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秦风·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前阵子,日本援助疫情的物资因张贴着“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而不断刷屏。那么“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出自《诗经·秦风》。秦地民风彪悍,豪迈尚武。对于征战一事,只要国家有令,则不畏生死,云集响应。此诗即是一首反映将士上下同欲,共赴国难的战歌。

“袍”是外衣,“泽”是里衣,“裳”是下衣。从“同袍”到“同泽”再到“同裳”,从外到里,分享的不只衣裳,而是身家性命。

电视剧《红色》中有个有意思的情节。在完全陌生的场景里,短短几秒,男主徐天就判断出费梁、费栋两人是亲兄弟。他是这样对费梁解释的,“你毛衣不合身,合他的身……两人要不是兄弟,再熟悉外套会换,毛衣不太会换。”而能与子同泽,恐怕就不止是朋友之间的感情了。

因此,“与子同袍”,并不仅仅是身外之物的慷慨分享,而是身家互托的过命交情。

“王于兴师”,则“与子同仇”、“与子偕行”,这是两千年前将士们响彻天地的誓言,是共赴国难的坚决以及忘生轻死的悲壮。国家有令,国家有难,毫不犹豫,立赴战场。

如今,新冠肺炎疫情来袭,无数逆行者驰援武汉,奔赴不见硝烟的战场,他们最有资格说“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我尤其难忘,齐鲁医院与华西医院的工作者机场偶遇,互道“加油”。那一刻,也正是《无衣》在当代的回响。

你可能感兴趣的:(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