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无处不在》读后感

 

设计,单从书名就得知了大概,作者为我们传达的设计的独特的见解。 “设 计”这个看似高端的词实际上却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拿过书来第一章几个大字: 什么是设计。 作者上来就开门见山地阐明了主题。 好吧,其实我也想知道到底什么是设计,带着这个问题我开始读了下去。 “设计”一旦被囿于一种“物”的设计的话,设计师就已经被这个物的概念 和现象束缚了创造力。 设计应该被认为是有关人类自身发展的本体论。原来设计 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人类的起源,那时候的设计与人类的生存有关,是抵御外敌 的一支长矛或是生产生活的用具器皿。那时候的设计是实用。伴随人类发展在不 同文化背景下,设计活动所触及的生活领域以及它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设计 就是设计一种能生产设计的设计。” 设计能力在无数的方面都成为了我们作为 一个物种存在的关键。在各种文化背景下又有不同的发展。 形式追随功能 1896 年,美国建筑师路易斯·沙利文在《高层办公大楼的艺术考量》一文 中写道:“所有有机的和无机的、物质的和非物质的、人类的和超人类的事物, 所有头脑、 心灵以及灵魂的真实表达中都渗透了一个普遍规律,那就是生命通过 表达可被认知,而形式永远追随功能。这就是规律。” 然而,通常 以“装饰艺术”为名、 将设计概念专业化或排他化的行为并非是为了了解设 计在现代生活中的作用,而主要是与美术馆为当代所树立的形象有关。 人们可以极其灵活地在物品中附加或解读出各种意义。 几乎任何物品都可被 赋予一系列的意义。 尽管物品的物理特性经常偏重于某些意义,但它们并不能决 定物品能传达哪种类型的含义; 同样,当文化内的符号惯例与具体物品发生交互 作用时,前者也无法完全决定后者能产生的意义。至少,每个人都有可能从他或 她各自的生活经验中发现并编织出一张意义网来。 学习并了解设计的重要性是 非常有意义的。在某种重要的意义上,有人认为设计过程的结果,即最终产物, 不应该成为研究和理解设计的中心问题, 而应该被看作是设计师的意向与用户需 求和感受之间的相互作用。 当人类的追求比较简单时,决策的任务只是告诉人们“怎样去做”;而当人 类的追求比较复杂, 追求什么样的目标本身需要经常进行复杂的交叉研究后才有 可能弄清时,科学的责任就不仅是告诉人类“怎样去做”,也不仅是告诉人类 “为什么能那样做”。 科学更为重要的责任是引导我们去思考,丢弃约定俗成的 提法或时髦的新概念,弄清事物的本质,决定“应该去做什么”,然后还要“做 什么”。

你可能感兴趣的:(《设计无处不在》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