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要有风险意识

    近年来,理财已成为热门话题。抖音上有号召人们理财或学习理财广告,支付宝、微信、京东等也不断推出理财产品。一些自媒体也不放过推介理财产品的机会。的确,人人都要学理财。因为你不理财,财不理你。但是,理财要有风险意识。不然,你就有可掉进坑里。

    所谓理财,就是购买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投资公司、电商等机构的理财产品,以期赚取收益。本着这个目的,不少人瞄准了那些高收益的理财产品。有一阵子,有款理财产品在微信朋友圈疯转。该款产品投资标的为股指:如果股指上涨超过7%,投资者就获得与上涨幅度相当的收益率;如果股指波动在-10%和7%之间,即使指数下跌,也能保底获得7%的稳定收益率;如果股指跌幅超过10%,那也不用担心,投资人会得到17%的补贴,弥补下跌带来的损失。如此稳赚不赔、旱涝保收且收益又高的理财产品,自然会吸引不少人的眼球。

    但是,冷静下来想一想,我们就会产生这样的疑虑:股市有风险,指数有涨跌,涨跌概率相当,为什么如此与股指挂钩的理财产品会占尽股市上涨的收益,却不用承担相应下跌的风险?难道天上真会掉下这样的大馅饼?这样的理财产品所做的是慈善不成?这样的理财产品靠谱吗?

    股市里有句话想必大家早已铭记于心,那就是: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其实,投资理财产品亦然:理财有风险,参与需谨慎。理财产品的风险来自不同方面,诸如通货膨胀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等等。在这里,我们奉劝大家,对于那些稳赚不赔并且是高收益的所谓理财产品,还是远离为好,以免“赔了夫人又折兵”。

    合法合规的理财产品的基本特征是共同的,而不合法不合规的不靠谱理财产品却是各有各的不靠谱。例如,有的理财产品在合同中极其明显地标注出让人心动的收益率,却将产品提供者的职责、权利及风险等这些关键信息隐藏起来;有的金融骗子以各种私募基金、PPP等项目为幌子,以承诺超高收益为诱饵欺骗投资者;有的私募网站自身就是虚假的,要求汇款的账户也根本不是公司的法定账户……凡此种种,都警醒我们在购买理财产品时务必要切实增强风险意识,秉持基本的价值投资理念,并对机构、合同条款和从业人员身份等进行甄别,防止上当受骗。

    那么,应该如何防范理财陷阱呢?下面我们就以通过银行这条渠道理财为例,提醒大家应当注意的事项。

    其一,认真确认理财产品的发行机构。银行里出售的理财产品,不但有自销产品,还有代销产品。因此我们在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时,一定要辨别自己所购买的理财产品的发行机构,确认是银行的还是银行代销的产品。

    其二,要弄清所购买理财产品的类型。理财产品一般分为保本保收益、保本浮动收益、非保本浮动收益3种类型。前面两种类型至少本金能有保障,但非保本浮动收益类型可就要注意了,这种是指理财产品发行机构根据约定条件和实际投资收益情况向客户支付收益,并不保证客户本金安全。

    其三,选择能够承受风险的理财产品。由低到高,风险承受能力可分为谨慎型、稳健型、平衡型、进取型、激进型等5个等级。在购买理财产品时,一定要实打实地亲自填写问卷,且不要随便听信理财经理的一面之词。应当按照风险评估结果购买与自己相应或更低风险等级的理财产品。

    其四,对理财产品收益要有合理预期。预期收益率是发行机构在发行理财产品时对产品的最终收益率的一个估值,并不代表理财产品到期的实际收益率。有时,为了吸引投资者,发行机构在销售理财产品时往往过度强调最高预期收益率,风险提示不足。甚至大肆渲染其高收益率,对潜在的风险却闪烁其辞,极尽回避之能事。

    其五,必须计算理财产品的有效期限。理财产品期限一般包括:募集期、投资期、储蓄期、清算期等4个阶段,这4个阶段只有储蓄期是算理财收益的,募集期、投资期和清算期基本上都不获利又占用了时间。在购买理财产品时,不仅要关注产品的收益率,更要算好时间账,避免募集期等时间过长所带来过多的收益折损。

你可能感兴趣的:(理财要有风险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