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童年负面经验

在崇建老师的《萨提亚的对话练习》中有一段是专门描写关于负面童年经验的描写:

文森特·费利蒂博士发表一篇著名的ACE研究,结果显示,经历越多童年创伤的人,在成年有更高的身心健康问题,成长期间也出现学习或行为问题。当ACE指数为四以上,孩童出现学习与行为问题达51%。

比如父母离婚、被父母殴打、长期语言咒骂。从ACE的研究发现,受创经验影响孩子大脑的发展,受创伤指的不仅是肢体虐待,其它,像家长对孩子的疏忽、对孩子的身心需求没有响应,或是家长不断指责贬低嘲笑孩子、让孩子觉得没有价值。恶劣或变动的环境,都会影响婴儿与孩子的脑部与身体,影响孩子调节思考与感受,杏仁核不断侦测威胁,大脑需要释放压力贺尔蒙,来应对可能的危急状态,这样的压力就称为「毒性压力」。

小孩面对早期的慢性压力,会无法调整并适当应对,成长过程中遭遇小小挫败,都有可能如同天崩地裂,从小小冲突演变成严重争端。这些压力反应系统的高度敏感,容让这类孩子在学校分心、吵闹、顶嘴、捣乱、生事,并且可能对老师与大人的关切抗拒。

从ACE的研究结果中,不难理解为什么功能失调的家庭、隔代教养家庭的孩子,容易产生特别多的问题学生?

尤其是婴儿时期的大脑,所经历的遭遇,会成为情绪与觉知的一部份。

传统的教养模式,对孩子的打、骂、忽视情绪、忽略孩子、都可能对孩子造成创伤。

被忽略或长期辱骂的孩子,比较容易缺乏自尊;

被残酷对待的孩子,内在常有积压已久的愤怒,需要用巨大能量来控制;

早年受到遗弃与剥夺,成长后常将他人的举动视为针对自己,也不易发展出同理心;

不允许有自己意见的孩子,往往不能为自己作主,也甚难为自己挺身而出。


发生一件事了,别人不一定受伤,而你受伤了;别人不一定生气,而你生气了;别人不一定狂暴回应,而你狂暴回应了;别人不一定逃避,而你逃避了;别人不一定害怕,而你害怕了……

遇到问题,只会从一个特定的点去想,不会从各种方方面面去考虑,不会转弯,只会“钻牛角尖”,

这些通常都和过去的经验、情绪形成有关。

在崇建老师《萨提亚的对话练习》中,有几处的冰山对话,是可以看到童年的烙印对现在生活的影响的。

比如:

吵架时选择沉默想要安静一会儿的太太,可是一看到沉默的太太,先生就会不停的、不停的问:『你怎么了?你怎么不说话?你为什么又不讲话了!』......

太太很烦,先生很焦虑。

在崇建老师一步步冰山对话的探索下,先生回忆起了国小的时候爸爸妈妈吵架,妈妈就会沉默,先生害怕妈妈离开......

于是,「不说话」、「离开」、「焦虑害怕」就成了先生童年带来的负面影响。

所以,当太太和他冲突,开始沉默的时候,他就开始焦虑,害怕,担心,所以才会不停的问:你怎么不说话?你为什么又不讲话了......


比如:

总想拥抱儿子却又总被推开的小祥的爸爸,他觉得拥抱是表达爱,而被小祥推开,他也觉得会受伤。

拥抱,小祥会觉得尴尬,所以会推开。

小祥爸爸小的时候,和他爸爸的关系并不亲密,他们之间不会有拥抱,但他很渴望。他还总有个担心,担心他的爸爸出门会危险,再也看不见爸爸了,他担心失去爸爸。但是一直到爸爸临终前,已经卧病好多年,为了避免遗憾一辈子,他鼓起勇气拥抱爸爸,病榻前的爸爸也吓一跳。

小祥在家本来就很少说话,随着年龄渐长,小祥爸爸感到了一种疏远,也许是这份疏远勾起他当初对亲情的渴求,遗憾孩子在家期间的疏远,因此决定拥抱小祥。小祥也和爷爷一样,也甚不习惯爸爸突然的行动,内在的感受尴尬,以推开的行动表达尴尬。

拥抱是一个行为,对爸爸而言,会有美好的感觉,表示一份父子的亲密,也来自于过去未满足的期待,他期待和小祥之间的亲密,对他而言那就是一份爱的渴求。

正是这些童年的经验,影响着我们现在的很多行为方式,不管是“沉默”,还是“拥抱”,还是其他的一些。

我们,深受影响。

但这并不是说我们要被一直影响下去。

通过冰山对话,在各层次上的探索,对观点,信念的回溯,是有可能看到我们行为方式的成因的。

还有萨提亚的家庭重塑,就是一种转化童年负面经验的方式。

通过重塑最初的原生家庭中童年的经历,整合冲突纠缠的内在力量,这些内在力量也是我们的资源,通过整合,可以提升自我觉察和自我价值感,并与自我的内在生命连结,改变调整内在的状态,改变自己对生命的看法,让自己稳定,完整的去看,我们原生家庭带来资源,发掘童年的经验,带给我们的宝藏。


今天,是我们七天共读《萨提亚的对话练习》的第六天。

我们分享的是“童年的负面经验带给我们的影响”。

明天,将是我们共度的最后一天,我们继续分享“冰山对话”。

家和读书会,祝你每天都有收获。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于童年负面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