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平叛》3:乾隆西师 故土新归(1)

文 / 文元


No.4/第一章 /1

原书插图

第一章 乾隆西师 故土新归(之一)

众所周知,乾隆朝武功极盛,风萧萧,扬威绝域。乾隆帝也自我标榜有“十全武功”。尽管后人在评说这些武功时,认为有些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却没取得什么战果,有些是以大欺小、恃强凌弱,并不值得炫耀,有些明明是打了败仗,只因事后凭借强大国力挽回些颜面,进而被大加粉饰一番,所谓“十全”多属拼凑、吹嘘之作;但唯独对二征准噶尔、一定回部的西师之役,却众口一词,认为冠以“武功”名副其实,而且具有深远历史意义,诚乃乾隆朝最为华彩壮丽的一章!

想当初,早在公元17世纪中叶,大清朝底定中原之时,在我国古称“西域”的西北边疆,有一个强悍的游牧部落也正在迅速兴起。这,便是准噶尔部。它控制着天山南北广大地区,雄心勃勃,欲与天朝试比高,时常侵掠大清西北疆界,即使是息兵罢战之际,也让清廷感同头悬一把利剑,时刻提防着来自西北方向的巨大威胁。

大清朝早就想灭之而后快!然而,历经多次交战,就连像康熙、雍正这样的英武之君,也都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康、雍两朝均与准噶尔发生过大规模激烈战争,尽管其父子二人同仇敌忾、再接再厉,但也未能解决这一心头之患。结果是打打停停,双方互有胜负,被迫形成长期对峙的局面。随着时间的推移,解决准噶尔这一巨大边患的历史重任,便最终落在承继大统的乾隆帝肩上。

二征准噶尔

乾隆初年,准噶尔发生内讧。乾隆帝闻风而动,雄姿英发,奋祖、父之余烈,振长鞭而御宇内,于公元1755年(乾隆二十年)春,力排众议,决定主动出击,发起西师之役。

事后证明,这一决策极其英明,而且时机把握得非常之好!

清军西出嘉峪关,一路势如破竹,直捣伊犁,几乎兵不血刃,便迅速扫灭了那个曾经不可一世的准噶尔部,圆满完成了康雍两朝“未竟之绪”。此乃一征准噶尔。

西师之初,乾隆帝也试图做一只文明可亲的狮子,于是在灭掉准噶尔部后,摆出一副人畜无害的样子,释放善意,就地将投降的准噶尔人分封为四大汗部,恩准他们与外蒙古喀尔喀四大汗部相仿,享有高度自治权利,并寄予殷切希望,幻想着准噶尔人也能像喀尔喀人那样,成为大清朝可以倚重的藩篱。可是,万没承想准噶尔人并不领情,降而复叛,对清军发动恐怖袭击,妄图分裂独立。

直到这时,乾隆帝才发现此前所释放出的善意,简直就是徒劳无功的一厢情愿,折损了不少将士不说,还自取其辱。这令乾隆帝恼羞成怒,下令二征准噶尔。令行之下,清军分路进击,攻势凌厉,很快剿灭叛军,最终平定准噶尔。

乾隆帝

一定回部

准噶尔部原先的势力范围包括两大部分:一是天山北路准噶尔盆地,一是天山南路塔里木盆地。清廷把天山北路称为“准部”,把天山南路称为“回部”,即所谓“南回北准”。

清军征服了天山北路的准部,并不等于就控制了故准噶尔部全境。因为天山南路的回部此前虽被准噶尔吞并,但现在准噶尔没了,而回部上层大、小和卓却不愿意再受制于清廷,于是发动叛乱。

回部具体是指位于天山南路、信仰回教(伊斯兰教)的维吾尔族百姓所聚居的地区。回部范围即塔里木盆地的范围,当中是浩瀚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在沙漠西端,罗列着喀什噶尔等十几个繁荣的城镇,盆地内百分之九十的维吾尔族百姓都集中在这些城镇之中。

在清代,“回部”亦称作“回疆”,今称“南疆”。需要指出的是,这里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古西域之故地。

往事越千年,遥想当初,公元前2世纪,张骞凿通孔道,通使西域;公元前60年,汉宣帝在这里设立西域都护府;公元1世纪,班超在这里开疆拓土,威震列国。7世纪时,唐王朝的军队再度进入,把它归并于中国。其后,不仅宋朝时期,西域各地方政权保持着与宋的朝贡属国关系,元朝更是对全国实现了大一统,国脉绵延不绝……

丹霞飞渡,千年易过。

当时间进入18世纪中叶,清军挟平定准噶尔之余威,越过天山南下时,所面对的已不是当年古色古香的西域,更不见传说中唐僧西天取经所走过的佛国香界,而是呈现出奇异陌生的回部风光。

原来,一切都早已发生了沧桑巨变。

就在17世纪初,在塔里木盆地周围,形成了一个以维吾尔族百姓为主、信奉伊斯兰教的封建部落,这便是清朝所称的“回部”。在回部,有一个自称为“和卓”(圣裔) 的教主,其地位跟西藏喇嘛教的达赖相仿,只不过和卓是可以结婚的,所以,教主的宝座父子相传,积日累年,进而形成了一个世袭的和卓家族。

天山北路的准噶尔部曾蛮横地把回部第二十五代和卓阿哈玛特,连同他的两个儿子波罗尼都、霍集占,诱到伊犁,当作人质囚禁起来。波罗尼都是阿哈玛特的大儿子,人称“大和卓”;霍集占是小儿子,人称“小和卓”,二人合称“大、小和卓”。其后不久,阿哈玛特逝世,大、小和卓仍被继续囚禁,受尽屈辱与压迫,直到清军打过来,灭掉了准噶尔部,他二人才得以翻身解放。清廷对大、小和卓颇为优待,让他俩重新执掌回部事务。当然,这一切都缘于乾隆帝原想利用他们的影响,希望他二人翻身不忘大皇帝,现身说法,去招抚当地信教百姓,率部接受朝廷的统治,大清朝就此和平统一回疆。孰料没过多久,大、小和卓非但没有翻身道情,反而公然兴兵作乱,杀害朝廷命官,妄图独据回疆,史称“大小和卓叛乱”。

平定准噶尔

乾隆帝再一次被这种背叛行为所激怒,还在征准之战接近尾声时,便明确发出“西师不可中止,回部必须诛讨”的战斗号令。正是大、小和卓包藏祸心的投顺与背叛,导致乾隆帝一波三折的怀柔与征讨,天山南路遂于血火交迸中上演了一幕本不该发生的人间悲剧。

清军平定准噶尔后,随即又乘胜越过天山南下,以摧枯拉朽之势,席卷回部,向西一直打到帕米尔高原,大、小和卓兵败被杀。回部一举而定。

(未完待续)

(本文属作者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道光平叛》实体书可登录当当网定购)

文元和他的书

创作不易,未经授权,谢绝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本书已出版,我已获得出版社和作者授权。文中图片,如有侵权,请联系。交流请发简信。

更多章节,欢迎关注我的文集:历史小说《道光平叛》

你可能感兴趣的:(《道光平叛》3:乾隆西师 故土新归(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