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比赛中真的有主场优势吗?2022-02-20

北京冬奥会,我们已经获得了9块金牌,奖牌总数15块,排名第三。这当然是让人非常振奋的成绩,我看了下历届冬奥会中国队的成绩,我们从1980年开始参加冬奥会,1992年获得第一块奖牌,截止上届2018年平昌,一共获得了13块金牌。

我们在冬奥项目上的竞争力一下就提升了这么多吗?我觉得不是。这届冬奥会我看的不多,感触最深得还是冬奥会和夏季奥运会比较,更是综合国力的比拼。很多项目,比如谷爱凌参加的滑雪大跳台,对场地的要求就很高。

我们都知道,高水平运动员,都有训练的1万小时理论,就算天赋再高,学的再快,也需要大量的训练让身体形成肌肉记忆。

是否有训练的场地是一个门槛,是否有足够多的小孩子,他的家庭能够负担的起他从事这项运动的费用,这两个基础条件,缺一不可。

我们不可能在短短的4年内,基础条件实现巨大的飞跃,因此成绩实现飞跃也不太可能(平昌奥运会我国只获得了一块金牌)。如果实现了,说明主场优势真的很明显。

主场优势能想到的有很多,比如提前熟悉的比赛环境、现场观众的加油助威、后勤保障等等,行为经济学家通过大量数据的分析发现,裁判的主观判断可能是比较决定性的因素。

人类都有认知偏差,比较明显的是从众心理。在主场比赛时,本国运动员会得到周围观众的无条件支持。裁判虽然专业,但也是普通人,行为决策会受到周围观众的影响,评分的时候就会给予高分。裁判的偏袒对于主队来说一直就存在,这么多年的体育比赛,组织者想了很多办法也不能避免,恶意的人总是猜测,主队对于裁判实行了贿赂。不能说完全没有,但如果每一场都如此,我觉得也无法实现。

人其实都是环境动物,我们的行为和决策,或多或少都会受到所处环境的影响。传统经济学中假设人是理性人是不准确的。

所以,我们每个人既是自由的,但也是受控的。很多的行为和决策,受到了周围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所谓的善恶、爱恨,可能都是在特点环境下产生的对应反应。

你可能感兴趣的:(运动比赛中真的有主场优势吗?2022-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