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波:央视纪录片《王阳明》第四集观后感

引言:第四集的主题“”,王阳明“功”在何处?他如何“立功”的?他又是如何对待“立功”的?

1、王阳明的“功”

文官建军功,在明朝历史上总共有三人,并分别封爵:

威宁伯,王越;

靖远伯,王骥;

新建伯,王阳明。

巧的是,三人都姓王。

修建威宁伯王越的坟墓,就是王阳明28岁考中进士观政工部之后的第一份工作;18年之后他立下重大军功,跟当年修建威宁伯的坟墓或许也有点关系:王阳明组织工人的方式,并不普通,而是采用军事化的训练办法;当修建成功获得王越家人“金币”馈赠时,王阳明一概不要,只拿了象征辉煌军功的王越随身佩剑,有这只“宝剑”在手,王阳明的英雄气概在后来的心学思想、知行合一、实事求是的指引下,最终让他立下了第一大战功。

纪录片只讲述了王阳明的“军功”,在我看来,这是远远不够的;

王阳明的“功”不仅仅是军事上,更体现在三方面的综合之“功”

一是军事胜利;

二是社会治理;

 三是讲学授徒

如果说前两个“功”是他的职责“份内之事”,后一个“功”则是他“内圣外王”的重大事功,也才是他本人真正想要立的“功”。

只要有战争,就必须有杀戮,王阳明在不得已砍杀了南赣大土匪池仲容等一百多人之后,呕吐不已,连续三日没有食欲,冲突与战争永远只是解决问题的最后一个手段;王阳明更希望用一支笔来解决战斗,事实上,江西卢苏与王受、广西土官,也就是在王阳明发自本心的感召下,一兵未发,就让其弃恶从善、改邪归正:这,就是心学的力量。

这种“攻心战”,毛泽东同样运用得炉火纯青;

《孙子兵法》说:上兵伐谋,其次攻城,其下伐兵。

熟读武经七书的王阳明,自然将其娴熟于心。

在社会治理之“功”上,王阳明并不像以往的军事指挥官,打了胜仗就走,他把战后的地方治理放在重要的位置,甚至有时比战争本身看得更重要;因为他觉得,之所以有人上山为“寇”,还是因为地方治理问题:如果人人都有饭吃,人人都有幸福生活,社会习俗也风清气正,哪有人愿意当“土匪”?所以,安抚民心、发展经济、教化百姓,成了他治理社会的重要路径;

毕竟,发展才是硬道理,文化才是软实力!

在讲学授徒之“功”上,王阳明更是功不可没:他是“心学”的集大成者,他首创了“致良知”,他用生命实践了“知行合一”,他的哲学思想严谨而宏大,高远而悠久,他的后门至少有八大门派,即浙中、江右、黔中、南中、楚中、泰州、北方、粤闽王门,门人弟子遍布全国,影响日本、韩国等东南亚各地,对中国人的文化传承与文化自信,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个大“功”,难道能少得了?

2、为什么王阳明的“功”能被人记住?

事实上,中国历史五千年来,实在有太多“牛人”,政治、军事、哲学、艺术、文学上的,从来不缺乏,可为什么王阳明的“功”能被大家记得更清楚?为什么这两年持续有“王阳明热”?

我想,这无非就是良知的力量:

王阳明三大“事功”的背后,本质上都是“良知”在政治军事、社会治理、文化教育上的具体运用,是中华文化之“道”,是中国精神之“魂”,无论是过去的历史,还是今天的新时代,无论是哪个行业、哪个身份,我们无一不是良知的具体推动者与实践者。

正如王阳明自己说:千事万事,只是一事,曰“致良知”

他也写了很多关于“良知”的诗,比如:

《咏良知四首示诸生》

个个人心有仲尼,自将闻见苦遮迷。

而今指与真头面,只是良知更莫疑。

问君何事日憧憧?烦恼场中错用功。

莫道圣门无口诀,良知二字是参同。

《示诸生三首》

尔身各各自天真,不用求人更问人。

但致良知成德业,谩从故纸费精神。

《答人问良知二首》

良知即是独知时,此知之外更无知。

谁人不有良知在,知得良知却是谁?

知得良知却是谁?自家痛痒自家知。

若将痛痒从人问,痛痒何须更问为?

“良知”二字,可真是王阳明的“圣人心诀”、“正法眼藏”。

值得注意的是,王阳明“立功不邀功,立名不浮名”的精神,更值得我们去记忆和追随。

在纪录片第二集《困》中,我们就已看到,早在多年前的牢狱里,他就写下了“箪瓢有余乐”之诗句,王阳明有着颜回那种“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乐观精神与超越情怀;而在他经历了两次军事胜利、被封新建伯之后,更是写下这样的诗句:

铿然舍瑟春风里,点也虽狂得我情。

所谓功名富贵也罢,得失荣耀也罢,于王阳明来说,都是些浮云;在尽忠职守、恪尽本分之后,他最想要的不是鲜花与掌声,而是继续安静地讲学、传道,这才是他一辈子真正的乐趣,是他超越功名、超越自我的圣人追求,也是我们能记住他、追随他的真正原因

最后,谈点感想:

1)本集记录片主要讲军事战争,有意思的是,导演并没有把战争的场面刻画得多生动(当然,拍个古装战斗片,也并不容易),而是通过辛柏青走过王阳明经历战争的那些古迹去寻找历史的记忆,让你脑海中除了看到现代的安静与和平之外,更能浮现500年前那些驰骋沙场、风云变幻的战斗场景:让观众自己去大胆想象,或许这是纪录片想要传递的;

2)纪录片中呈现的江西南昌鄱阳湖,江西赣州龙南的玉石岩、通天岩、观心岩、崇义思顺乡,包括没呈现出来的福建龙岩、上杭、平和,广东龙川、和平,广西梧州、南宁一带,都是王阳明当年战斗过的地方,不少地方仍然留着王阳明的塑像、书法、石刻、纪念馆、书院等,历史悠久、人文璀璨,游学必去之地,非此等莫属;

3)王阳明的“功”是大功,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之功,是能被500年甚至是5000年之后的人们牢记、传颂之功,他的“功”虽不能被模仿,但他立功的精神与方法却可以让我们学习。

其实,“”本无大小之分,而只有纯净之分,恪尽职守、坚守本心,我们同样可以立“功”,也同样可以获得“明”的人生。

江波,2021年4月9日,书于珠海

你可能感兴趣的:(江波:央视纪录片《王阳明》第四集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