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怒不可遏,甚至怀疑孩子不是“亲生”时,该怎么破?

都说孩子是天使与恶魔的化身,乖巧的时候,暖心到让你捧在手上都怕化掉,调皮的时候却急得你直播降魔咆哮功。就算性格温和的孩子,也总有那么一刻会让你“火山爆发”,更不用说活泼有个性的小孩是如何把父母直接给气晕的了。你是否也有过相似的经历呢?

前段时间,我工作特忙,好不容易迎来了休息日,儿子嚷着出去玩。偶然路过书店,儿子说要进去看看,我不禁窃喜,他愿意多看点书,我求之不得啊!

于是准备带他挑几本,可是,他进去后并没跟着我挑图书,而是跑到玩具区,紧紧揣着一盒跳棋非要买,我不依他,提醒他跳棋不是我们这次购物的范围,可他却像颗钉子一样,站在门口不动,一直念叨着:“我不管,我就是要买!”跟他说了一堆不买的理由,他却充耳不闻,哇哇大哭,我突然火冒三丈,顶着人群的好奇以及售货员怀疑我不付款的目光,忍不住冲他大吼:“不买!快回家!”然后半拉半扯的把他带走。

他边哭边赌气地脱掉身上的保暖衣服跟我“宣战”,我带着怒气帮他穿上,可刚穿上他立马又脱掉,就这样一穿一脱,我们僵持了整整半小时,继而互不理睬。

在与孩子“冷战”的过程中,我的心隐隐作痛。孩子平常温和乖巧,本以为刚上演的那一幕只是别家孩子的“专利”,想不到这次的主角竟是我家孩子,这让我不由自主地反思起来,想去了解儿子的真实想法。

我蹲下来跟儿子说:“宝贝,妈妈看到你因为不让买跳棋而非常生气,你很需要那副跳棋吗?”儿子噘着嘴点了点头,我握着他双手说:“家里已经有跳棋了,可以告诉妈妈你为什么还想买吗?”儿子眼泛泪光,委屈的说:“家里的跳棋丢了很多棋子,我想再买新的让爸爸妈妈陪我玩!”

天啊,儿子的“无理取闹”竟然是希望我们多陪陪他,孩子的纯真与渴望差点被我的理所当然扼杀了。我紧抱着儿子,默默跟自己说,一定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不再轻易错过孩子的成长。

说起情绪管理,我后来在育儿书籍以及心理成长课中,收集了一些相关的方法,并努力践行,目前收到了不错的效果,希望也能带给你一些帮助。         

  停止内心的想法,让情绪逗留片刻

神经科学家Jill Bolt-Taylor说,在没有任何想法助力的情况下,情绪只需1.5分钟就会过去。这意味着我们不断运转的思维使我们被困于情绪状态之中。

儿子跟我对抗那一刹那,我心里不停地蹦出一些想法,比如“臭小子,有时间不看看书,居然出些馊主意来买玩具,想把亲娘气死吗?还哭,丢不丢人啊!”而这些想法就是让我的愤怒不断升级的元凶。

所以,在愤怒来临时首先要做的是停止内心的想法,此时,不妨在心理默念1到10,甚至更长一些。

            静下来,觉察情绪

往内看,充分认识当下的愤怒,例如,它带给你什么感觉?身体产生哪些变化?如果你已经觉察到它,允许它的存在,让它慢慢流过。

当我与孩子的关系处于紧张状态时,胸口会有被压的感觉,继而呼吸急促,头脑发热。假如我让感受多停留一会,不急着把它泼出去,让它继续流动,或许就不会出现当众“吼”孩子的画面。

            了解情绪背后的原因

在心理学上,情绪指的是人们对某个刺激因素产生的生理和心理反应。换言之,每个情绪背后都会隐藏着触发它的原因,当我们充分了解它背后的原因,就可以从源头出发,让情绪得到更有效的处理。

从这个方向回看,表面上,儿子提出的“无理”要求让我产生愤怒,但实际上,儿子多看书的期望值一下子急剧下降,加上儿子坚持与我对抗,我作为家长的权威受到很大的冲击,失去了控制感,因此愤怒情绪不断升级。

另一方面,儿子的愤怒在我跟他讲道理的时候爆发,两个人的情绪互相碰撞,他没找到合适的机会向我述说他想买跳棋的原因,只是用哭来表达他的愤怒,于是我们错过了一个亲子沟通的机会。

因此,先了解情绪背后的原因比起空讲道理,效果不用多说了。

                学会表达愤怒

当愤怒情绪在你心里有了定义时,可以试着把它表达出来,这样更有利于身心健康以及有效沟通。

表达愤怒并不是随便的发泄,而是不带批判的把它说出来。比如,当怒不可遏时,先停下手上的事情,跟孩子说,妈妈看到你刚才要买棋子不肯走,觉得很愤怒!

愤怒情绪被充分表达后,我们才会回复理智的状态,从而为自己作更好的选择!

也许,当愤怒情绪涌现时,你不一定能马上停止内心想法、觉察愤怒以及表达愤怒,这是一个需要不断重复学习、实践的过程,可一旦开始实行,很多状况都会被你妥善地安放在事件的源头而非肆无忌惮地蔓延。

你可能感兴趣的:(当你怒不可遏,甚至怀疑孩子不是“亲生”时,该怎么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