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那些抵制平安夜圣诞节的人,你有什么话想说?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茶叔觉得,虽然平安夜、圣诞节可过可不过,但某些“爱国贼”们以爱国的名义进行道德绑架是这个世界上最卑鄙、最无耻和最不能容忍的事情。

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我们的历史课本对义和团运动基本都是一笔带过、语焉不详,专门研究义和团运动的学者和著作也不是很多。

好在义和团运动从发生到现在的时间只有区区百余年,很多事情的真相我们都可以通过不同的书籍、渠道交叉印证出来。

1.起因

义和团运动的起因很简单,就是鲁西北与河北交界地区的一起再简单不过的民间土地纠纷——某个村子里的两家人,因为房前房后的宅基地问题闹到对簿公堂。

然后其中的一户人家是信教的教徒,在官司对自己不利的情况下,跑到教堂里请神父大人向当地的清朝官员施压。

非常有意思的是,这些欺压良民的贪官污吏特别害怕洋人,继而做出了对那个信教群众有利的判决。这样一来,输了官司的那个人就憋了一肚子气,回去纠集了一些人去官府闹,然后被轰了出来。

2.演变

很多人看到信教之后有洋大人给自己撑腰,对自己有很大好处,就连平时那些飞扬跋扈的贪官污吏、土豪劣绅也不敢欺负信教群众,就纷纷加入教会。

然后这些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之间就互相攻击报复,出现了更多的摩擦和对立。

在打斗过程中,双方为了自保还聘请有武术功底的人到自己居住的地方教授武艺(后来这些武术教头有很多人都成了义和团里面的“大师兄”),再后来两者之间经常发生规模性械斗。

最后就演变成了义和团运动——也就是那些不信教的群众与信教群众彼此大规模暴力攻击。

3.朝廷的态度

清朝政府认为,可以利用这些民间暴力团对付洋人的军队。就派官员去收编这些人,还帮他们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

但随着参与人数的增加,义和团的人员构成也越来越复杂。由于义和团不是什么官府正规组织,也没有什么严格的纪律约束,就酿成了后来的动乱。

“城中日焚劫,火光连日夜……夙所不快者,即指为教民,全家皆尽,死者十数万人。其杀人则刀矛并下,肌体分裂,婴儿生未匝月者,亦杀之。残酷无复人理”。

“京师盛时,居人殆四百万。自拳匪暴军之乱,劫盗乘之,卤掠一空,无得免者。坊市萧条,狐狸昼出,向之摩肩击毂者,如行墟墓间矣。”

也许义和团刚刚组织起来的时候,他们还没想要做什么违法乱纪、杀人放火的事情,顶多就是想报复一下信教的群众。

众所周知,没有严密组织的庞杂人员就是乌合之众,人数越多造成的混乱越大。他们仗着“扶清灭洋”这个金子招牌,自以为占领了道德高地,因而无恶不作、为所欲为。

发展到后来,这些义和团团民冲到别人家里去搜掠抢劫,只要有一点与洋人和先进文明沾边的东西、哪怕是一盒火柴,也要把这家人全杀掉。

4.以史为鉴

从抵制平安夜和圣诞节活动之人群的言行来看,这些网络暴民的举动和义和团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如果你跟他们讲“人类命运共同体”,跟他讲汉唐气度,跟他讲胸怀天下、有容乃大,他们根本不搭理你。

他们会对你说:“平安夜是人民军队保卫了你,不是圣诞老人保卫了你。”搞道德绑架这一套。

换成义和团的语气就是:“平安夜是大清朝皇帝和大清朝军队保护了你,不是圣诞老人保护了你。”

5.结论:

这些打着抵制“洋节”的爱国主义旗号行分裂社会族群、发泄对社会不满情绪之实的网络暴民掀起的抵制平安夜、圣诞节等的运动就是21世纪义和团运动的新变种。

鉴定完毕。

(茶叔原创作品,严禁任何形式的抄袭和音视频的转换,违者必究)

你可能感兴趣的:(对那些抵制平安夜圣诞节的人,你有什么话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