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3-02

               历史的温度,是留在心底的感动

  说到中国近代史,和大多数人一样,总不愿意提起,甚至,每次看到跟那段历史有关的文字,都会避开,选择性忽视。但是,这本书的的书名“历史的温度”,却撩起我的好奇心。我想知道,在那段满是屈辱、悲愤、煎熬的历史中,究竟有什么样的人或事,还能被冠以“温度”而谈。

总以为,当时的政府软弱无能,一味地屈辱求和;当时的官员,除了教科书上颂扬的几位,剩下的都是贪生怕死,在隆隆炮火中,抱着自己的乌纱帽带着家当家眷跑路。但是,当我看完前三篇文章,就感到无比震惊!那段屈辱历史中,在教科书上一笔带过甚至连一笔都没有带过的历史人物,他们的背后竟然有着那么多让人唏嘘、让人尊敬、让人惋惜、让人感叹的故事!就算使人痛恨,也有他不得已或历史局限性的一面。作者通过一个个生动、鲜活的人物故事,把我们带回到那段历史中,感受那些故事主人公和历史事件带给我们的温度。

1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当一个国家国运衰败,混乱动荡的时候,每个人的命运岂能掌握在自己手中?甲午海战中,“定远”号率先开炮拉开战幕,但是,“不知道是因为年久失修还是什么缘故”,“巨炮一响,舰桥就开裂了,坐镇指挥的丁汝昌跌了下来,信号旗装置也废了“。当时的北洋舰队,在世界上也算屈指一数,”定远“号下水已有12年之久,居然在发出第一炮之后,就陷入被动。在接下来的战斗中,丁汝昌带着满脸血迹,坚持在甲板上指挥作战,直到战斗结束。后来,困守刘公岛的丁汝昌,虽被革职,仍坚持抵抗。顶着“通敌卖国”的罪名,率领舰队击退日军多次进攻,主动用舰炮支援陆地作战,击毙日军旅团长大寺安纯(此人为甲午战争中日军被击毙的最高将领)。

在拒绝了日军的劝降书,退回了日军指挥官的礼物之后,最终服毒自杀,以身殉国!终年59岁。

2

叶名琛。像两任前任一样,他两次婉拒英国人进入广州城的请求,但他没有想到,命运在他这里转了个弯,就像击鼓传花,到他这里,鼓声停了。1856年“亚罗”号事件中,尽管叶名琛做得“有理、有利、有节”,但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当时的英国只不过想要一个开战清政府的理由,依此为借口,开始炮轰广州城。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当时的精锐部队都去镇压太平天国了,叶名琛号召城内军民共同抵抗侵略者。他大量招募 乡勇,修复城墙炮台,白天 晚上轮番对英军进行袭扰、冲击。并派人袭击英军在香港的战略后勤基地,对香港施行禁运,甚至去香港投毒。最后,香港总督包令因此被英国政府解职。

 “屋漏偏逢连夜雨"。就在连攻三月,未拿下广州城的英法联军,打算绕过广州的时候,截获了一份中国官船上的文件,得知,叶名琛已经无钱支付乡勇的酬劳了,也就是说,叶名琛不光无官兵可用,连乡勇也无人可用了!就这样,叶名琛被英法联军捕获,并被带到了印度的加尔各答。

悲哀的是,叶名琛被捕后,害怕英国人以叶名琛当人质来要挟清政府的咸丰皇帝,立即罢免了叶名琛的一切职务,“业已革职,无足轻重。”“惟该夷拉赴夷 船“。叶名琛被英军押往印尼的加尔各答。

1859年4月9日,悲愤的叶名琛知道自己已不可能回到广州,想成为”海上苏武“的叶名琛效法古人”不食周粟“,绝食一周后 ,含恨逝世。终年52岁。

3

从来没想过,在国运日下的晚清,中国的海军也曾经如此辉煌过。

遭遇了甲午海战的惨败,以及北洋舰队的全军覆没,反而倒逼了清政府重建海军的决心。清政府幡然醒悟:原来,拥有一支强大的海军真的很重要!于是花重金,向英国订购了当时吨位、装备、战斗力都屈指一数的“海圻”号和它的姐妹舰“海天”号。其中,“海圻”号的总造价超过了32万英镑。而且得益于当时世界快速发展的军舰技术,“海圻”号在不少方面已超越的了北洋舰队的旗舰号“定远”号和主力舰“镇远”号。成为当时清政府实实在在的一张脸面。

“海圻”号的辉煌是天命注定的。

在它刚刚交付回国两年后,就完成了中国海军的首次出海外交任务,而且在这次也是最后一次出海途中,全舰官兵“剪短发至颈际”“以符合世界潮流”;在它从北美完成出访任务返航途中,国内爆发武昌起义,全体官兵义无反顾,全部参加革命。就这样,“海圻”号从起航到归来,历时13个月,也从清政府的荣光变为中华民国的希望。

1937年9月25日,“海圻”与当时最强的三艘“海”字头兄弟舰——“海琛”号、“海荣”号、“海筹”号,在“江阴保卫战”中为了阻碍日舰前进,拉响凄厉的汽笛,在江阴拦江自沉。“一代名舰,最后以这样的方式终结服役,虽也可称死得其所,但终归让人感叹”。

回望这段历史,无疑是最让国人屈辱、悲愤,甚至是痛恨的。但是,通过作者客观的描述,把那段历史背后的人物和故事真实的摊开在世人面前。纵是杀人如麻的叶名琛,海战惨败的丁汝昌,以及书中写到的其他人物,聂士成、张作霖.....在千年大变局的惊涛骇浪中,换做我们自己,谁又能保证,会比他们做的更好?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9-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