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忘于江湖”

经历团队的失败和备受打击,很长不敢复盘和面对,最近有机会和朋友聊起相同的话题,借此机会总结和复盘。

大环境下低价高频需求多变短平快的零售电商发展日渐成熟,淘宝、京东、58同城、新美大等平台信息的马太效应:上层挤压中下层。我们也看到一些机会:消费者从以往的低价高频转向优质服务的消费升级,商家从拓客到关注老客复购率的观念转变,供应商在淘宝双十一催生的快速买单压力下,上游应收账款和下游备货压力使中小供应商希望自建平台。在2014年垂直市场美团点评,河狸家等小巨头的凸显备受资本的青睐,美业行业线下4000万+,5000生厂商,8000培训机构,3000万从业人员,让我们看到这是个很美的画面。

做服务行业市场,服务背后的逻辑不像零售商品,服务背后更多是服务好人,更多的价值主张在于服务是否让对方心理满意上,供需的关系你情我愿,因此,价格在这上面只是一个很小的因素,当然可以拿来拓客,但不能成为一个扩大销路的方式。传统的美业门店都装有店务管理系统,这说明线下门店更多关注客户管理上,如何深挖客户需求。

这也是我们转型的依据,在2015年初,我们放弃了线上社区运营导流,线下会销的模式,转向服务线下门店提供saas云管理系统。相对于传统部署在本地的软件,提供的是更加轻量级的产品,同时同步移动端,分店主和员工角色,提供工作流工具。美业是个相对零售店比较混乱的行业,卡类、套装、产品、套盒几百种,搭配起来就是几千项,要做成标准化的产品和服务,这对产品设计和推广是个极大挑战。同时行业细分形态为美甲、美发、美容、中医养生、医美,有共性也有差异的侧重点。产品梳理了共性的会员体系之外,在上面分行业去搭建。美业的混乱也体现在定价的随意上,这是服务业的一大问题——员工权利太大,一个美发服务,总监拥有绝对的价格决策,因此,收银上面,除了做到按服务计算价格,新增了改价和修改提成业绩,一方面方便销售,另一方面同步到员工的工资系统。

saas的地推我们采用拓展和运维两部分,拓展帮助店家去初始化资料,尽快上手,运维去发现产品使用的问题和机会,这是salesforce做企业级服务的思路。

产品核心价值除了帮助店家理清售卖的服务、产品之外,更多的是帮助店家更快促达客户和互动。地推过程中,发现很多门店去做自己的公众号,并且舍得投入二次开发,微信加深了和顾客的沟通,于是我们基于saas云服务去对接微信服务号接口,并开放给店家,让店家在saas后台去开通和管理微信公众号,形成微店。让顾客订阅,减少了对顾客的骚扰,也方便店家操作上的拓客管理。另一方面,作为一个2C的工具,更多的价值主张在服务转化,为此产品提供一个公用的组件套用自动生成H5,可浏览效果,爆品、红包和显示折扣,傻瓜式操作,容易上手,帮助店家省下一笔开支。顾客通过关注的公众号,给顾客定期推送周期服务,顾客也可以预约服务时间,指定某个服务人员,该数据同步到提成业绩,也节省到店等待时间。

供应链上游,是打通店家进销存到采购订货,做B2B的批发采购电商,老板有决策权力,同时必须杜绝员工能够看到采购价,这是线下的利益逻辑,因此账号体系是关键;另一个是虚拟库存,因为店家线下有前台库存和后台总量,货品的挤压需要虚拟库存去解决。

再者就是顾客信息流,你会发现服务行业注重于更加深入的挖掘客户的潜在价值。举个例子,门店的服务流程一般为向客户推销头部,手部,腿部,背部,同样的逻辑,去到整形机构的时候,你会发现,营销背后的一样的逻辑。除此之外,是识人和辨人的本事,不同级别的客户推销不同的套餐。这些信息在传统线下是零散的,老板又最怕员工离职顾客的流失,因此我们在saas上做了信息的集成:订单记录上提供了备注功能,分享墙提供给员工做顾客笔记,同时顾客也可以点评某次服务,信息聚集关联到顾客,方便店主查询。并且这些数据的沉淀带来的是店家的服务能力,我们把这些数据分析出来增值服务给老板分析,这是互联网改变传统行业的机会。

另一方面是资金流,除了对接线上支付,扫码散付,美丽加提供第三方担保交易,以预购卡和体验价的模式,和商家谈判优质的服务买进,顾客交易到平台,并支持退款。这是社区上面几十万精准用户倒流到线下服务的方式。

在产品上面,产品团队也做了不少新的尝试和思考,如在店家忙于服务的时候,客服机器人解决顾客疑问;社区美丽秘籍转型结构化日记,日记产品标签去倒流第三方平台,去实现分成商业变现;B2B对诚信店家采购提供赊销服务,即美丽加提供借款及买断风险服务,同时和保险方合作承保风险;和金融机构合作,通过店家给顾客提供消费贷款功能,店家偿还利息分成给平台的模式。和YY合作,店家主播销售...

saas系统的运营和线下聚会,我们做过数据的统计和排名,披露优劣店家,让店家知道自己所处的位置和对系统的粘性,线下对店家针对性的系统培训,收取服务费,再把这些体现在产品上,比如排名靠前的增加了美丽加积分能够免费获得增值服务。另外业务部门做成一套标准的培训考试,颁布金牌商家和赠送增值的功能。

不得不提的是失败的经验,总结起来第一是步伐迈的有点大,在A轮之后,从深圳、广州、上海拓展到全国十一个城市,线下突破太着急;第二是没有及时去关注营收方面,公众号去突破营销花样,以增值服务卖给店家,因为门店最关注的还是能否带来收益;第三是往上游供应链B2B交易发展,不管是做平台还是自营,这绝对是烧钱的模式,在没有大投资方加入的情况下,贴钱的方式加速了资金的紧张;第四在电商方面,以2C的思维做2B的批发,传统的生意还是离不开线下,在原来的关系链上去突破,是需要人去介入,因为商家看重的是服务的口碑和商品质量,价格不敏感的情况下,以活动和爆款达不到预期。

回顾创业的过程,如果去定义成功,从物质角度是很难的,除了方向和产品上的把控,更多的是回归到人上,这需要不断的去修炼。针对这个问题,我想更多的是梦想,同时是团队能够达成一致的梦想,过程中每个人都是“造梦师”。欣慰的是产品小分队8名成员没有因为之前的打击失落而沮丧,更多的是去追寻自己的内心,去做让用户不断惊讶,更多是崇拜的产品。

你可能感兴趣的:(“相忘于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