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的家在乡村,在田野,在爸爸妈妈的怀抱里。

夏天的中午酷暑难耐,爸爸把凉席铺到地上,用热水反复擦洗,等席子晾干再躺到上面,就变成冰冰凉凉的了。

我跟弟弟各睡一头,他躺在中间给我们讲故事。有时候故事还没讲完,弟弟就睡着了。我也不给爸爸讲,头侧到一边继续听故事,听着听着就睡着了。这是我对严厉的爸爸少有的温馨的回忆。

放暑假了,用一个星期的时间写完作业,剩下的时间就在家里看电视,做手工,跟隔壁家的孩子办家家酒,任它在漫长的童年里消磨殆尽。

长大以后,毕业,工作,结婚,家变成了娘家、后家、老家。从每个星期回去一次变成一个月回去一次,再到一年回去一两次。等到弟弟也结了婚,生了小孩,家的属性悄悄发生了变化。

父母的电话,从关心叮咛,到征求意见,再到寻求帮助。小孩慢慢长成了大人,大人慢慢变成了老人。

结婚以后跟公婆同住,虽然年龄已经是大人了,心态却还是个孩子。也曾经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望着窗外的万家灯火,心里划过一丝温暖的念头:这个小小的城市,终于有我的一个家了。

更多的时候是拘束和难过。家里四个人,有三个人是一家人,我是新加入的那一个。

等到孩子出生,一瞬间从孩子变成了大人,家里也终于有了跟我血脉相承的人,开始想要有个属于自己的三口之家。

等到孩子长大了,有了各自的家庭。家里只剩下相依为命的我和他,家的范围再次缩小。

归属感其实像一座迁徙的岛屿。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再到另外的地方。以为在一片海域已经安营扎寨,未曾想过要继续漂流,历经时日也不得不一次一次反复迁徙。

林语堂说:什么是幸福?一是睡在自家的床上,二是吃父母做的饭菜,三是听爱人给你说情话,四是跟孩子做游戏 。

亦舒在《理想生活》中说:什么叫做理想生活?不用吃得太好穿得太好住得太好,但必需自由自在,不感到任何压力,不做工作的奴隶,不受名利支配,有志同道合的伴侣,活泼可爱的孩子,丰衣足食,已经算是理想。

经历过顺产两天两夜的疼痛和剖腹产麻药过量的煎熬,躺在医院的从床上时似乎已经彻底明白了生活的要义:所谓的工作、学习,任何靠透支生命的加班加点甚至通宵达旦都毫无意义。

不再在意别人的看法,不再跟三观不合的人争辩,不再执着于生活的琐事,不再杞人忧天、庸人自扰。不再顾影自怜、暗自神伤。

有健康的身体,自由的灵魂,能够躺在自家床上安睡,已然是最幸福的事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