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叔华作客长图开讲,长沙人以往过年习俗:年味尽在民俗中

转眼之间,农历牛年新春佳节就要到了。受疫情影响,今年许多人按规定又要原地过年了。年年都过年,怎么把年过出仪式感?人们以前是怎么过年的呢?这是不少年轻人关心的问题。俗话说:大人子望插田,细伢子望过年。虽然是原地过年,我们也希望过一个有仪式感的年。

1月30日上午,现年75岁的老长沙、建筑专家“刘三爹”刘叔华做客长沙图书馆,以《我们从前怎么过年》为题开讲,带领大家穿越到过去,去了解长沙人以前是怎么把春节过得仪式感满满的。笔者感觉,长沙人以往过年习俗:年味尽在民俗中。

刘叔华从过年的前奏冬至、过年的序曲腊八,一直讲到立春的打春牛和元宵上元观灯……刘三爹以时间顺序,从近到远,从2015、2005年讲到上世纪初,讲到古代,引用了大量图文资料,结合他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知识积累,带大家穿越到年味浓浓的过去,了解如今长沙人的父辈、祖辈是如何过年的。通过讲座,听众更深刻地了解到,中国年承载着多少中国人世世代代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原地过年,也是疫情之下的今天,所有人实现美好愿望、享受美好生活的最好选择。

在刘叔华的讲述中,我们一起回望过去。

近几十年,我国春运规模越来越大,每年一到春运就是人口大挪移, 2015年春运旅客总量达到28亿人次,而1985年才1亿人次,30年增长了27倍。2005年春运日客运量不到500万人次,而1955年还不足100万人次。

拜年的方式在不断变化,2015年流行微信拜年,2005年流行短信拜年,1995年流行电话拜年,1985年时兴团拜,即领导给群众拜年。1985年除夕看春晚成为惯例,1995年春节联欢晚会看赵本山小品成除夕主要内容。1965年,宣传过革命化春节。1955年全国农业大丰收,欢欢喜喜过大年。

1915年袁世凯当国。据说当时袁世凯禁止人说元宵,大概是因为元、宵与袁和消息的消谐音,要求说成汤圆。所以吃元宵要说成吃汤圆。

关于过年,分阴历年与阳历年。民国初年,推行西化,采用阳历纪年,那时民间有趣联如下:男女平权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阴阳合历你过你的年我过我的年。古代大年初一本来称为元旦,春节本指立春,后来到民国,改为阳历1月1日为元旦,阴历1月1日为春节。

过年是农耕文明的休闲季。农耕民族只有秋收后的农闲季节才可以娱乐休闲。从冬至到元宵,漫漫寒冬,上演了民俗高潮。

冬至是过年的前奏曲,“冬至大似年”,冬至是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冬至后开始数九,也是一年中最冷的一段日子开始了。古人有九九消寒图,“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每个字都是九画,每天描一画,把九个字描完,九九八十一天就过去了。

腊月初八喝腊八粥,开始过年的基本工作。

腊月二十四送灶神,过小年。这是指的南方,而北方过小年是腊月二十三。民间的说法是,每家灶里都有一位灶神,灶神就是一家的监护神,“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送灶神前要供黏性食物如糍粑、汤圆、麦芽糖之类的,灶神吃了把嘴巴粘住,他到了玉皇大帝那里才不会说这家人的坏话。

腊月二十五稽善恶,意思是玉皇大帝听了灶神的汇报后,要派人下凡来核实。这一天要慎言语,不打骂小孩。

乱岁日,指腊月二十五到除夕这几天,是百无禁忌的日子,因为灶神已经上天去了,没有灶神管着,说话便自由。

放寒假,私塾学馆散馆、官员“封印”。过小年后,私塾主家就要算教书先生的报酬了,还赠送节敬;官员带薪休假开始了。

过年的准备工作有好几样。一是搞卫生:“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二是丢百病:将一年来吃药的药渣丢到门外供人踩踏,把药方也撕烂,希望从此不再生病。三是办年货:二十三,烛点燃;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贴红花;二十九,去打酒。办年货不等于买年货,有许多年货是自家制作的。四是清偿债务:按照过去的习俗,不管人家欠了多少债务,过年期间是不能上门去讨的,不吉利,所以年前要清偿债务,穷人还不起债就躲在亲戚家,等过了年关再说。

古人到了除夕要做几样事。一是辞岁,大年三十即“除岁”,亲友间互相拜谒祝福,家人叩拜尊长互祝平安,这叫辞岁。二是要贴春联、年画,春联可以买,也可以自家书写,年画总是要买的。三是要听讖语,卜休咎,说是大年三十白天出门听陌生人说话,把这种随机的、偶然的话语当作讖语,拿来评估来年的吉凶祸福。四是要祭祖、祀神,把祖宗接回来过年,把灶神接回来上班。五是吃团年饭,一桌饭菜有的叫全家福,或叫红红火火,吃鱼叫有吃有余,整条鱼叫有头有尾。六是要关财门,到半夜零点,放鞭炮,关闭大门,在门口烧一堆柴火,初一早上起来大喊:“哎呀,满地是柴!”吉利,意思满地是财。七是要守岁,插梅花,给小孩压岁钱等。民间除夕有衡门衍庆,围炉达旦之说。

大年初一要放开门炮。

初一到十五拜年了。民间有多种说法,“初一的崽,初二的郎,初三初四拜地方”,“拜年拜到初七八,洗嘎坛子抹嘎塔”,“有心拜年,拜到十五”等。

大年初五,商店要破五开张营业。初五拜年叫“拜五中”,初五那天是不能拜年的,“要得穷,拜五中”,会越拜越穷。

初七人日看天气。初七是“人日”,这一天天气好了,就人丁兴旺。民间有“一鸡二犬三猪四羊五牛六马七人八谷九豆十棉花”的说法。

过年期间送财神。乞儿送财神菩萨到各家门口,会说“巧把财神红纸裁,乞儿持送进门来,十文竹缸敲虽小,未见招财先退财”等吉利的话,主家一般都会拿十文钱打发。

到了立春,要打春牛。赞土地的唱词中有:“伙计去了我又来,难为伙计打开台,我到贵府无别事,特来贵府讨钱财,主东是个贤惠人,生怕耽搁我游春,忙将白米票子来打发,打发得多,发得多,金银谷米堆满箩。”

立春有咬春、喝屠苏酒、摆五辛盘的习俗。咬春就是吃萝卜、春饼等。屠苏酒是用花椒、白术、桂枝、防风、桔梗、乌头、附子、大黄等多味中药泡的药酒。五辛盘里装有大蒜、小蒜、韭菜、云苔、胡荽。取食五辛有迎新之意。

到了元宵节,古人有上元观灯的习俗。欧阳修有诗写道“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元宵节也是中国的情人节,因为赏灯是公众娱乐,是男女见面的机会。有“三十的火,十五的灯”的说法。元宵节要吃汤圆、猜灯谜。猜灯谜古代叫“射虎”。

最后,年过完了,官府要开印,一般在正月十九到二十一这三天,朝廷由钦天监观天象,选定吉日,官府开印,恢复办公。

刘三爹刘叔华的讲座,全是干货,长沙古人过年的民俗文化知识好丰富,让现场和观看网上直播的听众听得津津有味。随着时代发展,许多古老的过年习俗如今慢慢地淡化甚至消失了,年味不那么浓了,让人感到遗憾。笔者希望一些健康的、符合时代的节日民俗文化得以保留和传承,并不断赋予新的内涵。

你可能感兴趣的:(刘叔华作客长图开讲,长沙人以往过年习俗:年味尽在民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