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日子,有文字相伴是一种慰藉

平凡的日子,有文字相伴是一种慰藉。
和文字相识是在呀呀学语的时候,那个时候父亲用烧焦的树枝,在自家的土墙上给我启蒙,就是那时,对于用黑碳涂抹的方块字产生了兴趣。
小时后,由于患有小儿哮喘,不能像其他的孩子一样到处的去疯一样的奔跑。所以,性格上就略显孤僻。及至略微长大一些,7-8岁的时候,身体略微起色了,和小时的朋友们一起玩耍,性格的差异就慢慢的体现出来了。更多的时候,似乎没有那么的勇敢和有冲劲,更喜欢独处和静静的思考。相比于其他孩子似乎少了熊孩子的淘气劲,倒是略显文静和内向。
四年级的时候,开始接触到大部头的小说及长篇文学。因为那时候在农村,不像城里的孩子,此时能够接触的书籍比较少。好就好在因为爷爷尽管去世早,但是由于是教育界人士,还有几本藏书,所以闲暇的时候,就开始阅读这些作品了。最初的记忆可能就是《南征北战》和《上古神话演义》,尤其是《上古神话演义》中对于大禹父子的桥段印象还是非常深刻的。此后,大约在5年级的时候接触到武侠小说,最初的是梁羽生的书,好像有一本叫《金剑箫凌》,具体内容目前已经模糊了。那个阶段,仅仅是略微尝试这读这些书。
初中的生活,给了我太多的感触,期间认识了很多的好朋友。有一位同学知识渊博,博览群书。和他们的交往是非常愉快的。我们当时并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所以能够有学上就很是开心了。此后的岁月,因为金庸、古龙武侠小说的流行,我也就加入了读武侠的大军中。当然经典的四大名著也是看了,对于红楼梦,因为涉及的爱情多些,不是特别然兴趣,西游记和水浒传只是看了一遍文字版的,个人比较喜欢的是《三国演义》。这本书自觉时场面恢弘大气,当时是比较喜欢曹操的,刘备并没有太多的感觉,对于关羽也没有什么感觉,反而对于赵云比较感兴趣。这可能与老爸比较喜欢赵子龙有关系吧。
此后,在平凡的日子里,读书一直伴着我的生活。有些时候,心情烦躁不安,或者工作中毫无头绪,抑或是心情沮丧低落的时候,读书成了我生活中的慰藉。
古人常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是对于读书的一种激励。然而,书籍和文字作为人类思想和知识的载体,或许比颜如玉和黄金屋并不差。
当读到路遥的《人生》与《平凡的世界》的时候,整个人的感情是被带入的。对于高加林的人生起伏,对于孙少安及孙少平的平凡人生,也许写就的并不是他们,而是普罗大众。
鲁迅先生的《药》《狂人日子》,学习了一部分,对于其笔下的人物,不得不深深的思考。
因为喜欢,所以这么多年对于文字,尤其是喜欢的文字,无论是唐诗、宋词还是元曲,又或者是明清及民国和现代小说,于我而言,都是愉悦的。所以,当阅读与书写成为一种习惯的时候,文字,可能不仅仅是工具了,更多的时候,文字似乎具有了魔力与魔法,成了交流感情的媒介。也许,多少的孤寂的岁月,正是有了文字,相爱人在两地相隔的时候(不像现在一通电话或视频能够解决问题),通过鸿雁传书,才能互通相思意;正是有了文字,才能贯通古今,博学中外;也正是有了文字,才能流传华夏上自三皇五帝,下自五千年的文明传承。
是的,不得不说,相对与历史的长度,任何一个时刻都是平凡的,不那么激动人心,但是正是这种平凡的文字积累,造就了一代代思想的传承。
因此,对于平凡的岁月,有文字相伴是一种慰藉。如此文字,我们怎能够不爱呢?
当孤单的时候,当烦躁的时候,如果没有可以诉说的对象,书籍、文字、网络就成了心灵得意舒展的窗口。

你可能感兴趣的:(平凡的日子,有文字相伴是一种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