,木老师问了几声都没有人回答,于是只好拿起名单来叫。同学们陆续说:
“诗人的诗歌里含有宏大的思想”
“富有激情”
“充满丰富的想象”
“具有哲学思考”
“表达一种对真理的追求”
“是一种艺术”
“永恒的美”
“伟大的自然”
“表达了一种生活态度和宇宙观”
“对生活的批评”
“对其国家以及所处的时代的批评”
“对自我的批评”
老师叫到阮建煊的名字,正在看手机的阮建煊一愣,站了起来,一脸茫然的样子,仿佛他都不知道刚才老师和同学们都在讨论什么。
“伟大的诗歌里还能读出什么?”阮建煊头脑一片空白。
停顿了一会,然后非常清楚地回答道,“不知道”。
老师似乎很意外,不甘心的问道,刚才阅读的这篇文章中还提到了什么?阮建煊一阵沉默。老师不依不饶地又问道,在刚才阅读的这篇文章里,作者还提到了伟大的诗人一定在他的诗歌里会传达什么信息?
“老师,这篇文章我没有读懂。”
“嗯?”
木老师早已注意到他不停地在看手机,不想这么轻易就放弃他。于是索性放下手里的文章,换了一个问题。
“请你背诵一首你知道的中国诗歌”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非常好。那么你从这首诗里读到了什么呢?”
阮建煊大脑又是一段空白,接着出人意料的回答道:“这首诗歌揭露了地主阶级对农民的残酷剥削。”全班同学都笑了。“Oh, My Goodness"老师强忍住笑,问他,在这四句无言诗里,怎么能看到地主呢?”“我从深层次上分析不行吗?”阮建煊低声说道。
“可以啊,但是今天农民种地不也需要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吗?今天农民又怎么受地主阶级的剥削呢?诗人在这首诗里主要想表达什么意思呢?作为读者我们读完这首诗,会有什么感觉呢?”
“农村的生活不如城里的生活舒服。”阮建煊又出乎老师意料地回答道。
木老师似乎有些急了,提高了声音说,“那么到了城里就可以不用种地了,有钱就可以买粮食吃了,不喜欢吃,不好吃就可以全部倒掉,可以吗?是这样吗?“
“不可以。”
“为什么?”
“因为农民种粮食很辛苦,我们应该珍惜粮食。”
“yes,所以从这首诗里我们读到了一种道德教义。这就是Burrough所说的“每一个高层次的诗人都具有深厚道德品质,”当然诗人远不止仅仅是个道德说教者。好了,你坐下吧。下面,请大家看文章的最后一段。Burrough提到:“每一首真正的诗歌都是艺术圣坛的贡品;它不为其它的目的存在;它向自然一样的教育我们;它向自然一样美好;它的艺术是自然的艺术;它让我们的灵魂与宇宙更接近,与宇宙有更亲密的接触;它让我们的灵魂得到升华。”
韦氏辞典中把诗歌定义为一种写作,是用语言通过想象,凝练地表达对个人经历意识。语言通过推敲和组织,从意义、声音和节奏上表达特定的情感再现。在这个定义中,强调了想象、感情、经历的意识、意义、声音、节奏以及语言的选择与组织等要素。”但是就诗歌的产生,意义以及作用而言,中国古代诗歌理论中对诗的表述更为简洁,精辟。《毛诗序》中写道“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从志的意义上说,吟咏、写作诗歌是最早最能体现人高于其他动物的人类特有的行为。
今天我们都沉缅于电子产品里,从深层上分析,电子产品让我们疏于情感的表达,疏于对个人经历的感悟,疏于与自然的接触,疏于想象的行为,疏于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久而久之我们就丧失了作为人的主体能动性,而只是机械地制造,机械地复制,机械地参与,机械地想象,逐渐地我们就完全成为电子产品的附庸了。不用说高于动物,甚至连动物都不如了。人是需要人文精神的,没有人文精神,人就不成其为人了。
诗歌是人文精神的基础。没有诗歌,人文精神就会很贫乏。因此,人需要诗歌来振奋精神,需要诗歌来唤醒意识,需要诗歌来沉静思考,需要诗歌来进行反思,需要诗歌来进行批判,需要诗歌来探求真理,需要诗歌开辟可持续的生存。
孔子说:‘小子,何莫学乎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远。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今天,我们不为事父,不为事君,就为了培养个人修养,培养独立人格,培养批判精神,培养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培养对自然万物的关爱,培养博大的宇宙情怀,我们也需要学习诗歌。
听到木老师的慷慨陈词,阮建煊心里有些震动,也感到很新鲜。从来听过有人这样谈论诗歌,从来没有想过诗歌还有这么重要的作用,呵呵,好像不学诗歌,我们就不是人了似的。不过,我们的确远离诗歌很久了。
接下来,木老师给大家发了十首诗,4首Robert Frost的诗歌,3首经典的爱情诗歌,3首关于水的诗歌。刚拿到手,阮建煊没有一首诗读得懂,根本就不知道诗人在讲什么,经过老师讲解,似乎明白了很多。老师东拉西扯的讲了好多,也好乱啊。不过有点意思。学诗歌有助于学到西方文化;学诗歌有助于学习西方的历史;学诗歌有助于学习西方人的人文主义精神。
结束课程的考试很有意思。木老师要求大家分组用表演的方式背诵诗歌,要求大家想象一个戏剧场景,把诗歌串起来。根据大家诗歌背诵的表演给成绩。这倒很有趣。虽然只有三天的时间准备,但是对于看过无数美剧与电视剧的九龄后天之骄子们而言,创造个有诗歌气氛的场景背诗简直就不是什么难事儿。
背诵诗歌的老师精彩纷呈。有的组把场景设在圣诞节;有的把场景设在万圣节;有的就设在教室里,模拟老师上课;有的设计得更艺术,每人在黑板上画出自己的诗歌,一个一个地转过来背诵;还有的把诗歌背诵放在一个动画片的背景中;有的模拟“死亡诗社”聚会场景;浪漫的有把场景设在荷塘月色,在谈恋爱中背诗;还有的同学把背诗歌和唱歌有机地结合起来;还有的设计出时光隧道里穿梭的场景里背诗;还有的设计出辩论赛的场景。无论哪一个场景,同学们都把诗歌背诵恰当地嵌入到场景中。阮建煊和他的小组同学把诗歌放在了亚瑟王的故事场景中,把老师课堂上讲过的诗自然而然、声情并茂地表演了出来。
木老师看呆了,她怎么也没有想到,课堂上学生们用“不知道”,“看不懂”来回答她的提问,但是在最后一次课却表现得如此精彩。看来,她错了,不是同学们排斥诗歌教学,不重视诗歌,不知道诗歌,蔑视诗歌,而是在他们的受教育过程中,诗歌被边缘化了,被排斥了。是我们的教育体系里没有诗歌教育的位置。是我们的教育体系忽视了诗歌在人文精神与人文素质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我们无比重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我们无比重视西方的经济发展理论,而我们却忽视了发展出科学技术的文化土壤,我们却忽视了与经济发展并行的人文主义精神。一个社会需要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经济发展,但是,一个社会更需要博大的宇宙情怀,博大的哲学思考,更需要激情与想象,更需要对真理的探索,更需要对美的追求,更需要思考人与伟大自然之间的关系,更需要一种可持续的生活态度和宇宙观,更需要一种独立的、自由的精神,更需要一种批判精神,更需要对国家、对民族、对宇宙、对自然的忧患意识与责任意识。诗歌,是人文精神的根基。
重视人文精神教育应该从诗歌教育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