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进》:还要等?再等我们就能从笼子出去吗?

导读:《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第三章是有关行动的论述,概括为两句话:“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完成比完美更重要”,前者强调时间,后者强调目标。

每次看到猫咪在笼子里抓扒,发出“放我出来”的喵叫声时,我都会想,它怎么不会自己把门打开呢?

这门也不难开,一个扣子下搭着门栓,只要把扣子往上打,在里边一推,门就开了呀。

何况我每天还示范好几遍开门,从不遮遮掩掩,它怎么就不学着点呢?

我和它说:“如果你稍微学开个门,我把你拍了发上网,说不定你就成为网红猫了,这么简单的事你都不学。如果我们人类像你这样,开个门就红,我巴不得每天住不同的笼子,每天开几百次!”

它听了,也只会“喵……喵……”

唉,真没用!

我继续说:“就当你脑子没有我们人类发达了,但是你每天躲在笼子里总得想下怎么出去,总得做点什么吧?至少你手脚还是能动呀,每天做几百个俯卧撑,练成健硕的肱二头肌,一拳把门拆了可以吧?你不要以为我在痴人说梦话,以前有个囚犯,每天就在监狱里练肌肉,虽然还是没有把门拆了,但是他出去的时候全身已经和绿巨人差不多了,可以手撕整本牛津词典,可以单手引体向上,可以单手倒立俯卧撑,还出了本书叫《囚徒健身》,你也天天练,说不定能写本《囚猫健身》呀!”

它听了,还是只会“喵……喵……”

结论:它是一只不思进取的猫,在困难面前不会想着怎么改变现状,明明有办法却只会“喵喵喵”地发牢骚。

其实,也不能完全怪它。

之所以我们知道它能出来,是因为我们站在了笼子外边,我们知道对于这个世界而言,笼子只是小case,我们能以宏观的角度去看这个问题。

而它呆在笼子里,眼光受笼子所限,做不到以宏观的角度看笼子,于是它就被困住了,那是不是说,其实困住它的不是笼子而是它自己呢?

联想到我们自己,我们经常抱怨高不成低不就的困境,其实是不是就和困在笼子里的猫一样,一味地“喵喵”叫呢?

方法肯定是有的,只是我们看不到,于是我们被自己困在了笼子里,也许在我们的世界外也有一种生物看着我们,在困惑为什么我们明明可以轻而易举地出去,却不行动呢?

这种生物也许叫“命运”、“上帝”、“领导”或者是“外星人”吧……

为什么我们会看不到呢?

我想应该是关注点的问题,像猫一样,它只会关注到冷冰冰的笼子以及自己软扑扑的小爪子,它可能会想,这笼子太大太硬了,而我的爪子太小太软了,但却忽视了其实只要把扣子打上去就可以轻易出去了,根本不需要什么强壮的爪子。

这样的想法有点像我们的“等到”想法,等到我练成六块腹肌就可以追求女神了,等到我学富五车就可以开班授课了,等到我资历丰富就可以升职加薪了,等到我有钱就可以畅游世界、寻求幸福了,等到我有时间就可以让自己变得更好了……

诸如此类,在我们关注自己“小爪子”的时候,有的关注“出去”的猫咪尝试了,就已经出去了,经常有“鸡汤文”扯到“认知”、“格局”、“视野”,大概就是个意思。

换句正式点的话,有的人关注的是自己没有的,有的人关注的是能用自己有的,再去创造些没有的。

作者在书中提到了“精益创业”的概念,意思是我们不要一开始就奔着“伟大”而去,而是以现有的能力先完成能实现基本功能的“最小化可行产品”,通过反馈、迭代来优化出更好的产品。

在这个信息快速更新的时代,反馈信息比以往来得便捷,“精益创业”的行动方式更能适应,不需要准备好了才上场,而是边准备边上,虽然失败会更多,但进步也会更快。

以我们写作为例,是每天输出一点更简单高效,还是“憋大招”式地憋出一篇爆文更容易、更有保证?答案,显而易见。

人的大脑记忆其实并没有我们想像得那么可靠,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所学的、所想的都会发生扭曲,所以要及时输出,付诸行动,不然再等下去,我们就忘了原来我们是想从笼子出去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精进》:还要等?再等我们就能从笼子出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