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多崎作》:我们都曾“没有色彩”

《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是村上春树2013年出版的小说。不同于村上春树的“青春三部曲”系列,该作品是从后青春的角度,重新审视和回溯,一个人在青春期遭受的创伤对自我成长的影响。

小说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讲述的是一位工程师多崎作,在大二那年,毫无征兆的被高中时代的5人小团体驱逐。从此带着内心的伤痛生活。直到36岁,在女友木元沙罗的鼓励和引导下,终于鼓起勇气。一一回访青春期的挚友,从而一路直面心灵创伤、摆脱过去,重新找回自我的故事。

此书一经开售,仅七天就突破100万册,创下了日本文学史上,最快突破100万册的纪录,同时也是村上春树所有作品中,销售速度最快的一部。


这本书之所以有如此高的人气,除了村上自身的影响力,更重要的是,每个人都能透过主人翁的巡礼之路,看到那个曾经直面创伤,摆脱心灵创伤和成长桎梏的自己。

正如村上春树个人所言:

“青春时人们受到伤害后起初会刻意掩盖,总想忘却,但随着时间流逝,才能一点一点打开封印,开始正视创伤。创伤越大,能克服它的人就越成熟。”

在此,借《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来剖析自我成长过程中的枷锁和脱困。

01 和谐有序的集体,是个人心灵上的双重枷锁

①情感的枷锁,引发暴力和创伤

人是社会性动物,无论人生的哪个阶段,我们都会参与不同的圈层,成为集体中的一员。集体赋予了我们每个人归属感和存在感,但于此同时,对集体自我牺牲式的依附,会束缚我们自身的发展,抹杀我们的天性。

主人翁高中时期所在小团体的成立,源于一次暑期夏令营的义工活动。5名不同性格各异的高中生,彼此之间陌生而好奇,同时又能互相袒露心声,畅所欲言,他们很快变得亲密无间。每个人都认为自己在正确的场合,结交了正确的朋友。

所有人都希望这个小团体能够永远存续,因此,维护团体的“和谐有序”,成为了所有人心目中最重要的事。为此,大家做出了一个心照不宣的承诺:不发展异性关系。

可以这么说,任何威胁到“集体和谐有序”的因素,都会被集体意志打压和扼杀。然而,这种不断要求控制情感的人际关系,是对人的天性扭曲式的压抑。

然而,他们本就是青春期的高中生,长期频繁的接触,彼此之间产生化学反应在所难免。但所有人都选择了隐忍。青海悦夫压抑了对黑野慧理的喜欢,黑野慧理克制了对多崎作的爱慕。

集体意志对个人情感的打压,给所有人套上了一层任何人无法凭借自身力量挣脱的枷锁。集体意志赋予人的不再是归属感,而是一道禁闭所有人心灵的枷锁。牺牲自我式的服从,会导致被压抑的人性,以一种对他人施暴的形式释放出来。

②安全感的温床,会蚕食人的勇气,让人无力应对真实的挫折

集体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够提供给每位成员一种“被需要”的感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都在为小团体的存续贡献自己的力量。但这种心理上“被需要”的安全感,也是一道牢笼,困在里面久了,会磨灭自身走出去的勇气。

小团体中的5个人,在高中毕业前,曾经讨论将来的去向。最终,为了保证小团体的存续,赤青松、黑野慧理、青海悦夫,以及白根柚木4个人,都选择进入名古屋的大学。

他们放弃了自己体验新世界,新生活的机会。所有人都沉浸在小团体的“温暖”中,不愿去面对外面真实的世界。这种对温暖的依赖,慢慢磨灭了他们走出旧集体,面对真实世界的勇气。

用赤松庆的话说,就是:

“剩下的我们,却连走到外面世界去的勇气都没有。害怕远离故土,远离气味相投的朋友。抛舍不下这份舒适惬意的温暖,就像寒冬的早晨不敢钻出热乎乎的被窝一样。那时候东拉西扯找了一大堆冠冕堂皇的理由,可到了今天就真相大白了。”

长期的自我封闭,不仅让他们的心智无法随年龄一起成长,更无力应对更大的真实世界中,存在的竞争和压力。

面对大学里更多的音乐天才,在之前小集体里获得举世瞩目的白根柚木,无论自己如何刻苦训练,始终无法达到自己心目种的水准。最终患上了精神疾病。

被小集体驱逐的多崎作,甚至连询问自己为何被驱逐的勇气都没有。因为对于多崎作来说,小团体就是他的整个世界。所以随后整整6个月,他都沉浸在想要自杀的绝望中。

集体有时就像一个温床,长期沉迷其中,我们会感到一种“被需要”的温暖。它满足了在成长中的我们,心灵深处的安全感。它提供给我们一个合理的借口,去逃避面对未来未知的挫折和伤痛,也让我们失去磨练应对挑战的勇气和能力。

02 自身的弱点,是个体无力自我疗愈的内在桎梏

①对“没有色彩”的误解,造成自我价值的缺失

团体对个体的枷锁,阻碍了个体的成长。除了外在集体的桎梏,个体内在的自我认知,也进一步局限了自我的发展。多崎作对自我的不认可,来自高中时代的小团体中,与他人的比较。

这种比较,源自彼此的名字。除了多崎作自己,其他四人偶然有个小小的共同点:名字里都带有颜色。两个男生的姓中分别带“赤”和“青”,两个女生带“白”和“黑”。因此,除多崎作外的4人很快便以“赤”、“青”、“白”、“黑”来称呼彼此。唯独多崎作仅仅被喊成“作”。

名字上微妙的差异,催生出了多崎作心理上微妙的疏离感。多崎作从一开始便认为,自己不属于这个集体反而更符合逻辑。除了名字,自认为个性上的平淡无奇,进一步催毁了多崎作脆弱的自我认同。

多崎作反观自己,学业上表现平平,也没有那种让人侧目的爱好特长。唯有一种不仅不值得炫耀,反而十有八九会被人称作怪癖的爱好:喜欢火车站。

这种源于“身无长处”的自卑感,让多崎作感到自己是个彻彻底底“毫无色彩”的人。能成为小团体中不可或缺的一员而被其他人加纳和需要,多崎作自我感觉更多是出于对方的友善和自己的运气,而非自我的价值。

只有在小团体里,多崎作才能找到存在感。在于对姓名和个性这种外在表现的错误认知,让多崎作将小团体视为精神世界的唯一支柱,同时也成为多崎作自身最大的弱点。多崎作伤痛的根源,在于对自我价值的认知缺失。


②对创伤的绝对化,导致悲观主义和失去建立亲密的能力

心理学家塞格利曼提出,如果你陷入悲观和抑郁,很可能会对自己所受的挫折,做出时间绝对化的加工。

被团体驱逐的6个月之后,多崎作遇见了灰田。两人一见如故,他们一起游泳,一起在多崎作的家里听唱片,聊天到深夜。

然而,正如之前高中的团体一样,灰田毫无征兆的从多崎作的生活中消失了。生命中重要的人再次的不告而别,没有再次给多崎作带入抑郁的深渊。多崎作只是平静的接受。但这种平静,并非是与自己和解,对世间生离死别的坦然接受,而是一种对创伤的永久化。

什么是对创伤的永久化?意思是在时间维度上,自己认为某件事一直会发生。多崎作的这种永久化,就是觉得自己生命中,与自己关系亲密的人,总是会毫无征兆的消失。

多崎作不是因为不喜欢对方,而是总有意无意地,要在自己与对方之间保持适当的距离。或者说,只选择可以保持适当距离的女人,好让自己不再受伤。这样一来,他便能只跟不必完全敞开心灵的女性交往。

很多时候,我们就是那个回避挫折的多崎作。我们认定生命中重要的人始终会突如其来、毫无征兆地消失,最终只剩下自己。我们会像多崎作一样,把失去看成永恒,把自己牢牢锁在心理的安全区,用来回避伤痛。

03 巡礼之路的启示:直面伤痛,打开心灵的枷锁,重塑自己的命运

我们不难发现,其实每一个人,在人生的某个阶段,我们自己就是故事中的多崎作。多崎作的这趟至关重要的“巡礼”之路,教会了我们每一个人,如何摆脱个人成长的枷锁。

①直面伤痛,正视自我

在生活中,有一句十分著名的心灵鸡汤:

“时间是治愈伤痛最好的良药。”

因此,很多人都选择了回避创伤,就像故事里36岁之前的多崎作。

我们倾向于把创伤的后果想象得无比严重,把它们视为那种永远也无法治愈的绝症。当我们选择直面伤痛时,就会发现很多时候,伤痛我们的人是自己。

多崎作在他的巡礼之路上,重新遇见了青海悦夫、赤松庆和黑野慧理之后,通过他们,却发现,他眼中的那个没有“色彩”,一无是处的自己,居然是团队的主心骨,是每个人都羡慕和崇拜的对象。

如果多崎作没有踏上巡礼之路,直面内心的伤痛,他永远也没有机会了解,对自己的贬损,只不过是来自于对自己的误解,自己对自己的臆想。

我们都在成长的过程中的某个阶段,丢失对自己的身份认同,认为自己是个没有个性,没有特质,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其实,真正应该随时间流逝的,是对自己的无端否定。创伤没有那么可怕,重新找回自我,有时只需要我们正视伤痛,跟过去来场和解。

②不被旧角色束缚,不断尝试新事物,发现全新的自我

我们通常不那么了解自己,决定了我们该做什么,能做什么,往往依赖于别人对我们的评价,集体赋予我们的角色。只有当我们走出既定的圈层,我们才会发现一个不一样的自我。

昔日团体中的赤松庆,他以为自己毕业之后,会留在大学里当教师。毕竟教师这个职位,最符合他在小团体中扮演的知识分子的角色。

然而,进了大学,他才发现自己根本不适合做学问。进企业,也发觉自己也不适合安分守己的坐在办公室。他不断的尝试,几经波折,最终才发现创业最适合自己。

我们经常会被自己当下的角色所禁锢,武断的认定自己只适合某一类角色,认为自己没有选择。然而,这是最大的错觉。我们每个人,实际上都是在不断的尝试中,才一点一点的认识真实的自己。我们也是在不停的尝试中,才发现新的自我更符合我们内心的价值观。

③学会承诺,重获发展亲密关系的能力

被团体抛弃,身边的朋友,亲密的伴侣,一而再再而三的消失,多崎作始终不敢全身心的发展一段长期的亲密关系。尽管多崎作通过巡礼之路,得知自己的心结,不过是对自己对自己的误解。但因挫折而失去的自信,也让他长时间失去发展亲密关系的能力。

假如换成现实中的我们,如何才能重新建立起亲密关系呢?虽然每个人问题不同,但从多崎作的故事中,我们可以找到一条至关重要的原则:那就是,发自内心的承诺。

我们需要对自己说:“我承诺,即使会再次受到伤害,我也愿意投入地去爱。”当然,有人可能会问,如何才能保证自己不会受伤害呢?

其实,没人能保证。就像黑野慧理最后对多崎作说:

“这就跟建造车站一样啊。没有车站,电车就没办法停车,也就没办法迎接心爱的人。如果发现有缺陷,以后再根据需要动手修理不就行了嘛。首先把车站造好。一个为她建造的特别的车站。在心里勾勒出这样的车站,再赋予具体的色彩和形状,然后把你的名字用钉子刻在地基上,在里面注入生命。”

这个车站,不仅仅代表对自我的认同,它还包含了一种,对彼此之间拥有美好未来的信任、承诺彼此会付出全身心的责任和信任。勇敢承诺的意义在于,不是我们先找到对的人,才做出承诺。而是我们先做了这样的承诺,这个人才变成对的人。

当一个人能够勇敢做出承诺时,他便拥有了爱的能力,因为他的爱,不会再受自己假象的伤害的限制和束缚。

你可能感兴趣的:(村上《多崎作》:我们都曾“没有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