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水风度,书道同春

范功

古人云:五十而知天命。意思是说一个人到了五十岁,即洞悉了自己的人生规则,能够让它稳健而守恒。若是艺术家,则在事业或艺术中立定一个远大的目标,并在此航标指引下,执着而从容的前行。不会因外界的风声鹤唳而瑟瑟心惊,更不会因世间的荣辱得失而锱铢必较。他多了几分淡定、几分从容、几分闲适,从而坦然实现了心中之想,梦中之求,获得了真正的人生价值。

作为当代书坛实力派优秀青年书法家,重庆书坛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书法家,吴云斌先生恰至知天命的年季,这也是他书法艺术事业收获的季节。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书法艺术在传统文化遭遇创伤之后的累累疤痕中破疆复苏并走向逐渐的繁荣。这一时期,书法新古典主义成为书法界的普遍追求,并在某些地区形成了较为鲜明地域书风。地域书风的概念,源于深厚的当地自然风貌的审美启示,人文传统的历史积淀,书法资源的深入开掘,以及时代审美的碰撞交织。但地域书风,并不必然与一个地域的自然风貌直接对应,它更多的表现为一个地区的优秀书家对书法艺术内在规律和本质属性的自觉尊重和倾力探索。在这一点上,可以说是天下大同。雄奇峻迈的高山大河,更多的是对书家视觉审美丰富性的潜移默化,而并不必然导致对某种书法风格的简单对接。正是基于这样一种认识,在山城浩浩江水、郁郁茂林、巍巍群山滋育下成长的吴云斌先生对自然万物和文字图像有着天然的兴趣。自少年起,他就痴迷于文史和艺术学科。师范求学的经历,再一次为他敞开了书艺探源的大门。后来,吴云斌先生还在静观江北县师范学校任教,教授书法课程。这一段带领学生于书海遨游的经历,是他理性思考书法艺术的开始。多年之后,回想此段时光,他依然感慨万千。虽然再后来他的工作开始转入了繁忙的行政事务,但对于书法艺术的执着探索和研究,却从未停止。今天,我们注目于他的书法作品,无论其形式还是内容,都颇具鲜活的时代气息,显示出扎实的传统根基、雄厚的创作实力和深蕴的文心诗意。这也正是他四十年来,生活阅历、学问积累以及与时俱进的审美趣尚的综合体现。

评价当代书坛是一个充满诱惑、人心躁动和功利至上的时代,并不完全客观。每个时代都有其浮华空虚的一面,也正因其纷繁喧嚣,愈加衬托出沉潜超然者的可贵,名实相副的书法家仍然是书坛大浪淘沙后时代的选择。吴云斌先生在这样的大文化环境之中,选择了致力于深入研习传统书法之路。于是我们看到了,他的创作以中山王器铭文篆书、章草和行草书为主。他以深厚的小篆功底,结合中山王器铭文的整饬典雅,兼收卜辞、汉碑、钟鼎文字的浑厚,使其笔下的作品遒劲刚健,兼具秀逸温润的意韵与雍容活脱的姿致。他的章草,从周秦籀篆的书法切入,吸纳汉法灵动多变的意态、将铿锵跳宕而又开合有度的节奏和章法,有机地融合为清俊、隽雅的帖学精神,其个人风格日渐凸显。

书法作品中的书卷之气是书法艺术高格调追求的重要体现。近年来,吴云斌先生又潜心会神于二王、米董行书。他取二王书法的生动气韵、温雅气质;取米南宫书法的潇洒迅疾、丰厚婉转;取董其昌书法的飘逸空灵、淡怀雅意。在融会诸家之长的基础上,他一直在努力探索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多年的铁砚磨砺,使其作品笔划浑厚坚实,章法自然疏宕,字里行间雄秀之风、书卷之气扑面而来。

清俊、明丽、洒脱、飘逸是传统书法中具有高逸人格精神的书家的普遍审美倾向,而这些倾向,一一定格在吴先生的作品之中。应该说,这种立足于艺术本体规律和艺术主体精神的自觉选择和学理定位,是一个成熟书家的显著标志。

诚然,吴云斌先生的书法艺术能远离种种怪诞粗俗,乖戾造作的学书时弊,于浩浩江水和葱郁群山的蕴藉之中,反生出一片清明儒雅、畅达和顺的神采气度,与吴先生的性情为人相生相契,于汉章宋草,擒纵开阖之中颇见其慷慨襟怀,醇朴品格。吴先生斋号德厚堂,亦见其对润德修身的看重。自古为人为艺,志不坚者业弗精,德不厚者行弗远。不孤德艺,正是吴先生的追求。这一执着的信念,必将带来更为豪迈弘阔的艺术境界。

我与吴先生的相识,源自吴先生执教于四川美术学院国画系书法专业,作为特聘教授之时。教学之余,我们常常感喟时事、品书论艺,相谈甚契。儒雅气质,从容风度,是吴先生给我的第一印象。谈吐之间,更见其深刻之识见,坦荡之胸怀。他于学生之中,口碑极好,美誉广泛。故与之相处,亦同事,亦友朋,每每令我受教夥多。

云水风度在,文质自斌斌。行者不息其步,智者不绝其虑。不久的将来,相信吴先生一定会再次挥就出他书法艺术新的篇章,我们翘首以盼。

2018.4.24修改于北京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云水风度,书道同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