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10

现在的教育已经开始向家庭倾斜。这几年教育改革在前进,“奥数和艺术不再加分”,家长会失去越来越多的指标和杠杆,同时也会获得更多自由和创造的空间,但这件事反而让家长慌了手脚、找不到方向,不得不说这是中国社会长期不重视家庭教育的严重后果之一。

“亲子教育,是唯一以分离为目标的教育。”龙应台那本《目送》中的一段话,可以很好地诠释这个理念:“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孩子终归是要离开我们,走向他自己的人生的。我们要想好的是,当分别的那一天到来时,你希望你给自己的孩子准备了什么?希望他带着怎样的行囊走向属于她(他)的未来世界!

好多父母讨论这个问题时,大家给出的答案大概有以下这些:自食其力、善良、乐观、热爱生活、责任感、有沟通能力、诚实、正直、幽默、健康、分享、有一技之长、有品位、勇敢、能独立解决问题、有梦想、抗压力、独立自律、自信、团体合作能力、创造力、幸福感、领导力,等等。我想,你也许有一些词汇,想要加进去,但上述品质特质应该没有你想去掉的。

做事情的一个好习惯是以终为始,看看这些我们希望在分离的时候孩子养成的品格,想一想为了培养出以上这些品格,我们需要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做些什么?以下也是家长们讨论得出的,我们需要做到:正确的引导、理解、给予榜样、尊重、鼓励、宽容、陪伴、倾听、肯定等。

有一个家长说她的孩子原本是多么的乖,为什么长大了判若两人?其实这几年的报纸和网络上,这样的案例并不少见。父母们想不通在家乖巧的孩子怎么离了家就大变样了?思考一下,孩子离开我们去读书,其实就是开始跟我们分离了,回到开始那个问题,在分离之前我们给孩子培养了哪些品格?

也许有些家长会问,我们送孩子上学,不就是让他们去学习去做准备的吗?我们必须理解清楚一个大思路,那就是教育在家庭、学校和社会这件事如何分工的。

从广义上来说,这三个渠道合在一起是个大课堂,立体的塑造着孩子的方方面面。如果稍微分一分的话,家庭教育是根,是关于生命的教育,孩子进入学校的时候,其实已经是一个半成品了,他们是带着家庭的烙印,带着家庭对责任感、独立、尊重、爱、抗挫力、协作能力等的理解进入学校的,一个在以上方面健康发展的孩子将在和老师互动中给学校工作带来极大的方便和成就感,反之,则对孩子和教师两方面来说均是困难重重的磨练。

殊不知学校和社会是家庭教育的照妖镜,孩子在其中表现出来的种种问题,反映了家庭教育的缺失或偏差带给孩子未来人生是有印痕的。

那怎样帮助孩子在未来走得更远、活得更有梦想和更幸福?
家庭教育的层次:注重教导孩子道德、学习心态,不是学习成果;注重孩子人生层面,关乎如何让孩子成人,关乎如何让孩子成才,关乎如何让孩子做成一件事,引导她(他)积极的、向上的生命力和精神与力量的追求!!!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9-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