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孩子,给他选择,还是对他要求,怎么权衡?

01

我那五岁不到的大儿子最近开始变得“多愁善感”。一日,他躺在床上,看着一旁开心玩闹的刚满1岁不久的弟弟,突然感慨地说道:“弟弟,你再过几年就不会这么快乐了!”

我一听,大为诧异,忙问他“何出此言”。谁知大儿一本正经地解释着:“再过几年,他就会有功课要学了,就不会这么快乐了!”

听到此话,心下不禁感觉有些好笑,这小子敢情是在变相表达自己现在的生活不快乐啊!不就是最近给他整了个学习记录表,监督他每天完成一些“功课”嘛!

只是没想到他反应这么大。

接下来的几天,也不知是碰巧他最近在幼儿园学到的新歌,还是这小家伙故意为之,反正经常听到他嘴里哼着一首儿歌,我留意一听,歌词是这样的:

你对我好

我心里都知道

我学学这个学学那个

忙得不的了

我的烦恼又有谁会知道

学的太多学的太杂消化不了

爸爸听我说妈妈听我说我喜欢和小朋友蹦蹦跳跳

爸爸听我说妈妈听我说我也喜欢和你们打打闹

上厕所时,他唱这首歌;画画时,他唱这首歌;玩积木时,他唱这首歌;学习功课之前,他唱这首歌……对着天猫精灵说,请播放《爸爸妈妈你听我说》(这时我才知道这首歌的名字),房间里响起的还是这首歌。总而言之,这段时间,这个小家伙患上了这首儿歌的“单曲循环症”。

要不是他是我亲生的,每天看着他长大,我就要开始怀疑这小家伙是不是什么时候学过什么心理学,懂得用这种“旁敲侧击”的方式来给我们施加压力,想让我们撤销让他学功课的计划。

02

说实话,每天听着大儿哼着这首歌,还有他那不时地语出惊人地感慨“小时候的美好时光”,说什么“那时候还没有Ryan学习记录表,我还很快乐”之类的话,作为妈妈的我,除了自己有时也会不自觉地跟着哼唱起来之外,内心不是没有担忧与反思过的:难道真的给他布置了太多的功课了?

可是明明每天完成这些小功课,他都用不了1个小时多的时间,也就是说,只要他认真的话,晚上7点多之后的时间他就可以自由玩耍了,何来的“学得太多”,哪来的“消化不了”,又怎么会“忙的不得了”?!

儿啊,虽然当妈的我表示不懂“你的烦恼”,可是看你好像真的也不是随便感慨感慨的样子,我还是认真想想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你感到“如此地不快乐”。

03

原因似乎就是在于那张记录表。

这是一张简单的表,纵向写的是日期,从周一到周五,横向是要完成的3项功课,写字或画画,英语和读一篇小文章。每天只要大儿完成其中的一个功课,就在底下打一个勾,三项都完成了,他就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时间了。

其实在有这张记录表之前,这些功课基本上他每天也都有在进行的,那为什么当时他不觉得有压力和烦恼呢?我想了一下,区别应该就在于有没有刻意记录这件事。

按照儿子的心意,自然是希望每天都没有什么功课,只想着“跟小朋友蹦蹦跳跳”,“和爸爸妈妈打打闹闹”,可是迫于“要学本领,不然只能成为流浪汉”的压力,他的心理上还是勉强可以接受每天晚上学一些功课。

只是以前,他是用一整个晚上的时间来做这3项功课的,也就是说,他是用各种磨蹭的方式来减缓自己学每一项功课的不快感,开始学习时总是找各种理由,比如“我要小便”,“我要喝水”,“再玩1分钟”等等来过渡,通常都是在临睡前才匆匆忙忙完成任务,有时候太晚了完成不了,也就可以暂时蒙混过关。

这种“东摸西摸”的学习方式,对于他来说,为什么会带给他比较小的压力,还不至于发出“不快乐”的感慨,也许就是因为他觉得自己可以掌控一部分的时间自由,可以决定什么时候开始学习哪项功课,心理上感觉比较宽松。不过这种方式折磨的当然是当妈的我。

现在有了记录表,每天必须完成,再加上“如果没有连续完成”的后果(拿不到他爸给他设定的奖励),他心理上自然就有了一种压力,感觉不自由了,自然就觉得“不快乐了”。

04

那要怎么办呢?

对于现在的很多家长来说,我们因为听过或看过太多不同教育方法,也因此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会感到摇摆不定。管得严了,怕孩子心理出现反弹,导致情绪问题,管得松了,又担心孩子太过任性与随意。管教与选择,这其中的度到底如何把握呢?

《虎妈战歌》里的虎妈蔡美儿,以高标准,高要求养育出了两个优秀的女儿,有时候甚至不惜用羞辱和威胁逼孩子不断加码努力。

虎妈认为:“中国人父母懂得,除非你擅长,什么事都不好玩,而要擅长任何事情都必须努力。孩子一遇困难都自然而然想放弃,这时父母要做的就是帮助甚至不惜逼迫他们坚持,练习、练习、再练习,越过困难,进入正反馈的轨道:努力带来回报,回报激发努力;获得赞扬,建立信心,那些曾经仇恨的练习这时变得有趣。”

对于虎妈的这种观点,也许有些人会不赞同她的做法,但是采访过她的记者王烁却发现,她这种激励女儿努力的做法,其实是特别适合那些需要刻意练习的技能学习上的,比如钢琴和小提琴。

他的建议是:“如果你面对挑战,准备不断加码,增加努力,请确定你走在那条刻意练习的路上,因为不是所有领域都有难度分层、明确目标、清楚反馈、成熟方法、可做具体改进的。刻意练习不适合用来发现新领域,养成新技能。如果你在这些地方刻意练习,套用虎妈心法,层层加码,那就南辕北辙,最后结果是悲剧。如果是父母用在孩子身上,则是双重悲剧。”

是的,于身为父母的我们来说,在孩子还小的时候,他们的刻意学习需要父母的角色,来监督他们不断地努力,但是作为父母的我们,需要甄别那些地方的学习是刻意练习便能带来回报,而哪些地方的学习则不是刻意练习便能改善的,如此斟酌出一套适合自家孩子的教育策略。

谁说做父母容易呢?育人,这里头有大智慧。

但是或许我们可以相信虎妈这样的建议:小时候严格要求,长大尊重个人选择。而且顺序千万别反了。

是啊,“你是愿意孩子小时候没有多少空间,长大后有很多空间呢,还是小时候很多空间,长大后没有空间?”

对于这个,我部分性地倾向于前者。

因此,大儿,妈妈能够理解你的压力,也会尝试帮助你面对这个压力,但是,我不能对你放低要求,毕竟养好良好的学习时间管理习惯,于你来说,是必要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面对孩子,给他选择,还是对他要求,怎么权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