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former系列2---transformer架构详细解析

transformer详细解析

  • Encoder
    • 1 输入
      • 1.1 Embedding 词嵌入
        • 1.1.1 Embedding 定义
        • 1.1.2 几种编码方式对比
        • 1.1.3 实现代码
      • 1.2 位置编码
        • 1.2.1 使用位置编码原因
        • 1.2.2 位置编码方式
        • 1.2.3 位置编码代码
    • 2 注意力 Attention
      • 2.1 自注意力self-attention
        • 2.1.1 QKV含义
        • 2.1.2 自注意力公式
        • 2.1.3 自注意力计算流程
      • 2.2 多头注意力 Multi-Head Attention
        • 2.2.1 多头注意力公式
        • 2.2.2 多头注意力计算流程
      • 2.3 模型使用的三种注意力
    • 3 前馈神经网络
    • 4 残差连接和归一化
  • Decoder
    • 1 输入
    • 2 mask 多头自注意力
    • 3 多头交叉注意力
    • 4 前馈神经网络
    • 5 输出

transformer系列2---transformer架构详细解析_第1张图片

Transformer是一个序列到序列的模型,包含一个encoder和一个decoder,每个encoder或decoder均由 H个相同的结构堆叠而成。编码器模块主要包含:多头自注意力模块和前馈神经网络,同时采用残差连接增加网络深度,采用layerNorm进行归一处理。解码器模块基本结构和编码器模块相同,只是使用mask的多头注意力模块,然后增加一个交叉注意力模块,再输入逐点前馈网络,最后经过一个全连接层和一个Softmax,得到输出结果,每个输出结果又会作为下一轮decoder的输入,因此,transformer属于自回归。整体结构如上图所示,下面对每个模块进行详细解读。

Encoder

1 输入

输入部分

1.1 Embedding 词嵌入

1.1.1 Embedding 定义

首先介绍一下常见的几种编码方式:

  1. 整数编码:用一种数字来代表一个词
  2. one-hot 编码:用一个序列向量表示一个词,该向量只有词汇表中表示这个单词的位置是1,其余都是0,序列向量长度是预定义的词汇表中单词数量。
  3. word embedding 词嵌入编码:将词映射或者嵌入(Embedding)到另一个数值向量空间(常常存在降维),它以one hot的稀疏矩阵为输入,经过一个线性变换(查表)将其转换成一个密集矩阵的过程。Embedding的原理是使用矩阵乘法来进行降维,节约存储空间。例如下图,一个2×6的矩阵,乘以6×3的矩阵,得到2×3的矩阵。虽然矩阵的变小,但数字蕴藏的信息没有改变,只是按照某一种映射关系将矩阵映射到一个新的维度的矩阵。每个单词都表示为一个3维的浮点值向量。可以将其理解为“查找表”,通过查找表查找密集矩阵中的值,得到每个单词进行编码。比如下面的第一个词,查找密集矩阵中第一行即可得到新的表示
    transformer系列2---transformer架构详细解析_第2张图片
1.1.2 几种编码方式对比

下表是对几种编码方式的对比
transformer系列2---transformer架构详细解析_第3张图片

1.1.3 实现代码
class Embeddings(nn.Module):
    def __init__(self, d_model, vocab):
        super(Embeddings, self).__init__()
        self.lut = nn.Embedding(vocab, d_model)
        self.d_model = d_model

    def forward(self, x):
        return self.lut(x) * math.sqrt(self.d_model)

1.2 位置编码

1.2.1 使用位置编码原因

由于句子中的每个词语同时通过Transformer的编码器/解码器,模型本身对于每个词语的位置/顺序没有任何概念。因此,需要将词语的顺序融入到模型中,使模型能够获取词语的位置信息,也就是位置编码。位置编码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 词语在句子中的每个位置应输出一个唯一的编码。
  2. 不同长度的句子之间的任意两个位置之间的距离应保持一致。
  3. 模型应能适应更长的句子,其取值应该受到限制。
  4. 它必须是确定值。
1.2.2 位置编码方式
  1. 固定位置编码

  2. 可学习的位置编码

1.2.3 位置编码代码

2 注意力 Attention

transformer系列2---transformer架构详细解析_第4张图片

2.1 自注意力self-attention

2.1.1 QKV含义

key 相当于名字,value 相当于分数,query表示想查询谁的分数,通过query查询key对应的分数。

2.1.2 自注意力公式

transformer系列2---transformer架构详细解析_第5张图片
dk代表矩阵K的维度,这里进行归一化计算,假设q和k的分量是独立的随机变量,均值为0,方差为1。那么它们的点积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的均值为0,方差为dk,点积会变大,因此需要归一化计算。

2.1.3 自注意力计算流程
  1. 对于输入的序列a1,a2,a3,a4,通过Wq,Wk,Wv三个矩阵,将其转换为q1,k1,v1,q2,k2,v2,q3,k3,v3,q4,k4,v4。
    transformer系列2---transformer架构详细解析_第6张图片

  2. q1和k1—k4分别计算相似性,得到相似性系数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 计算soft-max,得到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transformer系列2---transformer架构详细解析_第7张图片
    该步骤

  4. 将上一步得到的注意力分数与v1,v2,v3,v4相乘,求和,得到。
    具体流程如下图:
    transformer系列2---transformer架构详细解析_第8张图片

  5. 总结:上述流程用矩阵表示为:
    transformer系列2---transformer架构详细解析_第9张图片

2.2 多头注意力 Multi-Head Attention

2.2.1 多头注意力公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里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2.2 多头注意力计算流程

顾名思义,多头注意力就是用H个不同参数的 QKV注意力结构对输入的 Dk维度的 query,key和 value进行计算;然后将所有输出结果进行拼接,并将N*d_v维度映射回 D_m维,注意,这里的H个head是并行计算的,而不是一个一个head串行。
transformer系列2---transformer架构详细解析_第10张图片

2.3 模型使用的三种注意力

  1. 自注意力 self attention
    在 Transformer编码器中使用,Q=K=V=X, X为输入或前一层的输出
  2. 掩码自注意力 masked self attention
    在Transformer解码器中使用,此时自注意力限制为:每个位置的 Query只注意到该位置和之前的所有 Key-Value值。具体实现为:对位归一化的注意力矩阵进行掩码操作,即当 i
  3. 交叉注意力 cross Attention
    Q,K,V的来源不同,其中 Q(query)来自于输入或上一层的输出,而 K和 V则来自于编码器的输出。

3 前馈神经网络

逐点前馈网络(Position-wise Feed-Forward Networks)为全连接(通常为两层)前馈结构,对特征图每个点进行逐点计算,计算公式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x是多头注意力的输出,第一层全连接结构经过RELU激活函数后,再计算一次全连接,W1,W2,b1,b2为可学习的参数。FFN中两次全连接,第一次全连接输入维度dmodel,输出维度4dmodel,第二次全连接输入维度4dmodel,输出维度还是dmodel,先升维度,再降维度。

4 残差连接和归一化

Transformer结构在每个模块中采用了残差连接,并对连接后的张量进行归一化操作可以表示为:
LN(X)= LayerNorm(x + Sublayer(x))

Sublayer表示当前层的操作,比如当前层计算多头注意力,这里就是Multihead(x),若是逐点前馈网络,就是FFN(x),LayerNorm表示层归一化操作。残差连接和归一化主要用于构建更深的网络结构,减缓梯度消失问题。

Decoder

1 输入

Decoder的输入部分与Encoder类似,都是将输入先经过embedding转换,然后增加位置编码,区别是,这里的输入是Decoder上一轮的输出结果,因此,transformer是自回归。

2 mask 多头自注意力

Decoder也有多头自注意力(MHA)模块,不过这里需要对当前单词和之后的单词做mask,也就是模型只会看到当前位置之前的内容,这样,才能确保预测仅依赖于已生成的输出单词。

3 多头交叉注意力

交叉注意力也成为跨注意力,这里的K和V是来源于encoder的输出,Q是来源于Decoder的Mask MHA,而解码器自注意力中,Q、K和V都来自上一个解码器层的输出。

4 前馈神经网络

这部分和encoder相同,不再赘述

5 输出

经过decoder后,网络再经过全连接层和softmax,即可得到输出结果

参考内容:
感谢李宏毅老师的视频讲解,文章中的图来源于李老师的PPT。

你可能感兴趣的:(transformer,transformer,深度学习,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