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读书笔记

图片发自App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曾经追随弗洛伊德,后因理论分歧而分道扬镳。阿德勒著的这本《生命的意义》是一本心理学通俗读物,也是个体心理学研究领域的权威著作。

本书分为五个部分:自卑与超越,战胜自卑,超越自卑从孩子抓起,对人生的挑战,生命的科学。

阿德勒认为:生活的意义因人而异。生命意义是真正的意义的共同尺度,也是能使我们应付与人类有关的现实“意义”的。在此,我们必须牢牢记住:真实指的是对人类的真实,即对人类目标和计划的真实。除此之外,别无真实可言。

阿德勒从三个关系分析出三个问题,以此作为分析的基点。他认为:

【每个人的生命线都有三个重要的联系。

首先我们居住于地球这个贫瘠星球的表面,并借其所提供的资源而得以成长。

其次,我们并非人类的唯一成员,故必然与其他人发生关系。

再次,我们还被另一种联系所束缚。人类有两种性别,故爱情和婚姻即属于这种关系。个人和团体共同生命的保存都必须顾及这个事实,第一个男人或女人都不能对此问题避而不答。人类面临这问题的所作所为,就可算作答案。

前面阐述的三种联系,构成了三个问题:①如何谋求一种职业,使我们在地球的天然限制之下得以生存;②如何在我们的同类之中获取地位,以便我们能互相合作并分享合作的利益;③如何调整我们的自卑,以适应“人类存在有两种性别”和“人类的延续扩展,有赖于我们的爱情生活”等事实。】

他认为,生活中的每一个问题几乎都可以归纳在职业、社会和性这三个主要问题之下。每个人对这三个问题的反应,都能明白地表现出他对生活意义的最深层的感受。

人是如何发展自己的心理?阿德勒认为,每个人在幼儿时期就已形成了一种“生活方式”,并且会据此而形成自己的人生目标。他说“在生命最初的四五年间,儿童会在心灵和肉体之间建立起最基本的关系,他会采用一种固定的生活样式及其对应的情绪和行为习惯。它的发展包括了数量或多或少、程度或深或浅的合作。”

在心理发展中,人形成了自卑感和优越感,并在整个人生过程中不断呈现。幼年时代留下的自卑感,会影响后来人格的发展。每个人与生俱来或者在人生历程中,形成了一系列自卑情结,为个体提供了化自卑为动力的可能。跨越之,就可以克服自卑,不断超越自己,追求和实现优越。

相比弗洛伊德,阿德勒的理论逻辑更让我信任。不过,两者都是从人的童年时期心理特征分析,得出一对矛盾,在人生不同阶段中展现和变化这一矛盾。阿德勒强调人格的统一,认为人们的行为各有其目的,未来比过去重要得多,把所有人的奋斗看作追求完美的奋斗。他认为,人是自己生活的主角与创造者,会用独特的生活方式来表达我们的人生目标,解决好人生三大问题和关系。在如何解决好这三大问题,他认为,只有有足够社会感的人才能解决他们。

阿德勒把个体生活看作整体,并把个体的一言一行一思一念,当成个体对生活态度的显明部分。他虽是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更认为,人在群体中才能实现自我和生命的意义。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9年2月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