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案例分析

第10章 案例分析

[20191025]《关键对话:如何高效能沟通》/科里·帕特森/机械工业出版社

 [○ 为摘抄   ✩为评论]

好话不花钱,一句值千金。

——乔治·赫伯特

✩案例1

○性骚扰或其他骚扰问题

"虽然不是明目张胆的骚扰,但我很讨厌有些人对待我的方式,怎样和对方讨论这个问题才不会给自己树敌呢?”

○危险之处

如果某个人的说话或行为方式让你感到厌烦,但这种行为并不经常出现,程度也不严重,不足以让人力资源部门或你的上司出面协调,你该怎么做?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很容易认为冒犯者处于强势地位。用上流社会的行为规则来看,如果有人对你做出不适当的行为,当面提出问题会显得你反应过度。

一般来说,如果此类问题能够以私密的、尊重对方的和坚定的态度和对方进行讨论,绝大多数情况下问题都会消失。在讨论此类问题时,你要面对的最大挑战是做到尊重对方。如果你已经对这种行为忍受了很久,很有可能会在内心编织出对方是邪恶之徒的想法。如果带有这种强烈的负面情绪进行对话,即使没有指责对方你的身体语言也会表现出巨大的敌意。

○解决方案

你应当改变先前的想法。如果在对话之前你已经对这种错误行为长期容忍,你应当坦率承认这一点。这样可以帮助你把对方视为理智而正常的人,尽管其个别行为并不符合这一描述。

当你对对方产生一丝尊重感之后,就可以和他们展开对话了。你应当寻找交流的共同目的,然后用综合陈述法说明自己的观点。例如:

“我想和你谈谈一些影响我们合作的事情。虽然这个话题很棘手,但是我觉得谈开了会让我们成为更好的合作伙伴。你觉得怎么样?”[建立共同目的]

“我去你的办公室时,有时候你的眼睛会盯着我的身体一直看;坐在你旁边工作时,有时候你会把手臂搭在我的椅背上。我不知道你是不是有意这样做,但这些信号让我感到很不舒服,所以我想和你谈谈。你是怎么看这件事的?”[利用综合陈述法说明观点]

如果你能以私密、尊重对方和坚决的态度进行对话,此类问题一般都会消失。当然,如果对方的行为非常过分,你应当马上通知人力资源部门出面解决,保护自己的权利和尊严不受伤害。

✩案例2

○破坏信任感

“我该怎么做?我不知道是否应该信任这个人,他没有按时完成一项重要的工作,我还能相信他吗?”

○危险之处

人们往往认为信任感是一件绝对化的东西,人们要么有要么没有。换句话说,某个人要么值得你信任,要么不值得信任。这样无疑对信任感造成了很大压力,例如:“你说我不能在外面待到午夜之后是什么意思?你是不是不相信我?”儿子向你问道。

信任感并不一定是针对每个人的,实际上,它不但有程度的高低之分,而且是因人因事而异的。此外,信任度的高低还和两个重要因素有关,即动机和能力。例如,必要的时候你相信我能做人工呼吸,因为我有救人的动机;但你不一定相信我能做好,因为我对具体做法并不清楚。

○解决方案

在讨论信任问题时你应当就事论事,不要就人论事。

在讨论是否应当继续相信对方时,不要把期望值定得太高。你只要眼下信任他们即可,不用事事都要求对方达到你的信任标准。为了维护对话安全感,你应当用综合陈述法说明自己的看法。例如:“我感觉你只说出了方案中有利的一面,我想听听你的方案有什么潜在的风险,可以吗?”如果他们耍花招,你必须马上指出问题。

此外,注意不要把失信当做惩罚对方的手段。如果他们在某个方面让你失去信任,不要把这种问题盲目扩大,影响你对他们其他方面品质的看法。如果在内心中把他们描述成完全不值得信任的坏蛋,你就会在潜移默化中让对方坚信这种错误看法。换句话说,抹黑对方只会让你弄巧成拙,离自己期望的目的越来越远。

✩案例3

○老调重弹

我的问题不是具体某个问题,而是模式问题。我总是和别人不停地讨论同一个问题,这让我感觉到陷入了一个怪圈,要么变成一个唠叨鬼,要么必须忍受别人带来的问题。我该怎么办?

○危险之处

有些关键对话会出错是因为你讨论的内容不对,没有抓住问题的核心。比如,某员工已经是第二次开会迟到了,你还是耐心地跟他讨论,可对方第三次犯同样的错误时,你就开始心存怒火了,板着脸再次提醒他们。最后,随着愤怒感在内心的积蓄(因为你怀疑对方是有意为之),你开始变得充满暴力,对对方大加讽刺挖苦。这样做只会让你显得很愚蠢,因为相对于对方的小错误来说你无疑是反应过激了。

如果你依旧围着老问题(迟到)纠缠不清,却避而不谈一个新的问题(对方无法兑现承诺),你会陷入老调重弹的陷阱。在这里我们不妨用电影《土拨鼠日》(Groundhog Day)中的情节做个形象比喻,如果你每次都面对的是相同的初始问题,就会像主演比尔·默瑞那样每天面对同样的场景而不去处理更大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问题肯定无法得到解决。

○解决方案

学会关注模式问题。你不应把目光局限于一次单独事件,而是应当注意反复出现的行为,利用综合陈述法说明对方的行为模式。例如,某人开会迟到,答应你下次会改正错误,如果下次对方又这样,你应当讨论的不是迟到问题,而是对方没有信守承诺的问题。显然,这是一个更大更严重的问题,它关系到对方是否值得信任和尊重。

当人们面对并不起眼的问题,而反应却非常情绪化时,这是因为他们讨论的往往是错误的问题。如果真正让你烦心的是对方的行为模式,但你和对方讨论的却是上次的错误表现本身,你的情绪就很有可能会失控。相反,当你真正抓住了核心问题时,你的情绪反而会变得非常冷静。也就是说,只有当你正确讨论真正让你烦心的模式问题时,你才会镇定自若地解决问题。

因此,不要被具体事件扰乱视线,把注意力浪费在细枝末节上,你应当和对方讨论的是全面的行为模式问题。

(需要重新温习)

你可能感兴趣的:(第10章 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