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从“两次全球大危机比较研究”中,是否能看清本次疫情“危机”?

全球珊瑚白化严重

Insilico公司 CEO在领英有一段分享, 对危机一词的解读,危=danger和机=opportunity,这次疫情危机让我们社会更加重视医疗与科研,个人更加重视健康与家庭。在危机来临时,有些人抓住其中的机会,一飞冲天,有些人却只能黯然退场。

2003年非典时候,当时还在中关村出租柜台出售刻录机和CD的刘强东遭受了沉重的损失。在短短的21天内,公司损失了超过800万元人民币,占总资金的三分之一。无奈的东哥要求他的员工在各种网站上发布产品以促进销售。全国各地的供应商不行了,只有东哥可以直接发货,因而,订单爆了,东哥满血复活,并且从销售录音机的“京东多媒体”转变为如今的“京东商城”。

同样,阿里的一名员工感染了SARS,整栋建筑都关闭了,所有员工都被关闭以隔离,当人们担心阿里倒下时,马云呼吁员工在家里被隔离时继续工作。这样一直保持了公司的正常运转。在非典时期,许多嘲笑电子商务的公司受到了沉重打击,但140万阿里用户中有一半以上实现了跨越式的爆炸性增长。据统计,在非典时期,阿里每天增加会员约3500人,日供需信息量增长了五倍,日收入近千万元。

如何抓住其中的“机”,避开“危”,可能和每个人的见识、背景、知识等因素决定。但有一条是相同的,就是在当前中国这个大环境下,必须要时刻关注宏观政策,近一段时间的“地推”经济火了,不就是上面一句话的事情么。

所以,今天我们要推荐的书是《两次全球大危机比较研究》,作者是刘鹤,只要稍微了解的人就知道,作者目前在国内的地位,不是一般的经济学者所能比的,而是有实权,是中美两国贸易战能代表中国去和特朗普谈判的人物,这本书从多个角度比较了1929~1933年的大萧条和2008年的金融危机。当前我们正处在疫情肆虐的危机当中,对比前面两次,立足当下,这本书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书中主要观点:

一、两次危机之间的区别

人口结构不一样:08年老龄化,中产阶级较多;

技术条件不一样:毫无疑问,2008年技术更加先进;

发达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制度发生变化:大萧条之后,政府开始干预市场,以及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

全球化程度不一样:2008年的经济危机全球化程度已经相当高了

新兴国家的崛起与全球经济格局不一样。

二、两次危机之间的共同点

技术革命发生在危机之前:从1870年开始的电力技术革命到大萧条的爆发(超过60年),从1980年的信息技术革命到2008年的危机爆发( 30年)

在危机爆发之前,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经济繁荣。危机源头的政府采取了放任自流的经济政策:柯立芝VS克林顿总统+小布什总统。

收入差距过大是2008年这场危机的先兆

当公共政策空间几乎被压缩时,发达国家政府采取的民粹主义政策通常是危机的驱动力

公众的心理处于极端的猜测状态

两种危机都与宽松的货币政策有关

危机爆发后,决策者们始终面临着民粹主义,民族主义和经济问题的政治意识形态三大挑战

危机的发展具有特定的扩张模式。在完成自我扩展的逻辑之前,它对经济复苏是不可信的。

只有在危机发展到最困难的阶段,才有可能采取有效的解决办法。

危机具有很强的重新分配作用,将导致大国权力转移和国际经济秩序的重大变化。

这本书唯一不足之处,可能是写作方式太偏学术了,不像一般畅销类经济学著作,读起来费劲,即便如此,豆瓣评分还能有8.4分,在同类书籍中已经相当高了。

需要《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这本书高清PDF电子版的,请关注,回复 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 免费发给您。

你可能感兴趣的:(好书|从“两次全球大危机比较研究”中,是否能看清本次疫情“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