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潮的时间管理法那么多,筛选一个真正适合自己的才是硬道理

001 不适合我的番茄钟

去年,我的生活圈里多了一个热门词汇“番茄钟”。好奇心驱使我阅读了那本小册子,还认真地做了一篇笔记,信心满满地要把这个工具应用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可是没过多久,我就失败了。

去年公司的活动特别多,大多数时间我们都是团体协作,或者不断通过微信对接事项。我设定一个番茄钟沟通好项目费用,可是有些乙方没有经验,拖拉半天也没回到正题上;我安排一个番茄钟做好方案,可是期间总有紧急的电话呼入,频繁打断;也有时我经常刚进入“心流”状态,而我觉得自己暂时不需要休息,而一个番茄钟又结束了……

后来我干脆放弃番茄钟,尝试采用别的方法来提高效率。


002 好用的To do list

真正让我觉得好用的方式是To do list。一开始,我会提前一天在工作笔记上写下第二天的计划,比如写推文、做PPT等等。后来我尝试将任务拆分,比如将写推文拆分成搜集素材、阅读资料、编辑、排版、检查几个部分。

次日,我会直接按照计划执行,并简单记录每一个步骤大概用了多长时间,并把午休当做一个时间节点,检视任务完成情况。一段时间以后,我会回顾自己做事的平均耗时有没有降低,以此来调整自己的行动。

除此之外,我还有一个无聊List,上面记录了一些不着急做的事项,比如修改简历、整理夏季衣物等等,好让我在无聊的时间里不至于看着手机发呆。


003 碎片化时间管理

秋叶大叔在公众号里曾晒出自己的日程安排,其中不乏在高铁上写推文和在候车时解答微博问题等碎片化时间的利用。受大叔影响,我开始利用上下班的通勤时间做一些事情,一开始会阅读公众号、看新闻,后来会听喜马拉雅的音频或者剽悍晨读,有时候会沟通当天的工作安排,这段时间会利用通勤时间进行打卡。

有时候看到身边的人在上下班的路上打游戏、看电视剧,就会觉得他们有些浪费时间,因为早上看一集电视剧的时间都足够我完成打卡了。

有句老掉牙的话叫做“时间像海绵,挤一挤就有了。”这或许就是最早的时间管理概念普及吧?把通勤时间、候车时间、长途交通时间利用起来,时间久了也是一笔不小的财富呢。


004 放松式时间管理法则

我们公司在做策划的时候特别需要创意,有些同事平时经常追综艺,看起来好像没有什么营养,但想创意的时候就会反应特别快,而大部分灵感就是来自于当下热门。

一开始我觉得这事特别不公平,凭什么自己的努力这时候排不上用场,反而是业余时间看电视、打游戏的他们占了上风呢?事后想想有些事情真的不是靠自以为是的努力就能解决的。

比如我关注的一个美妆博主从高中就开始化妆,在长辈们的眼里这就叫做不务正业,可是她却把看似浪费时间的事发展成了主业。

比如一位阿姨家的儿子特别爱看日本动漫,别的孩子写作业、上兴趣班的时间,他都在一集又一集的动漫里浪费时间。可是因为热爱,他竟然从初中就开始自学日语,上大学之后也报了小语种专业。

时间管理并不意味着把所有时间都用来学习、工作,而是要看在快乐之外,你有没有些别的收获。


005 内驱力决定时间管理成效

一个时间管理工具不适合你就可以再换一个,可是如果各个时间工具都对你不起效果,可能是你根本就缺乏内驱力。一项消耗时间的娱乐活动是否有价值,取决于你是否能够加以利用并进行输出。

时间管理大神并不是精准的石英钟,而是假如同样去旅游,他们丰富了认知、输出了攻略、写下来感悟,而你除了上车睡觉、下车拍照,别的什么也没留下。

时间管理最重要的不是工具,不是方法,甚至不是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忙着进步。时间管理的核心是内驱力,用强大的源动力推动你把任务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尽可能妥善地处理好,从而有时间去做其他事,或者去享受生活。

时间管理管得不是时间,管得是自己!


END.

2018/08/16

你可能感兴趣的:(新潮的时间管理法那么多,筛选一个真正适合自己的才是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