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人在一个岗位上工作了十几年,却还是原地踏步呢?
最要命的是没赚到钱就算了,反而越活越不值钱。
因为,从来没有思考过,你和大神之间的距离,差的不仅仅是钱,而是思维方式。
就是这种思维方式,让他们赚钱于无形。
首先,给你来看个等式:思维=资产(无形)。
这种无形资产就像神话电影中武林高手一样,杀人于无形。
你的思维是无形资产,能带给你现金流,资源固然重要,但圈子的思维模式更重要,能拉高思想,能加快你头脑的运转频率,能够多角度客观的评价事物。
产品,项目,会过时。但操作项目的思路和方法,永远不会过时。
只有掌握思维,你才永远不会淘汰。
就好比,给你鱼竿,你不会钓鱼,那也是白搭,但你掌握钓鱼的方法后,用任何的鱼竿,加上鱼饵,去任何鱼塘,你都能钓到鱼。
有人问做什么赚钱,答案是无论干什么都能赚钱,老板在赚钱,打工仔也在赚钱,但是赚钱的效果却截然不同,为什么呢?
就是赚钱的思维,赚钱不和时间成正比,不和学历成正比,不和体力成正比,而是与你的思维息息相关,好多好多的年轻人宁愿每天在工厂上12小时的班,过着两点一线的生活,拿着每月两三千的工资,就是不敢去做自己喜欢的事。
没有勇气,没有魄力,年轻经得起失败,不要把大好的年华,大把的时间都给了别人,蹉跎了岁月,蹉跎了大好年华。
思维方式和和你的头衔无关,和你的学历无关,看看下面的例子:
教授与农民在火车上相对而坐,无聊之际,教授说:我出一道题,你若不知,给我5元,如果你出一道题,我若不知,给你500元如何?
农民同意,教授问:月亮距地球多远?
农民一言不发递给教授5元.
农民问:上山三条腿,下山四条腿,是什么动物?教授苦思无解,无奈给农民500元,农民接过钱准备睡觉,教授追问:上山三条腿,下山四条腿究竟是什么动物?农民一言不发递给教授5元钱,然后睡觉...
这个例子告诉你,学历高低不重要,掌握思维才是真正重要的。
电视剧《亮剑》中的李云龙,泥腿子一个,数次打败日军高级指挥官,国民党黄埔军校的高材生,李云龙没学历高智商,但思维至上,在牛A和牛C之间。
今天为你分享的是《多维思考:开启智慧的人生》,作者是黎甜,本书主要从四个部分来讲解:如何通过思维方式来缩短你和大神之间的距离?如何让自己高质量成长?如何学会坚持与变通?如何更有逻辑性的表达呢?
1
你和大神之间的距离,差的只是思维方式
不知道你有没有经历过,一件事情,你反反复复想了很多遍,琢磨了很久,就是想不出来。
但当你请教一个高手时,可能困扰你很久的问题,高手一句话就能帮你打通任督二脉,让你恍然大悟。
一项问题的解决,你所用的时间与大神所花的时间完全不一样,这并不是说,你没有努力,而是你和大神之间的思维方式,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没有思路,执行力就是个摆设。
下面说几个高手的思维方式,希望对你有用。
一是:双向思维。
这个世界有一个自然规律,也就是不管世界怎么变化,这个规律不会消失。
那就是,世界万物,有正向就会有反向,有错就有对,有善良就有邪恶。
它就像硬币的两面,有正有反;就像八卦的两面,有阴有阳,缺一不可。
因此,任何事情都有对立面,你在思考任何问题时,不仅要考虑正面,还要反面去想。
比如,我说我喜欢和正能量,积极向上,有执行力的人交朋友。这句话的反面其实是说,我不喜欢负能量,抱怨,执行力差的人。
二是:逆向思维。
那什么是逆向思维呢?
就是很多人常常思考问题,都习惯正着思考,而高手喜欢倒着思考。
比如,普通人要找别人帮忙,从不思考,ta能为对方提供什么价值,而是只只知道索取。
而高手都是先付出,后得到,找别人帮忙之前,会考虑ta自己能为对方提供什么价值,而不是向对方直接索取。
因此,普通人想的永远是先得到,后付出,而高手都是先付出,后得到。
逆向思维往大一点宽范围说也叫求异思维,它是思维心理学中重要的一部分,由于思维定势的存在,我们的思维往往是惯性的,容易走直线。逆思维则与一般思维方向相反,对事物进行
对立、颠倒、反面、逆转等多角度思考,打破原有的思维方式,把事物的状态和特性推到反面或极限以寻找事物中的新视点,“反其道而思之”,这样就可使思维呈现多面化,有利于高效解决问题。
这么说逆向思维是不是有点太笼统,太宽泛?我们具体举一些实际例子就好理解了:
比如在高层写字楼中午午饭时间,或者在医院高峰时间段,一楼会有很多人排队等电梯,经常有人等电梯要等十多分钟,但为什么有些人只用一分钟就能上了电梯?
在一楼排了十几米的队等电梯的时候。懂得逆推思维的人会悄悄上二楼,坐上下行的电梯,轻易的获得一个上楼的位置。
因此,你在思考一个问题时,第一步:先对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定位后,我称为“界定问题”,先确定问题的边界。
第二步:再思考,为什么存在这样的问题?这样的问题能否倒着思考达到解决的效果呢?
第三步:找到问题背后破解的本质原因。
第四步:击穿问题,解决问题。
那为什么有些人思考问题的时候比较局限呢?
是因为他们只看到事件本身。
书中提到,每件事情的发生都会涉及三个方面:
本体,客体,外部环境。
一是本体,是指事件发生的主体。比如我爱写作。中的这句话主体是“我”。
二是客体,指的是事件的受众。比如我爱写作中的“写作”。
三是外部环境,指的是周围环境对事件的影响,或者事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比如,办公室的氛围对写作产生影响,而写作也可以让你影响你周围的人。
你会发现,为什么那些大学毕业5年后,同一学校,同一专业的学生,差距会那么大呢?
是什么让这些普通的人,在毕业后,与身边人拉开距离的呢?
是能力吗?未必,刚毕业都是涉世未深的孩子,即使能力很突出,也是少数人。
那是证书吗?也未必,证书只是一个能力象征而已。
是出身吗?不是,都是普通人。
那到底是什么呢?
一是:努力。二是选择。
很多人觉得努力不值钱,人人都会努力,尤其在中国,或者觉得我有天赋,不需要努力。
但是我要说的是,努力不一定成功,但不努力一定不会成功。
即使你很有天赋,你也需要努力,因为天赋是在你努力之后才会显现的东西。
你有天赋,不努力,也就跟普通人没什么区别,而渐渐的你这种天赋就会慢慢消磨掉。
那什么又是选择呢?
选择你就说你努力的方向,你的规划。方向错了,即使你很努力,你也达不到你想要的结果。
就跟你开车一样,你要到达目的地,但是导航错了,方向错了,你永远到不了想要去的地方。
因此,选择非常重要。
那到底什么样的选择是正确的呢?应该如何去衡量呢?
那就是你选择的不可替代性。它决定了你的价值。
也就是说你选择做的这件事,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你各方面也在跟着发展,增长,比如,你的知识体系,能力,阅历,经验等等,都在水涨船高。
比如,流水线上的工人也很努力,工作周期,工作经验,可能十几年,20年,那为什么他们不值钱呢?
因为,他们做的是机械性重复的事情,他们各方面的发展都是在低水平的重复。
那为什么写作的人非常值钱呢?
一方面,写作这件事,它的不可替代性很大,另一方面,写作这件事,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的各方面发展,都在呈指数型增长。也就是说写作时间越久,这个人写作能力就越强,价值也就越大。
这就为什么会说,写作的人都是靠时间吃饭的,因此,时间对他们也非常宝贵。
所以,你的努力非常重要,而你的选择也非常重要。
2
如何让自己高质量成长?
你要知道人的成长离不开2样东西。
一是学习,二是思考。
那些会学习的人和不会学习的人,也注定过着两种不一样的人生。
因此,你想要成为一个会学习的人,首先要了解学习的本质是什么?
也就是如何通过学习成为一个高手?跟你分享一些对我有帮助的绝招。
第一:找到一个适合你的好方法,好道理,然后去实践,针对性刻意练习。
有人常说,为什么听过好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那是因为道理很多,但是对我们自身而言真正有用的却很少。也就说80%的道理是,没有实际作用的,而20%的道理,是真正有用的。
因此你只需要找到那20%的好道理,有用的道理,好方法,然后去践行,针对性刻意练习。
相信你听过1万小时定律吧。说的是,一个人如果在一个领域,练习1万个小时,就可以成为这个领域的高手。
这时你可能会想,那得有多勤奋啊。当然勤奋是成为一个高手的必要条件,但是勤奋并不代表你一定会成高手。
因此你的勤奋一定要用在正道上,找到那些适合自身的好道理,好方法,针对性刻意练习,去践行。
所以你既要聪明,也要懂得笨拙。聪明是说你要找到好方法,好道理,针对性刻意练习。
而笨拙是说,你要超级的勤奋,而不是找捷径。
因为真正聪明的人都在下笨功夫。
第二:寻求反馈,及时复盘优化。
那什么是反馈呢?
他指的是你做了一件事之后,外界对你的评价,这件事是对的还是错的?是好的还是不好的?对别人是否有影响?
然后当你接收到了这种评价之后,你就会反过来去优化自己存在的问题,去优化,去改正。
拿写作来说,你写了一篇文章,当时你自己感觉还挺好,而这只是你自己的一个主观感受。
而最终你的文章到底写得好不好?只有你发出去之后,外界对你的评价,你才能知道文章的问题,在哪里?
当你接收到了这些问题和评价之后,你才会有方向去做优化,优化写作问题,写作方向,写作能力等等。
这样你的写作能力才会日益的不断水涨船高。
第三:与知识做互动,强化记忆。
如今很多人都爱收藏,可能打开你的微信收藏,到处都是你收藏的文章,文件,成为你的知识宝库。
但是这些收藏的知识,去吸收,去实践,去应用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因此收藏知识是一方面,而更重要的是与知识产生互动,去学习,去练习知识,做学习笔记,不断提炼总结经验,不断思考。
第四:持续不断进入你的学习专区。
什么是你的学习专区呢?
就是你不会的知识,不懂的知识,没有应用过的知识。
最后你要掌握一个真正的学习逻辑,你需要掌握5个步骤:
第1步:找到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的专家或者学者,向别人取经,学习并借鉴他们的方法。
第2步:按照这些方法反复实践,反复刻意练习。
第3步:对标一个你想学习的人,或者一个学习组织,然后相互帮助,给予反馈,不断改进。
第4步:与知识产生互动,强化记忆。
第5步:不断自我激励,进入学习专区。
第五:大量践行“三阅”。
这里的阅读,包含了很多,并不仅仅指书籍。也包括阅人,阅经历,阅事。
阅读可以帮助你构建你的知识体系,让你辩证性的去看待问题,人和事,建立你正确的三观,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当然阅读带给你的,不只是这些。还包括培养你的想象力,思维逻辑,批判性思考,培养你独特的视角等等。
而阅人可以帮助你更加更好的去理解人性。让你利用人性杠杆撬动你的人脉,让你的人际关系网络更好。
阅经历可以帮助你将你过往的经历,总结成经验,教训,让你持续进化。
第六:构建知识体系。
那什么是知识体系呢?
知识体系就好比一张网,你所学的知识,掌握的技能,以及经验技巧等,都像是这张网上的一个支点,你掌握的知识越多,那么网上的这个点就越多,支点就会越密集,支点越密集,那这张网就会越结实。
而且支点与支点之间也会产生链接,也就是说知识与知识之间会产生千丝万缕的联系。到最后你会发现有些知识也是互通的。
比如你学的数学知识,不仅可以运用在数学方面,也可以用在其他方面。
当你有了知识体系之后,你可以将知识转化为经验,经验再总结转化为能力,而有的能力也可以进行迁移,比如说从这个领域可以迁移到另一个领域。比如写作,演讲。
那对个人而言,你可以从5个方面去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那就是:职业,行业,兴趣爱好,特长,需求。
围绕这5个方面去学习知识,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就可以帮助让你成为一个领域的精英。
3
如何学会坚持与变通?
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在做决策和选择的时候,不知道是坚持自己的原则还是选择变通?
而这其实就是在说,我们什么时候选择坚持原则,什么时候选择变通?
因此,在2种情况下,你必须坚持你的原则。
一是触及你的底线时。
那人的底线是什么?
就是你的边界。在你心中有一条线,任何东西都不能低于这条线。
而组成这条底线的,就是你的价值观,你的原则,你做人做事的正确方法以及行为模式等。
二是触犯到你的职责。
而职责就是一个人要承担的相应责任。比如在公司你要承担工作的责任,在家里要承担家的责任等。
当你了解了你在这个世界的位置,身份,你就更能看清你所在的职责以及责任。
而你也会为这些责任而坚守到底。
4
如何更有逻辑性的表达?
再说表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什么是逻辑?
之前我们说了,任何事都离不开,三样东西,那就是本体,客体,外界环境,对吧。
那在“如何更有逻辑性的表达?”这句话中,什么是本体呢?
那肯定是:人。
那什么是客体呢?
那必然是:表达,逻辑性。
那什么是外部环境呢?
比如,人的性格,状态,能力,以及周围环境及氛围。
当你知道了本体,客体,外部环境后,你要解决“如何更有逻辑性的表达?”这个问题,只需要围绕这三方面去努力,分析就行了。
其实,这个推导以及推理的过程,就是逻辑。它指的是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类型来反映事物本质与规律的认识过程。
那什么样的表达才叫有逻辑?
需要遵循4个原则:
一是先下结论,二是以上统下,三是归类分组,四是逻辑递进。
什么是先下结论呢?
就是一句话解释,没有废话,比如你想表达一个观点,那就是先亮出你的观点,然后再从结论分析。
比如一篇文章的大标题。
那什么是以上统下呢?
就是所有的论据要支持论点,所有的原因要支持结论。
比如一篇文章的大标题是论点,那文章中所有小标题就是论据,要支持论点。
那什么是归类分组呢?
就是把具有相同属性,特点,性质的东西,分为一类。
比如,水果类,蔬菜类等等,比如成长性文章,管理类文章,心理学类文章。
最后,那什么是逻辑递进呢?
分为四个方式:
第一:时间(步骤)顺序。早上,中午,晚上。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
第二:结构(空间)顺序。比如上中下,东西南北。
第三:程度(重要性)顺序。最重要,核心部分,次要……
第四:演绎顺序:大前提,小前提,结论。
比如,在大学,发现写作对我以后在职场很重要,是不可或缺的能力之一。(大前提)
我在大学有很多时间和精力练习写作。(小前提)
所以,我要好好练习写作,找写作老师学习写作,提高写作能力。(结论)
最后,我想说的是,让你真正值钱的,并不是你有多努力,而是你选择怎么样的劳动方式:
是体力劳动,还是思维劳动。
后者才是让你越来越值钱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