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27 精神内耗的“毒”,二舅也解不了。

在一个平平无奇的工作日早上,我看完了二舅的故事。

这个短短的12分钟,视频播放量达到800多万的短视频给吸引了。

而其中,#治愈了精神内耗 #,#为什么会火#等相关话题登上了百度、微博热搜榜单,引发了大家的讨论。


视频讲的是:作者“衣戈猜想”以细腻、幽默、动人的笔触,描摹了山村里二舅的故事,一个天才少年,意外残疾,66岁的二舅终生未婚,却坚强乐观的能工巧匠,同88岁的老母生活在小山村的故事。

天才少年人生走向了另一个方向,他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劳的双手成为了村子里的能人,他的一生,有萎靡有痛苦,有抗争有不屈,有乐观有幸福。

蜿蜒盘旋的山路上,他拖着残疾的身体走进每家每户;连健全人也抱怨的旅途中,他带着无怨无悔的心意活出自我之人生。

尽管只有不到12分钟的视频,却也只是“治愈”了多数人的12分钟。

为什么能火?因为主人公的故事,让大多数的我们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从头到尾的治愈性唤起了很多人的共鸣。

有人说应该把二舅的人生拍成电影,但事实上,生活中的生死离别,也是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不同的是:我们各自都有应对人生的独特方式。而二舅选择的是属于他自己的人生方式。

其实生活中,有很多平凡但坚强的普通人,他们本就自有其力量。像这样平凡且又动人的故事还有很多。

近期热映的电影《隐入尘烟》,不也是平凡、伟大、感人而悲悯的故事吗?


不论是二舅,还是《活着》,亦或是《隐入尘烟》,都让我想起了三个名言和一个外国小故事。

第一句: 与其后悔过去,不如奋斗将来。 

第二句: 美国幽默作家Josh Billling说的:  Life consists not in holding good cards,but in playing(人生不在于拥有好牌,而在于打好你手中的牌)  

第三句: 电影《芙蓉镇》里面的一句经典台词: “活下去,像牲口一样地活下去!”  

再来说说那个小故事。 

二战时期的美国名将艾森豪威尔,在他很年轻的时候喜欢玩纸牌,可是他这个人有个毛病,摸到了好牌就很开心,摸到了烂牌就各种抱怨。 

有一次,艾森豪威尔的母亲,见他这样,训斥了他几句: “人生就和这打牌一样,不管你名下的牌是好是坏,你都必须拿着,你都必须面对。你能做的,就是让浮躁的心情平静下来,然后认真对待,把自己的牌打好,力争达到最好的效果 。这样打牌,这样对待人生才有意义!”  

从此之后,艾森豪威尔大彻大悟,一路奋进,最终成为第34任美国总统。

不管是被推手推上去的流量,还是火了的二舅,回到这个视频,全程只有一处让我流眼泪,就是结尾那段66岁的二舅带着88岁的老母亲,去爬山以及开着三轮车载着老母亲的那一段。

让我深刻体会到“活着”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二舅是给大家来了正能量,但终其一生也是悲剧的一生。就像电影《隐入成烟》中一样,尽管结局有了房,有了粮食,但是依旧是一个悲剧,终究还是悲悯的故事。

而悲悯的故事,解不了“精神内耗这一剂毒药”

幸福心理学创始人塞利格曼教授,曾经系统研究过内耗,他发现内耗是一件火上浇油的事,不断地去反思只会加大痛苦的威力,让本来就处于困境的自己更加难以脱身。

对于内耗的人来说,有些精神内耗确实需要治疗,因为已经是强迫症的范畴了,但有些就是物质层面的东西。

对于内耗的人来说,解救之道,还是在于改变自己消极的思维模式,多赚点钱。


再回看二舅的故事,二舅身上体现的不仅仅有正能量,其厉害之处在于:懂得了该如何去适应环境,认清楚自己的优缺之处,学会去做自己能力范围的事情。

视频中有提到,在农具、电器、车辆中,二舅什么都会修,有三样不会修:智能手机、电脑、汽车,因为他也没有。

反观我们在生活中,职场中,情感中,人际关系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不懂、不会,做不好,不擅长。很多时候我们要么放弃,要么死磕,要么视而不见。

然而最应该做的就是:正视它,并且衡量是否值得你花时间和资源投入其中。

关于缺点,王川老师分享过2个观点:

1、不要因为某人有些地方比你强,就以为他有三头六臂,事事比你强;恰恰相反,他因为精力专注于某个方向,肯定有某个领域,某个尺度上存在重大盲点而不自知。

2、知道你的弱点,这样你就可以尽量避免用你的弱点和别人的优点直接去竞争;如果可能,试图理解为什么你在那个地方弱,这样可以理解你需要花多少时间,做哪些事,才可能消除这些弱点,这样有助于你决定是否值得投入这些资源改善这些弱点。

二舅基本完美诠释了。

至于百度、微博上#治愈了精神内耗#的话题,也让大家议论纷纷。

但殊不知,造成精神内耗的人很多时候,就是我们自己,因为我们陷入了自我思维囚徒的困境中:

我们受困于眼前,执着于未来,唯独眼中没有自己;

我们喜欢追逐,喜欢比较,希望人生过得有意义,有价值;

我们无时无刻,被那些过度营销包装出来的“成功”、“幸福”定义所裹挟;

这就导致了一个结果:有目标、有方向、有步骤、有规划那么谁来完成呢?是现实中的自己还是假想中的自己。

这两个自己之间的纠结让自己陷入到了一个内耗的过程中。结果就是只看到两个自己在那儿“打架”,已然忘记了自己的目标,方向和未来。

视频中很多人告诉二舅:你这样做、那样做,就能成功……但二舅却是:我渴了,要喝水,喝了水,问题解决。简单来说,就是:该干嘛就干嘛,而不是听别人说你这样做那样做就能成功。

同时,精神内耗严重的恰恰是追逐意义的人,他们往往比较敏感,同理心较强,还有一些自己内心道德的准则,不愿意突破底线。

作为一个曾经被过度精神消耗的我来说,我很清楚,精神内耗,并不是一句简单的“停止内耗”的口号,就能戛然而止的。也绝不会是一篇文章、一本书、一个视频就能治愈的。

因为它是长久下来形成的一种负面思维坏习惯。而坏习惯这种东西,并没有那么好改,因为坏习惯往往不是一个习惯,而是一组行为集群。

所以,就我自己而言,要做的就是:

停止自我批评

把我的愿望拆解成微行为;

将每一次错误当成是一种新发现,并利用它们不断改进。


但同时,我们也要理性的看待“精神内耗”这个词儿,需要思考一下是不是被扩大化了,更不要被污名化,不要把所有对于正义的追求,个人正当利益的索求和维护,当做什么精神内耗。

写在结尾:

二舅的视频,会很快被其他信息所淹没,对于我们那简单的12分钟来说,同心灵鸡汤和励志段子,并没有什么区别,本质上都只是一次脑神经脉冲。

真正需要的是改变,是实践,是勇气。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2-07-27 精神内耗的“毒”,二舅也解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