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市双沟镇传说故事汇编

        亳州市双沟镇传说故事

 

图片发自App

                作者:温健

          题记:散落在民间的传说故事,是古代劳动人民不同时代生活的缩影,是集体智慧火花的闪现与结晶。折射出人们内心世界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每一段传说故事,都蕴藏着不同时代的背景及文化背景。这种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通过人们一代一代口口相传的形式传承下来,可谓是一大精神财富!近日笔者通过走访,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挖掘整理出一些身边至今人们还津津乐谈的传说故事。在此分期分享给广大读者!旨在将这些“民间传说”这一文化瑰宝!再现昔日风彩——温健。

               

图片发自App

            (一)双沟的由来及传说

        双沟镇位于安徽省西北部苏鲁豫皖交界处,地处黄淮腹地。隶属亳州市谯城区管辖。面积180平方公里,该镇土地肥沃,属北温带气候,四季分明物产丰富,是一座具有丰厚文化底韵的千年古镇。

        双沟镇现距亳州市南部二十公里处,交通便利,古时即为官道驿站。105国道、双漯路、双师路省道交差穿镇而过,京九大动脉更如一条腾飞的巨龙,从这片美丽富饶的大地上奔腾南下。且水系发达纵横,古西淝河、赵王河,宋汤河、油河、明河、中心沟等水系如玉带般交差棋布(有关河流的传说待另篇详解)。由于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加之便利的交通,自古以来就素有亳州的南大门之称。被《中国名镇》称为皖北边贸商城、中原名珠。被授于全国体育先进镇,全省文化先进镇。

        追溯其悠久的历史非常久远,从唐宋时期即为战略重镇。据史料记载北宋时期,双沟称之为双阁。在豫皖边界己初具规模。金灭北宋改开封为南京,亳州当时共管辖“六县五镇”(六县为:谯、城父、鹿邑、卫真、永城、酂;五镇为双沟,郸城、谷阳、酂阳、保安)

        时双沟为后金和南宋交战的前沿阵地,两国军队多次在此地交战。在中国历史上,历来就有得中原者得天下之说。这里气候温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在古时候可以源源不断地为军队提供兵源,及粮草等战略物资。所以中原大地历朝历代都是兵家必争之地。传说大宋时期,巾帼英雄穆桂英在此处,大破北国扫南灭宋大元帅韩昌韩偃寿所摆的天门大阵,传说大阵遗址就在双沟镇辖区内,与河南省郸城县接壤的篱笆集一带。此处古时为中原腹地,一马平川,在冷兵器时代,这种开阔的平原地形极适合大兵团大规模作战。据讲至解放前篱笆集一带,方圆几十里的道路、沟壑等地形地貌,都还是崎岖不规则的模样,据当地老人讲,那都是韩昌造天门阵时留下的历史痕迹。至金时期设立双沟为“集”作为战时物资筹备基地及邨兵与休养练兵之地。

        当时双沟地辖五乡一镇(五乡为:王营、贾集、铁佛、二郎、梅城和双沟镇),这是安徽省最早设立集的地方。

        公元1151年夏季5月,金主完颜亮踞双沟整编军队,开始向南方攻打寿春。次年完颜亮兵败退回。公元1160年完颜亮自亳州经双沟攻打江北杨林渡。欲渡江攻打宋都临安(今杭州)结果被宋军击溃。

      公元1164年8月,金室内部发生宫廷政变,完颜雍乘机窜取朝政,自立为帝,金兵在瓜洲渡杀死完颜亮自行撤军途经双沟。公元1232年(金正大9年),金亳州节度使王进祸乱双沟,被双沟民众群起所杀死。哀宗二十日至亳南双沟,避雨双沟寺中,他举目四望,只见遍地荒凉,不复人迹,于是哀叹道“生灵尽矣”。

        明代诗人李先芳,于嘉靖年间在亳州任州官。在其主持编写《亳州志》期间,实地到双沟考察,结果逢天降大雨不能回府。只得寄宿双沟,是夜他写了一首很有名气的七律.诗《双沟夜雨》诗曰:“风雨潇潇入暮天,孤村黄叶锁寒烟。官衙儿女应相说,今夜羁栖何处边”。从州官李先芳考察即兴赋诗来看,当时的双沟己是一个很知名的大集镇了。那时双沟的农耕商贸,民间文化,手工业作坊等都己经十分发达了。同时灿烂的四关六会也己初具规模了(有关双沟四关六会,待后续另篇详解)。

        从历史的角度讲,双沟镇形成的前身最早是历朝历代的官道驿站。据近代《亳县县志》记载。解放战争时期,著名的刘邓大军挥师南下皖南时,大部队亦从该镇通过,并在此休整数日,期间进行补充兵员及给养。此古道故道于新中国成立后,改成了现在的105线国道。在古代随着时代的变迁,这里由先前的驿站,逐渐形成了一个大的村寨。由于村寨呈八角形,所以又名八角寨。有关村寨前期的形成,还有一段八公拔山造寨,秦始皇鞭山驱神的美丽传说呢(注:待另篇后续详解)。再后来当地居民为了在那时战争频发的年代抵御外侵,众心齐力沿村寨周围修筑了坚固的寨墙,开挖了护寨河。并分别在东关、西关、南关、北关设立寨门。至宋金时期,又重点在官道必须穿越而过的北关与南关两寨门处,修建了两个三层结构:飞檐宏伟的阁楼式寨门,用以护门及嘹望。由于建有一南一北两座当时较为宏伟壮观的阁楼式寨门,后来人们逐渐改叫八角寨为“双阁”了,再后来,由于集镇上有古宋汤河及中心沟二水交差流过,年长日久很多人把“双阁”两字叫白了,就演化成后来的“双沟”了。

图片发自App

        由于后来:金兵长期盘踞双沟集,他们便在此处邨兵练兵,以伺机南下夺取南宋赵氏江山。为了练兵布阵指挥的需要,后来金人在双沟周边搜刮民脂民膏,奴役众乡人在双沟集,后安庙院前的大练兵场上。建造了一座砖石结构,高达十三层的雄伟宝塔。作为最高指挥中杻,配以各色令旗,用以指挥调度金兵大规模练兵布阵所用。同时该塔兼有观察南方军情的岗哨作用。此塔与毫州城南七层“薛阁塔”一南一北相距五十里遥相呼应。可惜历经千年的雄伟宝塔、后安寺院建筑群、以及南北两个古堡寨的阁楼、寨墙等后金及明清时后续的宝贵建筑文物。在解放后“破四旧,立四新”的历史涡流中,被毁灭殆尽!据当地老人传说,如果在一碧如洗的晴空中,登上此塔顶层,极目北跳可清晰望见亳州城南“薛阁塔”的轮廓。故当地人又称此塔为“望亳塔”。

        传说此塔上曾住一蛇王,身形可大可小,夜深人静的夏夜有人看见大蛇将尾部盘于塔尖,双目如灯,蛇头探伸到寨河中酣吸河水喝。又言此蛇精是为了福佑双沟黎民百姓,奉命镇守此地的守护神。相传亳州城遭日军沦陷期间,日本鬼子听说城南五十里有个双沟集很繁荣发达,且那里红色抗日力量较具规模,欲派飞机前往轰炸一番。于是先派一拨日本鬼子带上望远镜,登上城南薛阁塔顶以探虚实,当日本鬼子手拿望远镜专注向南方窥望时,看到的景向却是白茫茫汪洋一片。于是返回向其长官复命说,城南那有什么集市,分明是一个南大湖。鬼子头目听了下属汇报,随打消了派机轰炸双沟的念头。双沟的黎民百兴后来得知此事,私下里都议论,是托了蛇精的福佑才免此一劫。后来每逢初一十五,纷纷到后安庙院焚香叩首,以谢神灵的护佑。有关蛇精的故事只是个美丽的传说,但听当地很多老年人讲,在准备拆塔前的一个黑夜,突然间狂风大作!雷打的格外响,电闪雷鸣,暴雨如注!是夜可能是大蛇随风雨而去的显象吧,但开拆塔身的时候,真的挖出大大小小好多蛇,尤其是塔基部更多。目击者讲述足足有几粪筐(当地用荆条编制的一种盛运牲畜粪便的工具),挖出的那些蛇,最后都被一些善男信女,在祷告愿意声中,用粪筐抬着倒进了寨海子放生了。

      历史的烟云早已荡去,纯朴的民风裏着那一段段往事,在历史的长河中荡漾着涟漪,古老的双沟镇,承载着历史的渊源与厚重,传承着本土文化的博大与精深!如今的双沟镇,在太平盛世中日新月异,正焕发着新姿与朝气!在一带一路新的意识形态荫护及感召下!正以崭新的风貌,毅然融入创建全国文化大镇,打造历史名镇,创建美丽乡镇!走向新的辉煌!走向深远……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亳州市双沟镇传说故事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