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小说资料

笔记小说:是一种笔记式的短篇故事。特点:篇幅短小、内容繁杂[1]。笔记小说于魏晋时期开始出现,学界一般均依鲁迅的观点概分为“志人小说”和“志怪小说”两种主要类型。广义上泛指一切用文言写的志怪、传奇、杂录、琐闻、传记、随笔之类的著作,内容广泛驳杂,举凡天文地理、朝章典制、草木虫鱼、风俗民情、学术考证、鬼怪神仙、艳情传奇、笑话奇谈、逸事琐闻等。

志怪小说基本上受到史书体例的影响,多标榜其记事之确实,以史家的态度书写笔记,所以并非有意识的小说创作。而在艺术表现上,其故事情节多为直线发展的笔记体,缺乏人物形貌与心理的描写,也没有特别铺张情节的发展。中国古代的笔记小说,截至清末,大约不下于3000种,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是一笔巨大的文化遗产。

简介

笔记小说是一种带有散文化倾向的小说创作形式,它的特点就是兼有“笔记”和“小说”特征。“

笔记”使其在记叙上获得了一种散文化的记叙空间,在这一空间里,作者可以叙述,也可以表达别人及自己的思考以及观点,而“小说”则是一种带有故事性的叙述和创作,由于“笔记”本身获得的自由空间,又可以使“小说”创作与散文化的“笔记”叙述相互交叉,使其优势十分明显。

分类

笔记小说可分为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两大类:

东晋干宝的《搜神记》是志怪小说的代表作。

南朝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是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代表作

而笔记小说中的民间文学因素也是十分浓郁的,如在笔记小说相对较为成熟的魏晋、唐、宋时期以来的《搜神记》《世说新语》《太平广记》等,则是这方面的代表。然后,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和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笔记小说,又达到了相当高度。它的故事以及生活、视角与视点,均是平民化与带有十分明显的民间文学特色的,包含了许多传说、寓言、掌故、轶事,尤其是清朝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更带有浓厚的民间文学色彩,它不仅是平民化的视角,即换句说,“是老百姓眼里的世界”,而且叙述及语言方式上则更是浓墨重彩,人物呈现出的想象与创造力,营构的鬼、狐世界,细节的夸张与变形,以及作品中的寓言性质及象征意义,注重环境氛围的营造和人物与故事情节,则是他最大的特色。

但尽管如此,有一点是十分重要的,尽管许多细节以及故事情节、甚至人物都是虚构的,但作品从整体和宏观上却极其高度地反映了生活的本质真实。或许,无论是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它们都因吸取了民间文学的丰富营养进行文学创作,才有了这异曲同工之妙。

你可能感兴趣的:(笔记小说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