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风华

    这本书讲的都是《世说新语》里的小故事,作者在序中说这不仅仅是一部向魏晋致敬的书,作者崇尚魏晋名士的率真旷达、超凡脱俗、珍重自我、爱惜个性的情怀,以及对内心和天地间自由的寻找,恰恰是我们这个精神浮躁、物质至上的时代所缺欠的。从这个角度看,这也是一部切近并反思当下时代的书。

      本书共十章,第一章高德美誉。把曹操放到这章,看得出作者对曹操十分肯定。“曹操是三国时代最伟大的人物了。这种伟大超越了刘备、孙权、诸葛亮加在一起,于政治、于军事、于文学,所谓‘建安风骨’,孟德一人之风骨而已。”评价如此之高,本书只有阿瞒受作者如此喜爱。在那个时代,曹操是委屈的,因为出身,并且在讲究仪容、气质与风神上也不达标,身材矮小的曹操在名士眼里是上不了台面的。在参与袁绍诛杀宦官的行动中被问“阿瞒啊,你本是宦官的养子之后,有什么资格参加我们这样高尚而伟大的行动?”曹操只能回答“干君何事!”这个得到许劭评价“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曹孟德,此刻是激愤的。在五十二岁这一年曹操亲率大军北征,凯旋时特意去了河北昌黎一带,登上碣石山写下了《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此时的他更加的从容,他的胸襟和视野也都和以前不一样了。所以后来时机成熟,也未称帝只说“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

      第二章放旷不羁,这里也有我特别喜欢的故事。

    魏晋士族是由东汉中期的豪族演变来的,进而成为累世为官的世族,由此士人完成了贵族化,也使中国进入门阀政治时代。虽然魏晋时客观上仍存在寒士阶层,但唯一的现实是这几百年,门阀士族和他们的文化与风尚才是绝对主流。

      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死去时,曹丕大为悲伤,亲临灵堂,让大臣们一起学驴叫为王粲送行。那个时代皇帝都如此率真,不遵儒家的礼法。可见那个时代的风尚。魏晋之人有如此的爱好,也是因为他们亲近心性,无拘无束,自由畅达。我们现代人都做不到这样洒脱自由,可能还有觉得怪异的,无法理解。但魏晋之于我们的意义,即在于我们破除束缚,追求自己的心性。

      说到魏晋时代最著名的名士团体不得不提“竹林七贤”。最初是山涛认识了嵇康,又认识了阮籍,并把阮籍介绍给了嵇康。把老乡向秀也拉了进来。阮籍则把阮咸和少年时代的王戎带来了,至于刘伶则是闻着酒味来的吧。这七人在竹林中啸聚清谈、喝酒、弹琴,遗世而独立的。

      竹林七贤中就出名应该是嵇康吧。也是我最喜欢的,我不会承认我只是看脸啊。他是那个时代外貌和风神俱佳的名士,还特别热爱打铁。想想肯定是一身腱子肉啊,身型肯定一级棒。还弹得一手好琴,不成偶像都很难吧。真是粗中有细,细中有粗。可惜他是曹家的女婿,还偏偏是曹家气数将尽的时候。对司马家那是瞧不上,也极不合作的。在《与山巨源绝交书》中写出了很有名的那句“非汤武而薄周孔,越名教而任自然”。这不是一封真的绝交信,只是借信明志。儒教的礼法岂能束缚住嵇康。在嫉妒嵇康的钟会的捣鼓下,司马昭杀心渐起,正当犹豫不决时,三千太学生的求情,更是让司马昭下了决心。嵇康赴死时,索琴而弹,《广陵散》成最终响。连死都是这么有美感,也就嵇康了。王戎曾说“与嵇康交往二十年,未见其喜怒”。嵇康的喜怒不形于色,就是魏晋名士所推崇的雅量。平日中的大小事不轻易表露情绪,或许可以做到,但面对生死,如此从容,如此雅量,实属罕见吧。

    书中有多处说到雅量的故事。如郗恢的宝贝西域毛毯被王徽之卷跑了的故事,看得我都笑出声了。魏晋名士的率真与可爱都在这些故事中可见一斑。还有他雪夜访戴的故事。王徽之要去拜访戴逵(一名隐士),还住的是豪华别墅。那时代的隐士认为隐居只有一种生活方式与人生态度,跟富裕并不矛盾。跟我的价值观十分的吻合。继续讲故事,王徽之坐了一夜的船,但在来到宅前,又转身回去了。“魏晋名士重情怀,更重情怀的自由。从容由姓,讲求即刻。因为在他们看来,即刻就是永恒。我不愿意做我不想做的,我每一刻都为内心而活着。如果这世界上有一个神,那就是我瞬间的内心。”这一刻忠于自己的内心,转身的这一刻也是美到极致的画面。这样的故事现在已经没有了。

      这本书有趣的故事和解读很多,就不一一介绍了。对那个时代有兴趣的读者真的不容错过。把这本书的最后一段话送给我自己和大家。

      在当下的时代,我们追寻魏晋,是因为那一代名士人格独立、精神自由、性情率真、爱惜自我、他们高旷美好的品格,透过千年的时光震撼着我们的内心。我们追慕,是因为我们缺乏我们迷失并准备在污浊中继续执迷。很多时候,我们并不了解人生的真相;我们怀念,是因为我们的祖辈曾经拥有远远比我们纯粹的深情。

      我们的祖先也曾经这么追求个人价值,追寻自己的内心而活。今天的我们呢?越名教而任自然,幸亏我们的文化中不只有儒教啊!

你可能感兴趣的:(魏晋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