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我们终其一生也只觉理想可贵

          上周末抽空看了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就是kindle上包月用户随便找的那一版,虽然早早买了纸质版,但因为个人原因一直摆在书架上。

         《月亮与六便士》,最早是今年2月我最喜欢的老师向我推荐的,我一直认为看书这种东西,见仁见智,但是如果大家都称赞的东西,里面一定有它的精髓所在。《月亮与六便士》,简单粗略的理解,可以看做是个人的理想与现实的选择,我此刻想说的是我窥看到的里面的许多人的一生,每个人都或鲜活或明亮的平凡简单的一生。

         在死后最终被世人承认为天才的画家,刻薄,自私,脾气古怪,带一点视他人意见为无物的孤傲,在四十岁的中年毅然投身于绘画世界,没有众人所认为的一腔孤勇,更没有所谓的追求事业的成功,没有人知道为什么,作为作家的“我”解释的是出于宇宙和内心的自我召唤,其人物刻画的复杂令人惊叹。抛弃相伴十余年的妻子和子女,孤身一人辗转巴黎各大声色犬马的场所,木然的说出“既然我养了她十几年,她为什么不能养活自己”,在我们看来几乎没有一丝人情味的画家,最终和另一人相伴携手至生命的尽头,很难去评价他的整个人生历程里感情的成分占了多少,就像他一直强调的“女人总是寄希望于感情,并试图通过感情去完全的控制另一个人,就好像除了感情没有其他重要的事一样;但是男人不一样,男人总是有各种各样的事围绕在他的身边,朋友,事业,自己热爱的事情,不可能仅仅依靠感情就能生活”,“既然我不在乎你的看法,又怎么会在乎更多的人的看法”,冷漠自私却又坦然的让人讨厌不起来。也许正是因为这样,才会让他的整个人格显得更加的独特具有别样的魅力。不受世俗的规则所困,总会激起有野心的女人的占有欲,想成为他眼里甚至是生命里的唯一,所以就会显得总有女人愿意包容照顾他的所有,而他看见的却是这些女人和她们的付出背后的强烈的占有欲,并明确的表示我不会受你所困。强烈鲜明的表达自己的立场,对除了绘画和表达他自身的欲望之外的事漠不关心,毫不在意,本该是惹人生厌的一个人却又唤起人们的同情。

          第一个坚称画家是天才并且将其从发烧死亡的边缘拉回来的画家,有一颗总是洞察世间美妙之物的心,具有极高的艺术鉴赏能力,但是自己所画之物却平凡无奇,甚至在“我”的描述里显得平庸和糟糕,却也是最具有赤诚之心的存在。可以看做是整本书里人性的闪光点。但是他的无条件包容,低自尊,所换来的妻子和朋友的背叛,却又像是作者给我们敲的一记警钟,人性的善意应该尽可能的珍惜,而不是肆意的挥霍,无论是释放善意的人或者说是接受善意的人,无条件的付出总会让人忽视,甚至于说带给人压力让接受者厌恶。在妻子落魄无助时包容并娶了她,给了她一个衣食无忧的家,但是最终又被妻子所抛弃,妻子死后选择回到故乡甚至是想说服画家一同回去,这背后的纯粹有点让人惊惧。对艺术和对美好的热爱,超越了生活给予的一切苦难吗?又或者是被塑造成一个上帝或者救世主的角色,给人世间以大爱和宽容?

         当然,这本书里面不仅仅只是这两个角色,但是读完整本书之后,我并没有感觉到大多数人所推崇的那种为了理想奋不顾身又或者说是理想与现实的挣扎。每个人大可以选择不管不顾的去追求所谓的理想,但是很多人很有可能终其一生都没有弄明白属于自己的理想是什么,只是希望自己能够生活的更为舒适,自然,有尊严一些,然而追求理想的道路比起现有的实际更为反人性,更为让人不适,能做的仅仅只是凭着对某种未知或已知的热爱来支撑自己去追求,在现在的社会来说相对还是不现实的。毕竟人总有种种客观或主观的理由来将自己拽往相对舒服的地方,而理想这种东西大概只能成为自己平淡生活里偶尔抬头仰望获得一丝慰藉的存在。

你可能感兴趣的:(可能我们终其一生也只觉理想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