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b.22 《诗经》,敢问你从哪里来?

文/杜豆豆


1

记得《红楼梦》里有这么一段。说宝玉去学堂读书前,到贾政处请安。贾政呵斥宝玉的小跟班李贵,问宝玉在读什么书,都读到哪了?

李贵吓得赶紧说:“哥儿已经念到第三本《诗经》,什么‘呦呦鹿呜,荷叶浮萍’,小的不敢撒谎。”这一回复,令贾政和满座清客忍不住哄然大笑起来。

这首诗被李贵篡改的诗歌,其实是诗经里的《小雅 鹿鸣》。原文本是:“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用白话文解释,就是“一群鹿儿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艾蒿。我有一批好宾客,弹琴吹笙奏乐调。" 李贵不懂,结果闹了个大笑话。

过去有钱人上私塾,都是从四书五经开始习文。而这《诗经》,是五经之首。自然,宝玉就得好好读了。

宝玉:爹,我在好好读书泥

我记得自己上中学时,对《诗经》印象最深的就是这一句:“《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老师说,这是必考题,于是,它就深深地扎在了我的脑子里。至于为什么这么评价,可从来没有深究过。

及至年岁渐长,看得作品多了,发现《诗经》到处被人引用,方才发现这书的妙用和影响力之大,实在不能等闲视之。

《诗经》原不是经,先秦称《诗》或《诗三百》。到了汉朝,因为被儒家奉为经典,沾了孔子的光,这才有了《诗经》的名。

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一本书的命运,也是一样。

有时,是金子未必都能发光。没有淘金人,金子也不过是深埋地下的矿石。

再好的书,再精彩的文章,若是没贵人推崇,被埋没也是难免的事。

鸡仔狗娃啊,要懂得感恩呢

2

《诗经》收入了 305 篇诗,但题目却是311个,不过有六篇没有内容,被称为“笙诗”

这六篇“笙诗”为何有目无辞呢?

一种看法是本就“无辞”。因为古代的诗都是拿来唱的,这六篇应该是我们俗称的配乐的”过门曲“。

还有一种看法是“亡佚”。大概是战国和秦时的战乱中散失了。

《诗经》主要收集的是2500年前,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诗歌创作。这些诗歌被分成三类:风、雅、颂。

风,是不同地区的音乐。《风》诗,也就是各地民歌。这些诗歌是从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共160篇。如果按现在的地域来说的话,就是陕西、山西、河北、河南、湖北等省。

雅,是周王直辖地区的音乐。《雅》诗,也就是宫廷乐歌。我们常说“登大雅之堂”,大抵也是出自于此。《雅》诗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除《小雅》中有少量民歌外,大部分都是贵族文人作品。

颂,是宗庙祭祀的音乐。《颂》诗,也就是歌功颂德的乐歌。《颂》诗又分为《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全部是贵族文人的作品。

按常规想,应该是颂雅风才对,是吧?毕竟神灵先祖在上,国君显贵次之,老百姓在下。为什么会按照风雅颂的顺序来排队呢?

要不说,历史是公正的,“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按风雅颂的顺序,判断的标准是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价值:颂不如雅,雅不如国风。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3

想想看,古代交通不便,通信更是困难,这些诗歌遍布在如此大的范围,《诗经》到底是怎么收集起来,并编选成书的呢?

据考证,有三种说法:王官采诗、民间献诗、孔子删诗。

王官采诗说,很多人说出自汉代人记载。

其实,早在先秦典籍《左传》、《孟子》就有周天子派遣遒人、轩车使者到民间采诗的记载。但汉代的说法更为具体。

班固《汉书·食货志》说:“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故曰王者不窥牖户而知天下。”另外,《汉书·艺文志》、《春秋公羊传注》也都有形象的描述。

说周天子为体察民情,派“行人”手摇木舌金铃,沿路采集民间歌谣,集中到城邑、诸侯国,然后到朝廷乐官那里,整理润色,配上乐曲,演奏给周天子听。行人,一般都是官府供养着的孤寡老人。

南宋 马和之 豳风图

民间献诗说,在古代典籍中也有不少记载。

如《国语·周语》说:“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礼记·王制》说:“命太师陈诗以观民风。”这里所说的献诗、陈诗,大部分也是公卿等从民间采集的,还有些是官吏和文人们的作品。因为周代学在王官,民间无私学,所以,献诗自然就会存在这种联合创作加工的现象。

孔子删诗说,最早见于《史记》。

“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也就是说,最早采集来的诗歌数量是很大的,有3000多篇,现存《诗经》已经不是初始的旧本,而是经孔子删订过,并且重新谱了曲子的。班固的《汉书·艺文志》、宋代欧阳修等也对此说法加上了佐证。

但也有学者后来提出质疑,说《诗三百》应该在孔子之前就已存在。《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前544)记载,吴公子季扎曾在鲁国观乐,鲁国乐师为他奏了十五国风,和雅、颂各部分,次序与今本《诗经》基本相同。这时孔子才八岁,显然不可能胜任删诗工作的。

邮票《孔子讲学图》

不过,后来孔子很重视这本诗集,也的确在讲学中,对《诗经》做过整理和研究,甚至说“不学诗,无以言”。这也从某个侧面表明,《诗经》的修订应该不止一人。

诗经,就是这样经过500年间的采集、献诗和编选,又经历了2000多年的风风雨雨,最终成了你我手头上的文学经典。

(本文结束)

倾一生之力,读经典好书,写有厚度的文字,过有深度的人生。我是杜豆豆,感谢您的关注。

原创不易,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果您觉的文章有用,别忘了点赞和关注我哦。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络删除。谢谢!

作者简介:杜豆豆,IT从业20余年,曾先后研修英语、计算机、美学和心理学专业。早年创过业,后就职多家全球知名IT外企,现工作于某研究院。书痴一枚,闲时码码字。兼任多家平台签约作者,会员合伙人,万卷好书工作室、万卷好书读书会创立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Feb.22 《诗经》,敢问你从哪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