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rk练习案例_spark模式体育课案例

自2001年课程改革以来体育课堂教学异彩纷呈,呈现出了百花齐放的良好态势,体育课教学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深入人心,三维健康观,三维评价观在课堂教学中得以凸显,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广大体育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综合素养也得到提升。特别是这几年的优质课评比、展示课和教学能手比赛等活动,为我们一线体育教师搭建了一个展示自己教学风采和观摩学习的平台,从中走出了一大批优秀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大家对目标的制定和预设都很清晰,表述的也很准确,但是在教学中究竟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能有效的达成预设目标?却很模糊,特别是在理论、理念转化成具体的教学行为上,在教学行为转化成教学效果,在以教学效果来促使目标的达成上,还有一定的距离,我觉得也是我们今后教学探究的方向。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节美国小学Spark体育课堂教学的案例,这是我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体育健康学院参加Spark体育课程培训时的一节课例,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不同国度的体育课教学,是如何将一些理论、理念的软件转化成具体的、可操作的硬件?是采用什么样的教学策略在一节课中促使认知、技能和情感目标达成的?是如何将体育教育育体、育人的内涵渗透到教学细节中去的?

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我在上完课后总结的:

1、了解4种舞步的动作方法,积极参与,充分体验运动的乐趣。

2、90%以上的学生能熟练掌握4个八拍的舞蹈动作。

3、在活动中增强与他人的交往能力。

学习内容:1、体育舞蹈 2、游戏:中间相遇

第一环节:

课的开始学生听音乐节奏根据老师的提示进行高人、矮人、单脚、双脚、脚尖、脚跟、跨步、弓步、跑跳步、侧滑步、模仿小动物、人物形态,及各种自然现象,如风吹柳树,柳枝是怎么摇摆的,天气冷、热时人体的表现等各种姿态的走跑跳练习,一会有快、一会慢,每一种姿态持续的时间不等,有的十几秒钟、有的几十秒钟,这也是音乐的长度,音乐中间的间隔有1、2秒钟。要求:音乐起开始练习,音乐停无论你保持怎样的姿态都要立刻停止,老师快速的环顾所有学生,看是不是都按要求做了,继续听音乐模仿各种姿态的练习。大家可以看出这一过程的主要目标以身体活动为载体建立良好的课堂常规,令行禁止,纪律严明,让孩子们养成什么时间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的良好习惯。

持续5、6次后增加练习的难度,同样是听音乐进行各种姿态的走跑跳练习,增加了方向的变化,向前、后、左、右、之字形、s形等,要求学生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也就是不要撞到别人),在上课的活动区域内可以根据老师的提示自主的变换方向练习,音乐停立刻停。音乐停止后要快速的两人一组,并且根据老师的提示,一会背靠背、一会肩并肩、一会又膝对膝、一会脚尖对脚尖等。没有同伴的去找老师。要求:每一次组合都要换一个新伙伴,每换一个新伙伴都要与他交谈一两句,如今天天气很好,心情很愉快,你早餐吃的什么,语文课上你的发言很棒等,然后说声再见,继续下一次的练习。这个活动类似于我们通常做的找朋友游戏,所不同的是我们的学生找到朋友后高兴地Y了一声继续找,而这节课老师让学生找到朋友后既有身体部位的认知,又有跟同伴的交流,同样是游戏,增加点内容,就显得内涵很深,很有教育意义,学生们正确的认识了自己的身体部位,既找到了朋友加深了友谊增进了交流,完成了老师的教学指令,又提高了方向、空间及身体各部位的感知能力)

第二环节:

持续几次后,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难度,同样是听音乐进行各种姿态的模仿练习,音乐停快速找到自己的新伙伴。难度一要记住伙伴的姓名、特征,二是记住和伙伴一起学习的舞步动作和名称。音乐停学生快速的找到自己的新伙伴,这时老师提示:两臂侧平举原地转一个圈,不要碰到别人,记住这就是你个人的活动空间,面向老师学习第一个舞蹈动作后交叉步,学生学会后和交叉步舞伴说声拜拜,继续听音乐模仿练习;音乐停快速找到第二个新伙伴,两臂侧平举原地转一个圈,不要碰到别人,找到个人的活动空间,面向老师学习第二个舞蹈动作滑雪步,并提示学生记住第二个伙伴的名字,记住和第二个伙伴一起学习的舞蹈动作和名称,然后和第二个伙伴说拜拜,继续找下一个新伙伴,继续学习舞蹈动作,依次类推,又学习了两个动作,学完后,老师提示学生按照学习动作的顺序依次找到你的4个伙伴,这时学生会一边大喊交叉步、交叉步,滑雪步、滑雪步,一边快速去找舞伴,同舞伴一起练习,4个舞蹈动作、4个八拍,都练完后,老师提示学生找到自己的空间,听音乐完整动作练习。这一过程是基本部分的教学,通常我们所采取的教学方法是老师一个动作一个动作的讲解示范、反复的教,学生呢按部就班的学,虽然学的也不错,但两种教学策略比较起来,这节课的方法能使学生学的比较感性兴趣,积极性会更高一些。也就是说教师没有单一的为了让学生学会去教,而是在教的同时使学生不仅掌握了动,而且也促进了智力的发展,表现在记住同伴的特征、姓名,记住和同伴一起学习的动作名称、方法、顺序,并通过说声再见促进了学生文明礼貌的养成。改变了单纯说教的僵硬方法,杜绝了强迁的教学行为。

第三环节:

听音乐完整练习后老师要求继续两人一组快速组合,分配角色,蔬菜和水果,选择蔬菜的站在相距15米左右的边线上,这是蔬菜组,水果组站在另一边,和自己的伙伴面对面,一起做中间相遇的游戏。第一轮教师提示学生用快速跑的形式到中线和同伴相遇,相遇后合作练习刚学的四个舞蹈动作,同时讨论确定第二轮相遇时选用什么样的方式,要求不能重复这一次的动作,然后快速跑回边线;老师统一指挥进行游戏;第一轮结束后,提示学生第二轮中间相遇采用两个人已商量好的方式进行,在中间相遇后创编一个八拍的动作,同时讨论第三轮相遇时选择的方式,教师指挥,游戏开始,这时你会发现有的单脚跳、有的后退跑、有的侧身跑等等,规定的时间完成后快速返回;听指挥继续游戏,要求学生用自己确定的方式相遇后把学过的四个动作和你们创编的动作组合一起,完整的练习一遍,返回边线;然后蔬菜、水果队分别进行展示。游戏分组时没有采用报数的形式,而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之上的,用蔬菜和水果来命名。游戏时老师明确的提出了合作、探究学习的目标,也就是在合作学习舞蹈动作的同时,讨论下一次相遇时所选择的方式,要在最短时间达成一致,并创新一个八拍的动作,这样的合作、探究学习是在老师提供大量素材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有计划、有内容、有目的的,这样学生就会学有方向,探有内容,练有效果,从中提升。这样的合作探究没有流于形式,而是实实在在,骨肉丰满。

最后是放松,教师总结,下课。

这节课遵循了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原则,符合小学的身心发育特点,它的宽度、厚度和教育内涵的渗透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将音乐贯穿课的始终是他们教学的一个特点,无论是球类课、还是田径课都是如此,上课时倡导时间先于内容的理念,也就是课堂上让学生尽可能的、尽快的活动起来;同一时间要有50%以上的学生在运动,是增加练习密度和体育课上要有适度运动量的具体体现,所以分组时通常是两人一组,这样才能达到一半以上学生在同一时间活动的要求。以身体练习为载体来发展学生的体育综合素养,是我们体育课特有的功能。一节课中有如此多的教育内涵,是超出想象的。长此以往,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体育知识的囤积、运动能力的发展以及人生的规划都是一种营养素、催化剂。我想这也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具体体现。

不仅是这节课,其他类型的课也是如此:如掷轻物、球类课,为了建立良好的课堂常规,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老师会通过游戏的方式要求学生把轻物放在肘关节上,把球放在两脚中间,通过反复的练习,学生课堂常规的养成就会变成一种自觉地行为习惯。还有在取放器材时老师会说穿红色衣服的同学先去取,蓝色衣服的取,黑色衣服的取,白色鞋子的去取,最后所有的同学都去取,采用这种策略,学生就不会一窝蜂的去抢,特别是对于水平一的学生,能通过体育课来认识各种颜色,觉得蛮有趣的,这也是我们提倡的学科交融,相互渗透。

通过这个课例我们一起来审视一下当前的体育课,首先我们要承认一点,无论是评优课还是展示课,对上课老师来说是他们常态课积淀智慧的具体体现,对于观摩老师来说是一种学习、一种借鉴、更是一种引领。我们在肯定的同时,也要正视存在的一些现象。无论是作为观摩者、还是上课者以及在实际教学中,我觉得当前的体育课或多或少的存在着四多四少的现象。

一、教师讲解多——学生形成的正确概念少

大家都知道小学生的模仿能力比较强,对于概念、技术原理的认知能力相对较差,如果没有一定的条件刺激,很难能感知技术的原理,特别是水平一的学生,教师讲解十遍都不如带领学生练习十次的效果好,再加上有些老师的语言表达含糊不清,过多的讲解常常让学生很茫然。所以我觉得对于水平一的学生先示范后讲解比较好,水平二、水平三的学生应因教材而定。要想建立正确的技术表象,教师要将正确、标准、优美的示范和精点、适合的讲解相结合,并渗透到个体、小组中去,让学生在练中学、在练中去感知技术原理,在练中接受教师的点拨、启发、引导和帮助,从而达到掌握运动技术,提高运动技能的目标。

二、队形调动多——学生的练习次数少、运动量少

队形调动多表现在:1、集中讲解的次数多;

上课集合整队原则上在哪儿开始在哪儿结束,不能一会在篮球场、一会在田径场,在课堂上尽量不要大面积的多次调动队伍。

2、集中示范、纠错多;

有时学生刚练的热火朝天,正起劲,忽然一声哨,集中纠错,学生又开始练习,还没进入状态,又一声哨,说是强调一下重难点等等类似的集中举不胜举。我觉得要是真的发现了什么问题,在哪儿发现在哪儿解决比较好,因为学生存在着个体差异,某一个学生或某一小组存在的问题,不代表所有学生和所有的小组,不要把问题放大,能个体解决的不在小组内解决,能在小组内解决的不在全体同学面前解决。

3、过渡环节集中多。

有的教师一节课要集中5、6次,开始集合、准备活动结束结合、讲解示范时集合、纠正错误集合、教学比赛时又集合等等,给人的感觉教学流程受阻,不畅通。

4、等待练习的人数多

最常见的组织教学比赛时,距离拉的很长,队伍排的很长,多数人站在那儿看,只有少数人练,运动量小,缩短点距离,多分几个组,这样练习密度、运动量就上去了。

三、教师表态多——教育的内涵少

上课时教师通常会问同学们我们一起做个游戏好不好、好,看他表现的棒不棒、棒,你行不行、行等,如此泛滥的口号、表态缺少教育的内涵。如果为了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适时适度的采用是合理有效的,如果在一节课中反复的运用,可能会适得其反。老师们增加一点教育的内涵,让你的语言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一种必的备营养素。

四、滥用表扬多——批评教育少

有的老师在一节课一味的都是大拇指、小星星,你真棒、真了不起,老师很佩服你,老师为你骄傲等等,如此的表扬空洞、泛滥,能不能换一种方式,如:xx同学的手臂动作很规范;这位同学能主动帮助他人;这位同学很懂礼貌,不小心撞到别人了,能主动说一声对不起;这位同学很爱惜我们的器材等,这样的表扬指向性强,目标明确,同时也是一种暗示的信号,有的学生为了能够得到老师的表扬,他会很积极很努力的表现自己,将这样的激励手段适时的渗透到教学中,将能最大限度的发挥体育教育育体、育人的功能。

结合国外的课例,依据校情、学情以及当前体育课的四多四少现象,在努力探究有效的三段式体育教学模式的道路上做了一些尝试,试与各位同仁商榷。

一、 对“三段式”教学模式内涵总的诠释

体育课“三段式”教学模式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环环紧扣的课堂教学系统;是一个围绕着人体生物、生理活动规律、学科性质、特点,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对接来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准备部分要对应基本部分,基本部分要承接准备部分的铺垫,有效实施基本教材的教法、学法;突破重点、攻克难点、提升亮点。以体验认知、身体练习、学习技术、掌握运用的方法、提高身体素质的行知教学法为载体,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结束部分应和基本部分相呼应,放松的内容、方法要和基本部分有密切的联系。如有针对性的安排对本次课身体负荷较大的部位进行专门放松,并选择舒缓的、易使中枢神经处于抑制状态的、能把心率逐渐恢复到平静水平的音乐。只有这样“三段式”教学模式才能显示出其理论与实践的高效结合,骨肉丰满,也充分体现出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课改理念。

准备部分两个层面,一是课堂常规,二是准备活动

第一层面:课堂常规。

体育委员整队,检查报告人数。

教师宣布本课内容及要求,提示和检查学生是否携带有安全隐患的物品,并做妥善处理。

对见习生和不适宜上体育课的病残学生做合理安排。可以让他们参加力所能及的活动或为体育课做些服务工作,如保护帮助、做裁判工作等。

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做好准备。

第二层面:准备活动

使机体由静止状态逐步进入到活动状态,以适应基本部分教学的要求,方法要多样,要必须明确是在为谁做准备活动,到底该准备什么如何准备,活动的内容和方法要与基本部分要对应,做到衔接紧密、过渡自然。

基本部分三个层面:

第一层面;“学中练”的认知过程。有三个要点

要点一:要求教师的认知要丰厚。不论是新授课还是复习课教师都必须在基本部分的第一层面解决好学生学练的认知问题,建立起正确的知识、概念和动作表象。因为学生对新学的运动技术是不知或不全知的,就是复习课也有个对认知深化的问题;学习掌握一项技术必须遵循其理论体系,包括其原理、概念、结构、要领、方法、价值等,要把学习掌握某项技能有关理论知识的精髓、要点、方法提炼成精辟的口头语言,结合动作形态展示,并进行强有力的、具有穿透性的讲解、示范,以此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当然可以利用多种手段来辅助教师的讲解和示范,使技术动作更具体形象地展现出来,达到最佳的讲解、示范的效果,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这关键是看体育教师的认知水平和运用有效教学策略的能力。

要点二:教师提高认知水平要有法、有序。提高教师的认知能力可借鉴像洗衣服的程序和方法那样,

“浸泡”—“漂洗”—“甩干”。对体育教师来说“浸泡”就是吃透教材并阅读搜集有关材料信息,丰厚认知库,以求做到厚积薄发。

“漂洗”就是把搜集的知识信息,除去泡沫、污尘、杂质,留下有用因素。“甩干”就是去掉水分,拎出精髓、要点和方法,以清晰简练的语言讲解出来,直入学生的心田,使学生学有方略,练有路径。目前,大家都感觉到有的体育教师喊口令、呼口号、集合整队的嗓门很高,但在说课、理论课、有效的讲解示范时声音却很小,缺乏知识性、穿透力、吸引力。

要点三:学生的认知层面应注重启发。要求学生认真听讲,努力使学生养成细心揣摩的良好习惯,真正做到用知识、用智慧去学练。

第二层面: “练中学”促成技能目标的达成

要在第一层面认知学练的基础上突出两个要点,新课程提倡的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便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要点一:加大师生、生生间的练习力度。教师在学生的练、学中做恰当的辅导、点拨,促使学生相互帮助、共同提高。同时,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做分组练习,教师巡视、观察,发现问题在小组范围内及时解决,确保每个小组都能流畅地练习。分组练习时教师或小组长也要对动作技术掌握差的学生进行目标帮扶,确保每个学生受益。这样整个课堂每个人都在不停顿地练习,优点得到张扬,错误得到纠正,弱势学生逐步变强。必要时,全班停止练习,集中起来,利用短暂时间进行关键问题的突破,但要杜绝一节课多次集中的现象发生,给足学生练习时间。要点二:在上一层面“练中学”的基础上要提高学生对认知的追求。要让学生不断琢磨反思,默念动作要领,通过瞬间思考后再投入手脑、身心并用的练习;教师和小组长也不断在练习中提醒动作概念、方法要点、保护帮助、注意事项等,不断加深对运动技术的理解、掌握;在掌握中丰富认知,在认知中学会技术,同时产生运用技能的愿望。

第三层面:在巩固提升中促成情感目标的达成

要点一:巧用技能展示和即时评价。要做到关注学生的热情、张扬学生的个性、强化动作技能、捕捉学生亮点,及时进行技能和课中亮点展示。在练习中,教师再适时、适地、适情的对学生进行小组或个人的即时评价,利用笑脸、大拇指、点头、眼神暗示、春风化雨般的表扬、甚至一个善意的批评都能把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不断推向高潮,促使学生在愉悦中掌握运动技术、学会运用运动技能。这样,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培养目标在潜移默化中完成了。

要点二:巧用器材做补偿练习。利用本课的器材进行身体练习,也可组编成竞争性的游戏,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在每节课都得到针对性地提升。比如在进行完原地正面前抛实心球的教学后,就可以利用实心球摆成固定间隔的直线障碍或图案,让学生做快速绕跑或跳过实心球的游戏等,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灵活、速度、弹跳,又对学生的下肢进行了相对的补偿练习,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结束部分:二个层面

第一层面:放松身体。

放松的内容和方法要针对本次课身心负荷较重的部位进行。

选择合适的音乐作辅助。音乐应是舒缓的、慢节奏的

第二个层面:评价和布置作业。

小结的语言要精辟、画龙点睛,抓住重点、肯定成绩的同时,指出今后的努力方向。给学生布置作业是根据本课学习情况,指出在校内外活动时在哪些方面进行突破,哪些方面需进一步练习和巩固。同时提醒学生在校内外、社区参与体育活动时要安全第一,要和同伴团结,加快自己成熟、成才的步伐。

总之,“三段式”体育课堂教学模式就像打太极拳一样,永远都有探索的空间。这需要我们在借鉴国内外先进理念、继承和发扬其精髓的基础上,潜心钻研,敢于创新,把理念和学生健康的内涵真正融入进去,在体育教学中展现出每一位体育教师应有的个性,为自己、为学生呈现出耐人寻味的课例!

老师们:课堂教学

是一本读不完的书,需要我们不断学习;

是一段说不完的话,需要我们一起分享;

是一道解不完的题,需要我们共同探讨;

是一件做不完的事,需要每个人的行动

愿每位教师都能:我的地盘我做主,我的课堂会因我而精彩!

你可能感兴趣的:(spark练习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