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本篇文章之前,你或许还有这些疑问:
局部变量是怎么创建的?
为什么局部变量的值是随机值?
函数是怎么传参的?传参的顺序是什么?
形参和实参是什么关系?
函数调用结束后怎么返回?
看完这篇文章,一切将豁然开朗……
在进入正题之前,先来谈谈相关的概念,有助于之后更好地理解函数栈帧
寄存器是CPU内部用来存放数据的一些小型存储区域,用来暂时存放参与运算的数据和运算结果。如eax、ebx、ecx、edx……在观察函数栈帧时,有两个寄存器非常关键,分别是ebp寄存器与esp寄存器。ebp通常指向栈底,存储栈底地址,因此又叫栈底寄存器;esp通常指向栈顶,存储栈顶地址,因此又叫栈顶寄存器。函数栈帧就是由这两个寄存器来维护的。
我们常说main函数是程序的入口,main函数似乎就是最先执行的函数。但如果我们查看底层汇编语言,不难发现main函数居然也是被调用的!
在vs2013的环境下,运行程序时,首先由mainCRTStartup调用_tmainCRTStrtup,之后再由_tmainCRTStrtup调用main()函数。
每个函数的调用,都要在栈区开辟一个空间,而这个空间的开辟,会按照高地址向低地址的方向执行。也就是说在调用函数时,首先会在栈区的高地址处开辟空间。
每次开辟空间,在栈顶上方元素的过程叫压栈(push);从栈顶删除元素的过程叫做出栈(pop)。
了解了以上知识,我们就可以谈一谈函数栈帧创建与销毁的过程了。
首先我们需要一个简单的代码,帮助我们查看它的实现逻辑:
#define _CRT_SECURE_NO_WARNINGS 1
#include
int Add(int x, int y)
{
int z = 0;
z = x + y;
return z;
}
int main()
{
int a = 10;
int b = 20;
int c = 0;
c = Add(a, b);
printf("%d\n", c);
return 0;
}
程序开始执行,首先ebp指向_tmainCRTStrtup的高地址,esp指向_tmainCRTStrtup的低地址,此时他们共同维护_tmainCRTStrtup的空间。
接着,_tmainCRTStrtup调用mian函数。首先将ebp的值压栈放入,之后esp指向栈顶。
随后esp的值将赋给sbp;esp再减去0E4h,即指向的地址向上跑。经此操作过后,ebp与esp有了新的维护空间,即main的空间。
之后又是压栈的过程,将ebx、esi、edi先后压入,这里我们不用关注具体压入的值 。
这些操作完成以后,edi会存入main函数栈顶的地址,在之后会产生重要作用。这一步完成后,main函数空间的值将会被完全改变,变成cccccccc……经过这些,main函数的空间才算开辟完成。
看看我们的代码,接下来就要执行变量的定义与初始化操作了。
首先会将10的值放入epb-8中,即对于int a = 10;之后以同样的方式存入b与c,值得关注的是,vs环境下每个变量间隔着2个字节的空间,不同的编译环境下间隔空间不一定相同!
可以看到,如果我们不初始化变量a,a的空间将是cccccccc,也就是我们经常见到的随机数。
程序继续执行,将进入Add函数,首先进行的是传参操作。
先将b的值存入eax中压栈,再将a的值存入ecx中压栈,这样一来,就完成了传参的操作。之后会压入下一条指令的地址,便于空间销毁时步骤的返回。
接下来的操作与为main函数开辟空间类似,首先压入ebp的值,此时的ebp指向main函数的栈底。
接下来省略部分重复的操作,直到为Add函数创建好栈帧。
至此,开始执行Add函数,首先完成z的定义与初始化,与之前一样,z的空间将选择在ebp-8处。
之后进行计算,计算顺序如下:
ebp+8的值(10)放入eax中——>将epb+12的值(20)放入eax中——>将eax放入epb-8(即z)中
此时z中的值就成了我们想要的30了。
函数执行完成,就要进行z的返回了。在这一步骤中,会将ebp-8的值(30)放入寄存器eax中,接着执行弹出操作。
esp与ebp将将一步一步退回,,ebp将根据之前存储的main函数的地址回到main函数的栈底。而esp会找到之前压入的地址。
通过这一地址,程序继续执行,同时形参空间销毁。寄存器eax将返回值放入c中,完成了返回过程。
至此,函数栈帧创建与销毁的过程已经全部描述完整。
相信看到这,之前所具有的疑问均已经恍然大悟。
由于为函数开辟空间后会自动存满ccccc……因此,如果不对局部变量进行赋值,它所指向的空间也充满cccccccc,即为随机值。
函数在传参时,会先传右边的,再传左边的。可以说形参是实参的一份临时拷贝。
函数调用结束后的返回值会通过存入寄存器的方式供之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