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好奇心需求的思考

之前的被屏蔽了。。。晕,虽然不写东西了基本没空
————————————

之前看了一些文章,和自己的一些生活经验对心理层次需求的一些看法。当然,也练练写文能力

  先说几个我生活中的小故事吧。

  1.一次在食堂吃饭,背后TV正在播放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于是在可视范围内所有人都抬起头停下吃饭,认真看,包括一对情侣打断甜蜜时光也看了起来。看不到的同学也都抬起头瞄了一眼TV。

  同期,煎饼侠、捉妖记、港囧、九层妖塔、解救吾先生都相继处于上映期间,其中解救吾先生豆瓣评分最高。最终前面四部片都票房大丰收,而华仔出演的解救吾先生还要明星大佬来呼吁影院多排期这种窘境。

  2.我为什么下载QQ?因为朋友都在用,要和他们联系所以我也用,我好奇这是什么软件那么多人用。而我为什么要用微信漂流瓶、摇一摇、QQ/微信附近人、约炮神器陌陌、新神器Tinder、秘密?目的就是约炮,缓解寂寞吗?还是交更多朋友吗?

 3.大学时候,呆过2个寝室,每个寝室都有一个骚年买了吉他。第一个寝室的吉他使用率基本是大一入学期间一周摸个两三次,后期就是一两周一次。另外一个寝室骚年看到别人刷机他很酷,感觉有意思,就买了。于是后期一个月都摸不到2次。

我喜欢旅游拍照,买台单反是很大的愿望,后来买了,基本操作会了,就没怎么碰它了,就是在出游时候卡擦几下,没了。

   一个传统TV,会吸引到一群年轻人,靠的是什么?当然是以amazing的事情来捕获你的好奇心。

   而那几部电影,以一个消费者选择来看,首先是没看过电影的(极少人是陪不同人看过多遍的),选择哪一部,主要是从题材、主角是否吸引人。这一点就是从海报、线上宣传得知。消费者对未知事物,首先就是通过名字了解。煎饼侠、捉妖记、港囧、九层妖塔、解救吾先生这几部电影,除了最后一部,都让我有些感兴趣。食物+侠,神话题材,口碑系列电影都能吸引到消费者的好奇心。而解救吾先生,但是第一次听到还以为是不知名的小厂拍的国产烂片,后来才发现是华仔出演的,豆瓣评分是这几部最高的。归根结底,前面几部是迎合了消费者好奇的心理,这是第一步的成功,剩下当然还有营销推广层次等等。

而现在比较火的陌生人社交,本质上说,就是为了满足用户猎奇心理,对未知人的探索,而并不是为了交友。至于吉他和单反,其实就是对物品好奇,买了就接触了,没有新鲜感了,过了好奇期。

  这里其实,聊的就是消费者/用户的好奇心。精神享受层次这种上层的消费,并不像基础性产品消费那样靠的是物品质量和使用,更多的是靠的是内涵,来迎合消费者猎奇心理,而好奇期是与一定时间限制的。这就要把握好消费者的这个好奇期,来推销出自己的产品。

  用户的好奇心会占据其心理第一位置,形成"I want",而这还不足以使消费者购买产品,我们只有在占据有利条件"I want"后,通过其他手段如促销、口碑、推广等手段,将其转化为"I need"进行购买。  举个现实例子来形容,我在学校期间,看到过好次地上有钱,却没人捡。其实金额不大,也就五元、十元,但是从心里讲我很想捡,毕竟免费的钱嘛,只不过它的价值难以让我丢掉脸面去捡。这种心理很普遍,就是"I want",但是不会有人付诸行动,用马斯洛需求定理就是这里的极小金额钱构不成生理和安全层次的需求,反而尊重层次的需求体现出来;但你把钱换成100甚至跟多,情况又变了,绝对会有人立刻捡去(这种情况一般少见,应为还没等你发现就被人捡了)。这次就是生理和安全层次的需求主导了行为,转变成"I need"。

以上就是一些简单的思考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于好奇心需求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