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小记

    从2005年外出读书然后工作,就再也没有在四月这样的春夏之交回过老家。以前还有暑假,后来慢慢地只有过年,再后来连过年也难得回来一次了。倒是有娃以后每年都回来一次,两个月、一岁、两岁,去年还只能坐在推车里,今年就又会说又会跑。最触动我的还是家中年老的长辈们。

    本就是以看望外婆为主题的一次回乡探亲,今年开始病重的外婆,时好时坏,在有生之日能陪就多陪吧。不想让妈妈留下遗憾,尽快请假买票回家。外婆看到我们娘仨的瞬间,眼睛都亮了,因为腰椎骨脱节身高都矮了好多,佝偻的身子挪走缓慢的步子,听说晚上因为疼痛睡不好觉一个人在房间里踱步,想着就心疼。但即便如此,但凡下床第一件事,就是转身把床单抹平整杯子叠整齐,这就是我辛苦了一辈子82岁的外婆。给我们装了她种的豆子,好吃的“鸡窝豆”,说以后她不在了就再也没有了。耳朵不好的她听不见很多话,但是我们在的日子,脸上的笑容明显地多了很多。

    我的爹爹(爷爷)也快79岁了,多年的高血压,病后就戒了多年的烟酒。我们一家人都在外地,他独居多年,前几年还种菜买菜,自行车骑起来飞快。近两年来出门只能坐车了,但又不服老地不肯用我们给买的拐杖。除了打点小牌听听评书,没有什么别的兴趣爱好,腿脚走不动后更不爱出门了,更多的时候就是在家看看电视。相比外婆身边还有亲人照顾,独居的爷爷更显凄楚。但作为不在身边的孙子,能做到真的非常有限。无非是每月网购的燕麦片和奶粉,回家给他包一满冰箱的饺子,临走塞一点小钱。问还有什么心愿吗,有想去的地方吗,都说没有,哪里也不想去了,就在家呆着吧。临走对我们送了又送,念着:下一次不知道又是什么时候能看到了。心酸却又无言以对。

    我的姨奶奶,外婆的同母异父的最小的妹妹,早年前唯一的儿子就意外离世了,去年老伴又车祸身亡,幸好她自己买了养老保险现在每月能领一千多的退休金,虽不多但足以度日。每天过规律又健康的生活,按时吃饭,准点跳舞,对什么事情都有计划和安排。最近我们回来,迫不及待告诉我们了一件大事——办妥了遗体捐献和眼角膜捐献的事情。因为我们县城很小,是要上报市里的红十字会,由那边组织协调身后事宜,从去年跑到今年终于办妥了。姨奶奶跟我们讲的时候,满脸笑容:我终于把自己安排好了,在我们这个大家族里,我愿意做一个带头的人,当以后你们有这种想法时,就会想起我这个奶奶是这样做的。我们晚辈们都竖起了大拇指,非常骄傲。

    也就是这两年,才渐渐感觉到我身边这些重要的长辈们已走在渐行渐远的路上。每一次见面都可能是永别,怎能不多加珍惜。

    与老人们相处,从他们身上,我看到淡然、从容、无争也无求,但或许也有我看不到的害怕、恐惧、无奈和黯然,特别是那一声声无意识的叹息,仿佛有千言万语,最后却化作袅袅炊烟消散在风里。在家的日子,我经常脑海里想到《最好的告别》,也试想过以后自己的老年生活,不过总是无法深入,或许年龄在这,还深刻不起来吧。

    对于我的这些亲人们,爱与被爱,这样的幸福都已刻进了生命里,因为血脉相连。

    明天返程,不说离愁别绪,只想把这四月天里洁白的柚子花、火红的石榴花、微微泛黄的枇杷、青青的无花果都写进三十岁的文字里,永不凋落。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回乡小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