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与情人》:亲情与爱情,伦理与畸恋

《儿子与情人》

[英] 戴·赫·劳伦斯

上海译文出版社

张禹九/译




《儿子与情人》是我九月读完的第一本书,也是我八月遗留下来的尾巴,理由是对作者行文写作的无趣,和文中人物言行的厌恶。

阅读小说前半部分的时候,我对它还是有着很高的期望:市民小姐下嫁给粗野矿工的形象是多么生动。

出生于市民家庭的歌特鲁德在舞会上第一次遇见了莫雷尔,他的魅力如“烛焰般地迸发出他的肉体”。莫雷尔和自己身边每一个人都是如此不同,他强壮粗鲁,用自己体力来挣取面包,歌特鲁德沉沦了。她嫁给了莫雷尔,变成了莫雷尔夫人,生活也因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就如《金阁寺》里一名女子,她厌恶俗世郎才女貌、天作之合的观念,却向贫穷且身体残缺,有着内翻足的柏木深情告白。

人总是这样子,本性就是想要与众不同,轻而易举可以得到的,好的东西统统不想要,一心把自己送进不快乐的深渊。被种种荆棘所拦断回程后,一步步滑向深渊的更深之处。

一条自己选择的绝路。

三十一岁的莫雷尔夫人结婚八年,有了两个孩子:大儿子威廉,二女儿安妮。平常家里的日常起居全都是她负责,自己的丈夫回来只负责吃饭睡觉。即使是她分娩第三个孩子的时候,丈夫非但不帮忙,还要莫雷尔夫人还要惦记着他的吃饭问题,请过来帮忙的女邻居为他做午饭。

无能酗酒的丈夫,贫困难挨的生活,还有无休止的家务和家庭暴力,莫雷尔夫人的眼泪也是同类女性的眼泪。它们自脸颊滑落,汇成的一汪泉水,汩汩不休。

莫雷尔夫人曾经站在寂静的夜里,天上有一轮明亮的月亮,可是洒满大地的月光也照不亮她孤寂绝望的内心。

充沛真挚的感情掩盖了很多不足之处。劳伦斯创作的这部作品里面有着很多自己的痕迹:他也出生在一个以采煤为主业的村镇,父亲是矿工;他的母亲与父亲之间也有着阶级鸿沟;和保罗一样有两个恋人……

这或许是小说中两卷高低之分如此明显的重要的原因。在第一卷中,劳伦斯是旁观者,他心疼自己的母亲,情感细腻,还原了那些如同莫雷尔夫人的女性的痛苦生活;而在第二卷中,劳伦斯在保罗身上看到了太多的自己,他想要据实以告,却又扭捏,下意识的想要去美化。

第一卷里的人物和情节远比第二卷丰富。第二卷中,主要人物只剩下了莫雷尔夫人、保罗、初恋米利亚姆和有夫之妇克莱拉。威廉去世后,莫雷尔夫人把情感寄托在了保罗身上。也许她还算幸运——她的深渊是有底的,痛苦仍可计算——只消计算保罗那份就可以了。

父亲莫雷尔好像隐形了一样,出场就是说几句无关紧要讨人嫌的废话,好像在说:“嘿,我还没死呢!”

莫雷尔夫人对保罗的爱太过沉重,在约束他的同时,对保罗两个恋人都持敌意态度。保罗渴望着爱,却不能接受爱人像母亲一样约束占有自己。不自伤者必伤人,他用结婚的承诺引诱米利亚姆和自己上床后抛弃了她。

不久,保罗爱上了有丈夫的克莱拉。克莱拉不会为了他和自己的丈夫离婚的事实,又让保罗难以接受。

莫雷尔夫人对保罗可能离开自己的这件事情表达不悦的方法一直是对晚归的保罗冷嘲热讽。读起来为母爱窒息的同时,单一的方式也会让人觉得实在是无聊和厌烦。

阅读的时候,我还一直忍不住去回忆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中的遣词造句。比较之后,不得不承认劳伦斯的语言和福楼拜水蛇腰带一般的文字之间的差距,是知晓以后就无法绕过的。

我看到有人评论说,读完以后才知道为什么劳伦斯只能是英国著名作家。我不能否认他的优点,也不能忽视他的先驱性,劳伦斯对女性的观察与描写也是少见的真真切切、细致入微。不过他的问题的确太过明显:他的写作水平和大家相比差的是远了一些。

END

她站在贝斯特伍德售票处前,保罗看着她从钱包里拿钱买票。当他看到她带着黑羊皮旧手套的手从那个破旧的钱包里掏出银币时,他的心因爱她而痛得发紧。

你可能感兴趣的:(《儿子与情人》:亲情与爱情,伦理与畸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