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书《这样读书就够了》片段2

图片发自App

R:

追问前因后果
前(前车可鉴):为什么这件事对我重要?是怎么出现这个问题的?
因(相因相生):都有哪些关于原因的假设?怎么验证或排除这些假设?还有其他人能帮我思考,给出更多选择或可能性吗?
后(以观后效):若这个问题解决了,最好的结果是什么?那是我期待的吗?
果(自食其果):如果我什么都不做,会发生什么?
明确适用边界:
适(适得其反):有没有人不同意我对原因的假设?有没有不符合这个假设的实例?
用(使用条件):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具备哪些条件(考虑成本收益,考虑态度能力…)?这件事可以用其他什么方式来完成?
边(旁敲边鼓):有没有可供借鉴的情况?其他领域/行业/人如何解决类似问题?
界(楚河汉界):无论是不同的意见还是类似的问题,它们和我的思路的真正区别是什么?交界在哪里?

A1: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

入职目前这家公司半年时间,工作各方面越来越熟悉,新鲜感却在消退。而且同事们有时候的一些懒散作风也是我看不习惯的。无形中,我对他们产生了不好的印象,觉得他们懒散不求上进,甚至有点low,彼此的工作合作因受到心理暗示而显得有点不愉快。

试着用书中的 “追问前因后果”来向自己提问:

1.为什么这件事对我重要?

因为周边的同事是日常接触最多的人群,是可以直接影响自身的进步。

2.是怎么出现这个问题的?

工作对接和日常氛围感受

3.都有哪些关于原因的假设?

a.可能不太了解真正的他们 b.也许自己标准有点严苛,太注意那些实则无伤大雅的细节 c.没有看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4.还有其他人能帮我思考,给出更多选择或可能性吗?

可以考虑去问问小组或赋能班的其他成员,看看他们有没有我这种想法的,如果是只有我一个人这样,就得好好反思一下自己了。

5.若这个问题解决了,最好的结果是什么?那是我期待的吗?

最好的结果当然是,哇我身边都是牛逼的人,然后跟着他们一起牛逼啊,这个结果肯定是我所期待的。

6.有没有人不同意我对原因的假设?有没有不符合这个假设的实例?

这个真不知道。

7.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充分认识自己和他人吧

8.这件事可以用其他什么方式来完成?

积极参与公司的集体活动,认识他们不同的一面

9.有没有可供借鉴的情况?其他领域/行业/人如何解决类似问题?

这个真不知道,也许跟赋能班其他人聊完后有不一样的想法和收获。

I:用自己的语言重述信息

我怎样才能挖掘身边同事的闪光点及可以学习的地方

A2:我的应用(目标与行动)

目标:在一个月内留心观察至少3位主管级别或以上的同事的工作方法,处理问题的思路及人际关系的平衡。

在一个月内至少跟其中一位吃饭或谈心,请教他的成长之路和学习方法。

你可能感兴趣的:(拆书《这样读书就够了》片段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