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宾浩斯:没人比我更懂遗忘

上次给大家推荐了心理学的几本好书,里面有一本是专门介绍心理学实验的,叫《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想想小编一直没正儿八经的给大家讲过心理学的实验,所以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个封神之作——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

遗忘曲线这个概念是艾宾浩斯在1885年出版的《记忆》一书中首次提出来的,这也使他成为第一个用科学实验的方法研究人类高级心理过程的科学家。

这个实验本身并不复杂,,大家自己一个人也能做,毕竟当年艾宾浩斯老爷子最初就是自己一个人完成的。

实验材料

首先是我们的记忆材料,这也是我们这个实验的特色之一。艾宾浩斯老爷子特意设计了一种记忆材料,称之为“无意义音节”。

简单说来,就是24个英文字母随意组合创造的新词。像xiq、zeh、gub、wab之类的这些都是老爷子当年的记忆材料。它们能够读出来,但没有任何的代表意义。而这样的词,老爷子前前后后一共创造了2000多个。

之所以要特地的创造这些词,而不是直接从牛津大辞典里选词,主要有以下两点考虑。

一是过去的经验会对词的意义产生不自觉的联想。例如你要记忆一个词“哎呦”,你会不由自主地联想到过去听过的这个声音,可能会使你对这个词的记忆更牢固,就会对实验产生了干扰。但让你记忆另一个词“旎藨(这是我现编的)”,你就没办法联想,只能去死记硬背,这才是我们需要的。

二是老爷子之前就发现记忆材料的长短、难度都会对记忆产生影响。那么在实验中,一个词你遗忘了,是因为你的记忆量就这么多?还是因为这个词比其它词更长更难呢?

所以,为了排除这些干扰的因素,老爷子才挖空心思的创造了这些“无意义音节”。

实验过程

材料准备好之后,下面的实验过程就简单多了。由于材料的特殊性,所以你只能一遍又一遍的反复的机械的去记忆这些词。等到你刚好可以完整背诵的时候,记录下你的诵读次数。

然后等20分钟,先回忆你还记得多少个词,再继续背诵那些忘了的,记录下你这次刚好能完整背诵所用的次数。

再等上30分钟,也就是距离你第一次背诵1个小时的时候,先回忆记得的词,再继续背不记得的,然后记录次数。

然后再等7个小时,就是距你第一次背诵8个小时的时候,先回忆再背诵,记下所用的次数……

之后不断增加背诵的间隔时间,1天、2天、7天、31天。

实验结果

最后对记录的数据进行统计计算,就得到了下面这样的结果。(这是我们艾宾浩斯老爷子的记忆结果)

然后再制作成折线图。

实验结论

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的结论相信大家应该都有所了解,我在这里就简单说一下。总结起来就是,人的遗忘遵循着先快后慢的规律

从上面的实验中我们就只能得到这一条结论,而大家在其它地方看到有些总结出更多的规律,那些则是后续的一些研究得出来的。


遗忘曲线的实验研究就是这么做的,是不是没想象的那样高深莫测。当然,艾宾浩斯老爷子自己做了这个实验之后,又找了更多的志愿者进行重复实验,最后才得出了科学的结论。

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遗忘曲线可能会稍微有所不同。一是因为个人的差异,每个人的记忆力可能会有所不同;二是我们平时所要记忆的并非是“无意义音节”。我们记忆的知识都有一定的意义,都会和我们过去的知识相联结,这就会使我们遗忘的更慢一些。

虽然遗忘曲线有所差异,但最终的规律都是一样的,都是先快后慢。所以,我们在记忆的时候还是要合理的制定复习计划,即时复习。

随便说一下,如果有需要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制作的记忆表格,在公众号后台回复“遗忘”即可获得。

你可能感兴趣的:(艾宾浩斯:没人比我更懂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