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12

有些人在看待对方的愤怒和不满的时候经常用这两种方法处理:

第一,自责、内疚。

这就好比我们经常对着孩子说:我之所以不快乐,是因为你考得不好;妈妈这么辛苦,都是因为你——

长此以往,孩子会内化你的语言成为一种信念——所有的错,都有我的份——你的情绪,我要负责。

长大以后的他,即使再有能力再有地位,依然会和小时候的自己同在。

即使他的父母已经离他很远,他内在的小孩依旧能影响到他的思维模式,并且这个小孩就是他的思维模式。

第二,指责、评判。

这种处事方法也是拜父母所赐,如果你的父母无论你做了什么,都能对你评头论足一番:高光缺点,无视优点。

长此以往,你会变成这三种类型的小孩:

1、沉默寡言,非常挣扎,内心枷锁非常沉重;

2、打岔,调皮,反叛的小孩——你会用父母最不喜欢看到的方式,回击他们,使他们更加无望和愤怒;

3、自暴自弃,无限下沉。

如果是温顺的孩子,你就变得自责、内疚,甚至自我放弃。

如果不太温顺,你就变成反叛、暴力的孩子。

一贯严厉指责的教养会植入给孩子一个内在父母:

以后一遇到不顺利的人和事,他会把全部注意力集中在抱怨他人、批判他人的层面上。

可以看出,以上两种行为方式都是对自己(对关系)不好的。

那我们该如何处理别人对自己的不满和愤怒呢?

这里有两种应对方式:

1、同理自我。

当我们内心住着经常自责、总被别人的言行牵动内心情绪的可怜孩子时,我们要学会同理自我。

学会对自己说:这一切并非全是我的错

我很善良、专注、勤劳……而这一次,只不过是仅有的一次,没什么。

2、同理他人。

当我们内心住着一个法官,经常被别人的言行激怒时,我们要学会同理他人。

学会对自己说:不是他引发我的愤怒和不满的

只不过他挑战了我对某观念、某价值观的一贯标准,说到底是我自己激怒了我自己。

而他,有他自己的观念和价值观,我们需要的不是争吵和怄气,而是沟通和协商。

不要觉得这些方法很空,就像小时候的我们一样,父母总是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无时无刻,细小入微

长大以后的我们也需要如此细小入微,循序渐进地对自己进行劝说并不断去实践,

与自己内心对话,经常反思自己的言行是基于什么,对我们的裨益和进步是非常有帮助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2-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