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了解Vue3的 reactive 和相关函数(下)

浅层响应式代理:shallowReactive

有的时候,我们并不需要嵌套属性也具有响应性,这时可以使用shallowReactive 来获得浅层的响应式代理,这种方式只拦截自己的属性的操作,不涉及嵌套的对象属性的操作。

const personShallowReactive = shallowReactive({
  name: 'jykShallowReactive',
  age: 18,
  contacts: {
    QQ: 11111,
    phone: 123456789
  }
})

// 查看 shallowReactive 实例结构
console.log('shallowReactive', objectShallowReactive)

// 获取嵌套对象属性
const contacts = objectShallowReactive.contacts
// 因为浅层代理,所以没有响应性
console.log('contacts属性:', contacts)

// 获取简单类型的属性
let name = objectShallowReactive.name 
// 因为浅层代理且简单类型,所以失去响应性
console.log('name属性:', name) 
shallowReactive的打印结果

shallowReactive 也是用 Proxy 实现响应性的,而单独使用contacts属性并没有响应性,因为 shallowReactive 是浅层代理,所以不会让嵌套对象获得响应性。

注意:objectShallowReactive.contacts.QQ = 123 ,这样修改属性也是没有响应性的。

单独使用的属性的形式:

shallowReactive的属性

嵌套对象和name属性,都没有变成响应式。

做一个不允许响应的标记:markRaw

有的时候我们不希望js对象变成响应式的,这时我们可以用markRaw 做一个标记,这样即使使用 reactive 也不会变成响应式。

如果确定某些数据是不会变化的,那么也就不用变成响应式,这样可以节省一些不必要的性能开销。

// 标记js对象
const object = markRaw({
  name: 'jyk',
  age: 18,
  contacts: {
    QQ: 11111,
    phone: 123456789
  }
})

// 试图对标记的对象做相应性代理
const retObject2 = reactive(object)
// 使用对象的属性做相应性代理
const retObject1 = reactive({
  name: object.name
})
console.log('作为初始值:', retObject1) // 无法变成响应性代理
console.log('无法变成响应式:', retObject2) // 可以变成响应性代理

运行结果:

markRaw的打印结果

做标记后的js对象作为参数,不会变成响应式,但是使用属性值作为参数,还是可以变成响应式。

那么哪些地方可以用到呢?我们可以在给组件设置(引用类型的)属性的时候使用,默认情况下组件的属性都是自带响应性的,但是如果父组件里设置给子组件的属性值永远不会发生变化,那么还变成响应式的话,就有点浪费性能的嫌疑了。

如果想节约一下的话,可以在父组件设置属性的时候加上markRaw标记。

深层只读响应式代理:readonly

有的时候虽然我们想得到一个响应式的代理,但是只想被读取,而不希望被修改(比如组件的props,组件内部不希望被修改),那么这时候我们可以用readonly。

readonly可以返回object、reactive或者ref的深层只读代理,我们来分别测试一下:

// object的只读响应代理
const objectReadonly = readonly(person)
// reactive 的只读响应代理
const reactiveReadonly = readonly(objectReactive)
// 查看 readonly 实例结构
console.log('object 的readonly', objectReadonly)
console.log('reactive 的readonly', reactiveReadonly)

// 获取嵌套对象属性
const contacts = reactiveReadonly.contacts
console.log('contacts属性:', contacts) // 因为深层响应,所以依然有响应性

// 获取简单类型的属性
let name = reactiveReadonly.name 
console.log('name属性:', name) // 属性是简单类型的,所以失去响应性

运行结果:

object的readonly
  • Handler,明显拦截的函数变少了,set的参数也变少了,点进去看源码,也仅仅只有一行返回警告的代码,这样实现拦截设置属性的操作。
  • Target,指向object。

运行结果:

reactive的readonly
  • Handler,这部分是一样的。
  • Target,指向的不是object,而是一个Proxy代理,也就是reactive。

浅层只读响应代理:shallowReadonly

和readonly相对应,shallowReadonly是浅层的只读响应代理,和readonly的使用方式一样,只是不会限制嵌套对象只读。

// object 的浅层只读代理
const objectShallowReadonly = shallowReadonly(person)
// reactive 的浅层只读代理
const reactiveShallowReadonly = shallowReadonly(objectReactive)

shallowReadonly的结构和 readonly 的一致,就不贴截图了。

获取原型:toRaw

toRaw 可以获取 Vue 建立的代理的原型对象,但是不能获取我们自己定义的Proxy的实例的原型。

toRaw大多是在Vue内部使用,目前只发现在向indexedDB里面写入数据的时候,需要先用 toRaw 取原型,否则会报错。

// 获取reactive、shallowReactive、readonly、shallowReadonly的原型
console.log('深层响应的原型', toRaw(objectReactive))
console.log('浅层响应的原型', toRaw(objectShallowReactive))
console.log('深层只读的原型', toRaw(objectReadonly))
console.log('浅层只读的原型', toRaw(objectShallowReadonly))

运行结果都是普通的object,就不贴截图了。

类型判断

Vue提供了三个用于判断类型的函数:

  • isProxy:判断对象是否是Vue建立的Proxy代理,包含reactive、readonly、shallowReactive和shallowReadonly创建的代理,但是不会判断自己写的Proxy代理。

  • isReactive:判断是否是reactive创建的代理。如果readonly的原型是reactive,那么也会返回true。

  • isReadonly:判断是否是readonly、shallowReadonly创建的代理。这个最简单,只看代理不看target。

我们用这三个函数判断一下我们上面定义的这些Proxy代理,看看结果如何。

我们写点代码对比一下:

    const myProxyObject = myProxy({title:'222', __v_isReactive: false})
    console.log('myProxyObject', myProxyObject)
    const myProxyReactive = myProxy(objectReactive)
    console.log('myProxyReactive', myProxyReactive)

    // 试一试 __v_isReadonly
    console.log('objectReactive', objectReactive)
    console.log('__v_isReadonly'
      , objectReactive.__v_isReadonly
      , objectReactive.__v_isReactive
      )

    return {
      obj: { // js对象
        check1: isProxy(person),
        check2: isReactive(person),
        check3: isReadonly(person)
      },
      myproxy: { // 自己定义的Proxy object
        check1: isProxy(myProxyObject),
        check2: isReactive(myProxyObject),
        check3: isReadonly(myProxyObject)
      },
      myproxyReactive: { // 自己定义的Proxy reactive
        check1: isProxy(myProxyReactive),
        check2: isReactive(myProxyReactive),
        check3: isReadonly(myProxyReactive)
      },
      // 深层响应  reactive(object)
      reto: { // reactive(object)
        check1: isProxy(objectReactive),
        check2: isReactive(objectReactive),
        check3: isReadonly(objectReactive)
      },
      // 浅层响应 参数:object
      shallowRetObj: {
        check1: isProxy(objectShallowReactive),
        check2: isReactive(objectShallowReactive),
        check3: isReadonly(objectShallowReactive)
      },
      // 浅层响应 参数:reactive
      shallowRetRet: {
        check1: isProxy(objectShallowReactive),
        check2: isReactive(objectShallowReactive),
        check3: isReadonly(objectShallowReactive)
      },

      // 深层只读,参数 object =======================
      readObj: { // readonly object
        check1: isProxy(objectReadonly),
        check2: isReactive(objectReadonly),
        check3: isReadonly(objectReadonly)
      },
      // 深层只读,参数 reactive
      readRet: { // readonly reactive
        check1: isProxy(reactiveReadonly),
        check2: isReactive(reactiveReadonly),
        check3: isReadonly(reactiveReadonly)
      },
      // 浅层只读 参数:object
      shallowReadObj: {
        check1: isProxy(objectShallowReadonly),
        check2: isReactive(objectShallowReadonly),
        check3: isReadonly(objectShallowReadonly)
      },
      // 浅层只读 参数:reactive
      shallowReadRet: {
        check1: isProxy(reactiveShallowReadonly),
        check2: isReactive(reactiveShallowReadonly),
        check3: isReadonly(reactiveShallowReadonly)
      },
      person
    }

对比结果:

验证类型的对比测试

总结一下:

  • isReadonly 最简单,只有readonly、shallowReadonly建立的代理才会返回 true,其他的都是 false。

  • isProxy也比较简单,Vue建立的代理才会返回true,如果是自己定义的Proxy,要看原型是谁,如果原型是 reactive(包括其他三个)的话,也会返回true。

  • isReactive就有点复杂,reactive 建立的代理会返回 true,其他的代理(包含自己写的)还要看一下原型,如果是 reactive 的话,也会返回true。

判断依据

那么这三个函数是依据什么判断的呢?自己做的 Proxy 无意中监控到了“__v_isReactive”,难道是隐藏属性?测试了一下,果然是这样。

myProxy({title:'测试隐藏属性', __v_isReactive: true}),这样定义一个实例,也会返回true。

reactive直接赋值的方法

使用的时候我们会发现一个问题,如果直接给 reactive 的实例赋值的话,就会“失去”响应性,这个并不是因为 reactive 失效了,而是因为 setup 只会运行一次,return也只有一次给模板提供数据(地址)的机会,模板只能得到一开始提供的 reactive 的地址,如果后续直接对 reactive 的实例赋值操作,会覆盖原有的地址,产生一个新的Proxy代理地址,然而模板并不会得到这个新地址,还在使用“旧”地址,因为无法获知新地址的存在,所以模板不会有变化。

那么就不能直接赋值了吗?其实还是有方法的,只需要保证地址不会发生变化即可。

对象的整体赋值的方法。

有请 ES6 的 Object.assign 登场,这个方法是用来合并两个或者多个对象的属性的,如果属性名称相同后面的属性会覆盖前面的属性。所以大家在使用的时候要谨慎使用,确保两个对象的属性就兼容的,不会冲突。

代码如下:

Object.assign(objectReactive, {name: '合并', age: 20, newProp: '新属性'})

数组的整体赋值的方法。

数组就方便多了,可以先清空再 push 的方式,代码如下:

// retArray.length = 0 // 这里清空的话,容易照成闪烁,所以不要急
setTimeout(() => {
  const newArray = [
    { name: '11', age: 18 },
    { name: '22', age: 18 }
  ]
  // 等到这里再清空,就不闪烁了。
  retArray.length = 0
  retArray.push(...newArray)
}, 1000)

var 和 let、const

ES6 新增了 let 和 const,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选择呢?
简单的说,var不必继续使用了。

let 和 const 的最大区别就是,前者是定义“变量”的,后者是定义“常量”的。

可能你会觉得奇怪,上面的代码都是用const定义的,但是后续代码都是各种改呀,怎么就常量了?其实const判断的是,地址是否改变,只要地址不变就可以。

对于基础类型,值变了地址就变了;而对于引用类型来说,改属性值的话,对象地址是不会发生变化的。

而 const 的这个特点整合可以用于保护 reactive 的实例。由Vue的机制决定,reactive的实例的地址是不可以改变的,变了的话模板就不会自动更新,const可以确保地址不变,变了会报错(开发阶段需要eslint支持)。

于是const和reactive(包括 ref 等)就成了绝配。

源码:

GitHub总是上不去,所以搬到gitee了。

https://gitee.com/naturefw/nf-vue-cdn/tree/master/cdn/project-compositionapi

在线演示:

https://naturefw.gitee.io/nf-vue-cdn/cdn/project-compositionapi/

你可能感兴趣的:(全面了解Vue3的 reactive 和相关函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