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19

杨绛先生说:我觉得读书好比串门儿——“隐身”的串门儿。要参见钦佩的老师或拜谒有名的学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见,也不怕搅扰主人。翻开书面就闯进大门,翻过几页就升堂入室;而且可以经常去,时刻去,如果不得要领,还可以不辞而别,或者干脆另找高明,和他对质。

这真是个精妙的比喻啊。读书要找“串门”一样的心态,阅读才能让人谐趣横生,流连忘返。

读书确实很像串门,但最好不要完全隐身的串门,去的时候你要带点“礼物”——这个礼物就是你的疑惑,你的问题。回来的时候,还要带些“回礼”——那自然是作者送给你的新知识和新思考。最好,在每次串门时还能留下些痕迹——比如在一本书上写写划划:写心得、做注释、绘制思维导图等等。有时候,一个人串门还不过瘾,为了把一本书吃透,你还得带着别的作家一起来,用其他作品的思想和这本书做比对、搞印证,把几本书掺合着一起读才有趣。这样读书,就不是简单的串个门,而是搞精神聚会,开思想PARTY!这样的读书,才是有价值的读书。这样的串门,才是不虚此行的串门。

美国心理学家理查德·弗拉斯特在《内在动机》一书中指出:“如果我们将阅读的目的设定为获取更多的知识,以便在适当时候可以向朋友们显示自己的才华,夸夸其谈。这种“外向”型的目标,势必会损伤我们的“内在动机”,这样的阅读行为注定走不远。如果我们把目标换一换,以体验阅读时滋生的趣味为宗旨,反而更容易越读越起劲,越读越上瘾,而不经意间成为了某个领域的知识大咖。要想真正的爱上阅读,你首先需要找到一个来自心灵深处的“内在动机”,而它必定能使你在“阅读过程”中,体验到内在的快乐或价值。

这两年“高效阅读”这个词火了。甚至在很多阅读训练营里,有学员得意洋洋地表示自己每个月都可以阅读几十本书。多读书是没错的,可是把阅读数量设定为阅读目标,似乎并不太妥当。我认为,高效读书≠快速地读完一本又一本书。高效阅读是带着一份敏感的觉知,通过查找资料、打通关联、建立谱系等方式来深度解构一本好书。高效读书的实质,是通过阅读一本书,收获了数本书的价值。


很多时候,我们读不进一本书,是因为在 “串门”前,自己毫无准备。阅读需要目的性。说白了,在你敲开某位作家的大门时,你要先准备好你的问题,见面时要从哪个话题聊起,此行的目的又是如何?这些问题不准备好,串门时很容易冷场。有了以上的觉知,你可能会惊奇地发现,自己能迅速判定某本书是不是自己的菜,要不要笃定地按下这位作家朋友家的门铃。如果你对某本书或者某个领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么就以这本书为根据地,看一看这位作家在书中提到了哪些作品、哪些作家,书后是否附有参考文献列表。把他们找出来一一研读,你会迅速在这个领域成长进步。高中的时候很喜欢刘慈欣的《三体》。《三体》的想象极为奇特、超现实,但在强有力的物理学知识的支持下,却又使这些想象显得那么真可信,如黑域、掩体计划、阶梯计划、曲率、维度打击等,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2-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