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喜欢公交车倒数第二排右侧靠窗的座位

昨晚心血来潮,吃过晚饭跟小伙伴碰头散步。小伙伴说又饿了。商量来,商量去,决定到3公里外的“宇宙中心”吃个“早夜宵”。

周围没有地铁,只能选择公交车。等了3分钟,车就来了。

车到站,门打开。从站台跨出,闪避插队人群,一脚蹬上车厢,刷卡,径直到底,在倒数第二排停下,转身,半蹲,往右侧座位移动,坐定。等待车开,旅程启动。

这套流程始终在公交车出行为主的漫长岁月里被完美演绎,并且一直在内心深处保留着,外化在不自觉的行动上。这次也一样。

小伙伴也一样,偏爱公交车多过地铁,特别是长距离的路程,宁愿花点时间走点路,到终点站上车,能选择一个心仪的座位。

可能坐在车上能看看沿途的风景,而地铁里漆黑一片,长途车程更像一个无尽的深渊,仿佛吸走了身上的能量。也可能是车上颠颠簸簸,像坐被人哄睡一样,可以舒服地睡一觉。

因为一直都选择家门口的好学校,所以直到高中,才有机会像“大人”一样,每天早晚坐车上下学。

最开始,整个车程需要40分钟,起点到终点间大概经过10个站。我就拿着英语词汇手册,一个单词一个单词读下来,或者读下面的词组和例句。高三时还增加了一本文言实词手册,每种含义和用法都读一遍。

那时候相信“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所以不在乎是不是读完了都背下来,就每天机械式地重复看看、读读。至于到考试的时候有没有用上,我也说不清楚,似乎考到了,又似乎没考到。

所以,公交车除了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回忆,它承载着我的身体,也承载着那些美好的年华,年华里努力过的自己,以及那些在脑海里不时浮现的笑脸。

后来考了同城的大学。因为有一条公交线路直通家门口到校门口,所以最开始还是选择公交上下学,不过这条路线实在太堵,贴着北内环开,先是经过全市最长的马路,再要经过好几个高架下匝道。

大学时经历的第一个中秋国庆小长假,从上车到开过第一个红绿灯路口,原本20秒钟的路程,足足开了1个半小时。后来我就放弃了公交,转投地铁怀抱。

昨晚上了公交车,久违的感觉。潜意识操控着我完成了那套上车流程,等我坐在那个熟悉的位置上,我才恍然。

等我回过神来,发现斜对角的阿姨一直看着我。被看得难受,我回瞪了一眼。不就是我戴着两个口罩嘛,有什么好看的。

人果然是有很多习惯,是深刻在心里的。这些习惯,有的无伤大雅,有的却可能拖累自己跟上时代的脚步。

今天,武汉解禁了,全国振奋。前两天感觉路上忽然人潮涌动,还有点烦躁,现在想想,还是有点人气才像个城市。

为了庆祝湖北胜利,网上说,不能为湖北拼条命,就为湖北拼个单,央视主持人朱广权还跟网红博主李佳琪拼了流量,史称“小朱配琪”。遗憾的是,我一直都会错过时代大戏。

“小朱配琪”我没看,4秒卖空2000支口红的名场面我也没看过,在app上排队买菜我也没经历过……好像全国人民一起做的事,我都没第一时间参与上。

买东西我还是喜欢逛商场,买菜我还是喜欢小菜场,看直播还是喜欢电视上看……不说这是不是烟火气,纯粹是因为不喜欢凑热闹。不围观路人吵架,是不爱凑热闹;不参与互联网狂欢,也是不爱凑热闹。

前面一种是对的,后面一种可能就不太好了吧。时代在前进,思维要跨到更前面,该改变的习惯,要鼓足勇气趁早改。所以,打算从买真空包装的沈大成葱油拌面开始,融入全新的世界。

你可能感兴趣的:(还是喜欢公交车倒数第二排右侧靠窗的座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