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山轶事(十五)

          闲时间多了,接受的外界信息多了,人们的思想也慢慢发生了变化,生产劳动不仅仅限于种好自己的承包地。社会的不断发展让商品越来越丰富,人们的需求也越来越旺盛,由此超市、集市便应运而生。

        原来供销社两边的门店让有资金实力的人承包后开了商店,货品在短短的几年中日渐丰富,琳琅满目的货品将货架塞的满满当当,人们选择的余地也更大了。就拿洗发膏来说吧,不喜欢飘柔牌的可以选择海飞丝牌的,海飞丝牌的价格高可以选择便宜的蜂花洗发膏,甚至还可选择洗衣粉。柜台将售货员和顾客隔离开来,商店还有一定的防范意识怕东西丢了,顾客指什么货售货员取什么货,取的东西要有瑕疵或没挑上,售货员还得放回去。后来超市的出现让售货员慢慢地变成了监督员和收银员,买什么东西都由顾客自己自己挑选,货品从货架摆到了商店中间的空地上,空间得到充分的利用,这也许是受酒泉城里第一个超市——万家超市的影响,超市便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城乡的每一个角落,人们惊异地发现货品自己可以随便自由的挑选,比以前方便多了,买东西再也不用看售货员的脸色,售货员反而更加热情,千方百计想办法把东西卖给你!

       

供销社

        不过在大集体时代,人们手中缺钱,物价相应也低——八十年代初期一尺布两三角钱,一斤猪肉八九毛钱,到八十年代中期,一头牛你能买三四百元就谢天谢地了!在现在看来简直太不可思议!

        红山的集市是逢4便有,即每月的4号、14号和24号便是红山集市,相邻的金佛寺镇是每月的10号、20号和30号,即间隔10天一个市场。市场的商贩从最开始的几十家到后来的上百家,货品也种类越来越多,货品范围也日渐宽广。每到市场那一天,人们便早早计划好要到市场上去买什么,即就是不买什么也非得到市场上转一转。所谓的逛市场、浪市场就是去逛集市!刚开始自家产的鸡蛋、鸡、蔬菜都可以拿到市场上去卖,在以前大集体的时候连自己都没有吃的,哪有到市场买的!商品数量少,种类也不怎么丰富。后来规模慢慢的扩大,出现了专门的二道贩子,他们从城里的市场春光市场(主要是瓜果蔬菜)、彩虹桥和肃州市场(床上用品和服饰)或远一点的兰州把商品以批发价购进,然后赚取差价盈利,今天在这个乡的集市,明天在那个乡的集市,慢慢成了专门赶集的一批人。红山最早赶集的那几个人都成了全乡人的熟面孔,卖肉的卖肉,卖菜的卖菜,几十年如一日守在红山的小街上!

        中午吃过饭,人们有的骑自行车拖家带口,有的坐别人的四轮拖拉机,还有人的步行好几里地,哪怕是七八十岁的老人家也要到市场上去转转、看看,市场有着独特的吸引力!

        最早的市场把产品摆在了一款闲置的空地上,空地的四周零星开了几家理发店、修理店、裁缝店等,一天下来没有硬化的场地尘土飞扬把暂新的货品落得灰麻咕咚,商贩们满是意见,逛市场的人也怨声载道,后来将场地硬化搭上了凉棚后这种情形才有所好转!

        随着商贩人数的持续增加,市场便顺着沿山公路不断延伸,路的两侧摆满了地摊。离春节最近的那个市场人最多,也最热闹,市场绵延东到粮站,西到红山中心小学校门口,本来用于通行的道路成了马路市场变得甚是拥挤,摩肩接踵挤得人都过不去,不要说车了!要有车通过,也得一寸一寸往前挪,性子再急、或将喇叭按得不断吼叫也是徒劳的——人实在是太多了!

       

        市场的货再不像供销社那么单一:鲜辣椒红的、黄的、绿的挤在不同的筐里,辣的、不辣的让人们各取所需;墨绿带刺的或者短粗的地黄瓜整齐的排列在一起静静地等待喜欢的人来挑选;鲜嫩的小油菜、芹菜、韭菜、生菜、油麦菜一把一把被主人扎的整整齐齐等待人们的检阅;堆得小山一样的柑橘、橙子黄澄澄、圆溜溜让人垂涎欲滴,紫莹莹的、绿宝石般的葡萄若有人随手摘一颗尝尝酸甜,有的摊贩也不气恼,呵呵一笑:“来上一两斤么!”也有的摊贩不是那么和善大度,愤愤地来一句“不买么,尝撒尝?”码得城墙一样的牛奶、果汁、可乐等各种饮品前面小贩们不停地吆喝:“便宜了,过来瞧,过来看!”种类齐全的各类调料一应俱全:上等的花椒和大料,陈皮肉桂和良姜,丁香木香亲哥俩,辣椒茴香是姊妹,砂仁肉蔻样样有,散称的、袋装的、现磨的完全根据顾客的要求供应。若有亲朋好友来聚会,做的鸡肉鱼肉放上了提味的、去腥的调料才喷香四溢,其实煎炸烹炒味道好坏全凭调料,聪明的人们若饭菜味道好都会夸人家的手艺好,“猪肉大香羊肉姜,牛肉放上草果香”是人们煮肉常念叨的俗语,故红山牛羊肉也就成了一道独特的美食,只不过名气不够大罢了;价格便宜的时装鞋袜摊前人头攒动、结实耐用的农具、电线插座等小五金种类繁多;香气四溢的麻辣烫、臊子面和劲道爽口的酿皮、凉粉摊前也是座无虚席,其实不是味道有多鲜美,而是去到市场上换个口味而已!

       

        市场上人多,货多,形形色色的人们聚集在一起,有的人细心打扮一番,至少洗个头刮个脸!更多的是整日辛劳的人们已经懒得收拾,胡子拉碴敞胸裂怀在市场上穿梭,还有的衣服上有清晰的汗渍,走到空地上就地而坐,起身用手拨拉两下就满载而归了。叫卖声、喧闹声不绝于耳,好久不见的亲戚,说不定在市场上就能会个面喧一喧!

          除了商品供应,牛羊鸡也进入了市场。尤其是家家户户都养猪的时候,一窝小猪多少能增加点家庭收入。农户没什么经验,一两个月的小猪装在麻袋里,市场待一天也卖不掉一只,装在麻袋里的小猪蜷缩在一起,看起来个体小,也不那么精神!猪贩子低价买过去,把小猪从麻袋拎出来,两手紧紧握住小猪的后腿,小猪因惊恐发出凄厉的惨叫,前腿不断往前挣扎,别人一看,这小猪身子又长,声音洪亮,肯定好养,小贩们转手就买个好价钱!更搞笑的是有人麻袋口扎不好或麻袋烂了,活蹦乱跳的小猪在在去市场的路途中四散奔逃,费好大的力气才捉回来!

          能说会道的人很多,但最会说的我觉得是卖老鼠药的,不信你听:都来看,都来瞧,老鼠逮住了大狸猫;都来瞧,都来看,他家的老鼠八斤半;小老鼠,真气人,踩着那桌子上面盆,又吃粮食又吃菜,爬上桌子来作怪;咬完背心咬裤头,爬上窜下真自由;小老鼠,真是洋,放个夹子不上当;粘鼠板,它不踩,顺着墙根一边拐;小老鼠,命真硬,一辈子不会生毛病;不出力,不流汗,一天不缺三顿饭;科学技术很超前,就是老鼠死不完;死不完,就作怪,老鼠学会了谈恋爱;时代进步了几千年,老鼠祖辈代代传;人造飞机造导弹,碰见老鼠玩不转;老鼠药,功效好,老鼠吃了全撂倒;小老鼠,更是精,上完了厨房上客厅;折腾饭,折腾菜,老鼠不吃光破坏;你不买,我不卖,一月一窝真是快,专咬你家玉米袋;老鼠药,药老鼠,大的小的都逮住;大的吃了蹦三蹦,小的吃了不会动;同志们,听我说,老鼠的危害实在多:上你的床,爬你的墙,咬坏你的的确良;冬咬棉,夏咬单,五月六月咬汗衫;小老鼠,真是能,不用梯子会上棚;爬墙缝,上粮缸,咬坏皮鞋两三双;喂个鸡,喂个鸭,喂个小狗能看家;喂个鸡,喂个鹅,喂个老鼠划不着;一日不把老鼠断,让你吃不上干净饭;买的买,捎的捎,要把老鼠全报销;老鼠药,不值钱,一包只卖一块钱,卖上一勺赠一勺,送上一勺又一勺;一块钱,不算钱,买不了车,买不了船,打不了酱油买不了盐,又不是过去五八年;一块钱,分两份,给那老鼠除除根;小麦粒,两头尖,下到家里各房间,吃到肚里就玩完;老鼠精,老鼠王,专药老鼠丈母娘;先麻嘴,后麻腿,鼻子眼睛冒血水。不一会卖老鼠药的摊贩就被围得水泄不通,他们不是为了买老鼠药,而是听他押韵连贯的顺口溜!

     

老鼠药

        浪市场,不仅仅是去购物,它已经成了乡里人挥之不去的情结!时至今日,悠闲的城里人也会去乡里的市场转一圈,找找逛市场的感觉!

你可能感兴趣的:(红山轶事(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