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手写我心:把文字表达当成习惯

俄国作家契诃夫的小说《苦恼》中,一个叫约纳的车夫刚死了儿子,想向别人倾诉心中的痛苦,竟找不到一个能听他说话的人,坐车的乘客们每个都行色匆匆,想着自己的烦心事,催促他快点赶路,不要再说了。故事的最后,车夫只好把一肚子话,说给自己的马听。他的马认真地听着,仿佛能听懂,让倾诉者得到些许安慰。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倾诉,需要情绪宣泄和思想情感的表达。而表达方式是多种多样的——约三五友人喝茶聊天是表达,与一人对酌是表达,站在舞台上慷慨激昂地演说是表达,与人煲电话粥是表达,当下最流行的更新朋友圈动态,也是一种表达。

在以上诸多表达方式中,都需要有倾诉对象。但是,如果对于性格内向的喜好独处的人,面前大多时候没有倾诉对象呢?

所以,还有一种不需要面对面倾诉的表达方式,就是文字表达,即写作。

说到写作,你不要把它想象得多么高大上,多么玄乎,多么难!我手写我心,把文字表达当成一种习惯就好。

在这里,我需要纠正一些人的偏见,或说是误解。千万不要误以为,爱好写作就是要当作家,甚至还有更难听的被说成是“卖弄文字”、“矫情”等。

其实,是不是文科生,爱不爱好文学,都应该把文字表达当成习惯,并且应保持这一习惯。

因为,写作是通识和通用能力的体现。不论你学的什么专业,但凡你需要与这个世界打交道,你要让别人了解你,你总得能够驾驭文字。文字仍然是思考、表达、交流的主流媒介。就像作家叶开所说,在现代教育体系中,基本上大家都被框定在一个职业范畴内,很少在固定之后再打破。写作是人类文明的底层技术,它是通用能力,不管你从事什么职业,写作(文字表达)能力都是给人加分的。只有这个通用能力,能够在我们成年职业固化之后,突破你的天花板,让你能跨过职业之间的鸿沟。

保持写作习惯,不只是在交作业时写,交毕业论文时写。要把生活中有趣的事写下来,把工作中想要表达的思想写下来,把读书时的感悟写下来,把get一门新技能的路径和心得写下来……文字是欺生的,写得越多越有灵感,越有灵性,越能给你的灵魂以滋养。

把文字表达当成一种习惯,你会觉得生活是这般美好,会懂得小故事也可以很打动人,会感觉只要用心去感受生活、去发现那些细小的美好,自己也可以写好文章。

有兴趣爱好又怕坚持不住的人,我建议先加入某个(其实有很多)网络写作平台,或者开个公号,先从读书笔记写起。这种方式,是逼着自己养成输入和输出的习惯。光读书(输入)还不行,读了书还得有输出,才能固化读书效果。最好的固化效果,就是用自己的语言把一本书的核心思想梳理出来,如果能结合当下现实,结合自己的专业,把书读活,把知识升华,那就更好了。公号,有他人(无法事先预设对象)的凝视,在他人凝视之下做这种梳理,读书效果会更好。

爱好读书写作的人通常喜好独处与安静,善于独立思考问题。尽量不要扎堆,不必碍于面子去勉强自己“合群”。培养自己独立做事、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增量知识的输入与输出过程中快速提升自己,让自己具备鲁迅先生所说的“个人的自大”,而不是“合群的自大”。不必担心被人说你“不合群”。如果你擅长文字表达(写作),就是在另一个圈层更广范围的合群。

人是总得要有点兴趣爱好的。譬如,有人爱垂钓,有人爱麻将,有人爱烟有人爱酒,有人爱运动,有人爱曲艺,有人爱书法。在各种兴趣当中,尽量培养一种利于身心健康的兴趣爱好。有了这个精神寄托,人才不至于焦虑不安。

如今是一个既卷不动又躺不平的时代。一个人如果没有一点爱好与精神寄托,把全部时间和精力放在一种单调的工作上,看似敬业,其实迟早会倦怠,非但不利于提升工作效率,反而会产生厌恶乃至逃避思想。

当然,与本职工作不相干的兴趣叫非职业兴趣,这个“非”字,有时候也会被视作不务正业。但是不必太在意,斜杠人生不等于失败人生。“不相干”的兴趣爱好也并不影响它成为一个人的精神寄托。人一旦有了某种兴趣爱好和精神寄托,才能有效防范陷入精神抑郁。胡适先生说:我们的剩余精力有所施展,生活就不枯寂,精神也就不会烦闷了。

杨绛先生在百岁感言中写道: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如果你养成了文字表达(写作)的习惯,生活充实,精神富足,人生丰盈。你在自己的时区里绽放光芒,又何必在乎别人嘴里的是非短长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手写我心:把文字表达当成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