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在力量与掌控生活的能力

                   

photo by  四夕人青


                        (一)

日本著名女作家山本文绪写过一本书叫《然后,我就一个人了》,这是她在2013年所写的随笔集,被称为心灵疗愈日记,主要记录了她三十二岁离婚之后一个人的生活,读来甚是温暖。书里有这样一段话:

“一直都是一个人,也就更擅长取悦自己。

想要总是保持一种‘没有理由就是开心'的状态,然而行走在人世间,却会有很多讨厌的东西落在头上。

不过,因无聊的小事烦恼和摇摆,太浪费时间了,消耗体力也好,浪费金钱也罢,我都要找回我的‘没有理由就是开心'”。

刚刚读到的时候为“没有理由就是开心”这样一种状态而惊艳----理由是世人更擅长放大悲痛和苦难,沉浸在某种痛苦之中,而时常觉得不快乐。

这是我慢慢开始生活之后发现的奇特现象。



photo by 四夕人青




                      (二)

第一次是在初高中看电视的时候,从《中国梦想秀》到《中国好声音》(还有类似很多的综艺节目),几乎人人都在贩卖情怀,当汪峰(周立波)问出那一句“你有什么梦想”时,对面的人必定会有一个悲惨的身世、年迈穷困等她(他)成才的母亲、匮乏的物质条件、坚持不懈的努力、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千篇一律却总能打动人心。

听得多了,我的情绪也变有了“悲悯--无感--被欺骗”的转变,会觉得之所以能冠冕堂皇的说出这些,不就是因为观众和导师买账吗?

“你看我都如此可怜了,你为何还不给我一个能够改变命运的机会。”这是无感的理由。

而觉得被欺骗是因为,会想“你真的有那么穷吗?那为何你还买得起吉他和去北上广的车票?”(现在看来似乎有些冷漠)。

可能那个时候我就对“人会不自觉的放大苦难和悲痛”这一现象有一些理解和思考,只是当时还没意识到。

第二次是在两年前,我的室友Y小姐刚刚搬进来,在这之前,我们只是短暂的见了一次面就敲定了合租事宜。一直到她搬进来那段时间我工作忙的晕头转向,几乎没有与她闲谈甚至见面的机会。

大概是几天以后,某日加完班回家正好撞上从卫生间出来的她,眼睛红红的,满脸哭过的痕迹,我说怎么了,她说熬夜太久了,眼睛不舒服。

长久的沉默之后我说你刚刚哭过吧?

她笑了一下说,是的。(她之所以笑是因为她觉得自己痛苦的理由太愚蠢,哈哈哈哈哈哈)。

于是才有了那日的交谈,这是Y小姐工作之后第一次离家,因为太想念家而哭泣。

说实话,我当时很惊讶,如果我们刚读大学或者刚出社会可能我会理解,但是要知道,Y小姐比我大四岁,我以为她会比我更独立、甚至是更能习惯独处一些。

她说,自己从小到大没有离开过家的经历,虽然是家里的老大,但自小就是被照顾的那一个,小时候有父母照顾;读大学的第二年妹妹为了照顾她,也和她考去了同一座城市;当了北漂之后有朋友照顾她,以至于北漂结束后她还认不得回家的路,转哪趟公交、乘哪趟地铁。

顿了顿,她又接着说:

“最近和你们的相处给我的触动很大,足够坚强也足够独立,我很羡慕,也很希望能和你们一般。我之所以搬出来单独住,是因为我想试着独立一些。”

“足够独立的人生不见得有多好,更多的是你看不到的辛苦罢了。”我几乎没有思索就说出这一句。

---如果我有得选,如果我有得选,我宁愿长成一个既不独立也不坚强且处处需要别人照顾的玻璃心女孩。

那晚我们聊了很久,从原生家庭到在社会上吃的苦头,每一件事似乎都在用尽力气的安慰她,“你看,像我们这样独立的女孩子是吃过很多苦头的,反而是你,一直在庇佑之下,能获得更多的快乐和幸福。”

夜里睡去的时候感觉透不过气来,于是我打开窗坐在一旁哭了一会,一边哭一边反思自己为何要去回忆那些不是很愉快的经历?


photo by 四夕人青




                        (三)

再后来,这几年的时间里,一直都是,一个人生活。

有一段时间,因为周围环境的糟糕和自身的无能为力,陷入了漫长的抑郁,我去看心理医生,渴望获得一些帮助,渴望听到他和我说一句“这一切不是你的错。”

可是一整个下午的就诊时间,他都拿来和我解释原生家庭的概念,直到最后我起身说了再见以及告诉他我懂什么是“原生家庭”,留他一脸错愕。

只是因为我当时的难题来自于对现状的焦虑,而不是“前世的因造就现世的果”之类的蝴蝶效应。

于是我便尝试着把令自己不开心的事情逐一写下来,大大小小的事情写了101件。

网上流行的孤独等级表里,我的孤独确实是满级的,照安东尼在《陪你度过漫长岁月》里的说法来说,“孤独的人是可耻的。”

并且在非主流的时代里我以这句话为荣。

                        (四)

改变源自前段时间,忘记跟朋友聊起什么话题了,她说,“你现在之所以会这么想,只是因为储存了一些可以掌控生活的能力了。”

后来细细思考,才发现这一份掌控包括金钱、时间和以及如何面对生活的苦难这一问题。

一了百了的念头我也不是没有过(而且我猜可能很多人都有过),可是一了百了的只有我自己而已,这对那些视我为知己和最爱的朋友和亲人来说是漫长一生里无解的伤痛。

那么,我只能选择好好生活。

经济独立之后,买什么样的衣服、化妆品、去哪个城市旅行、晚餐吃什么之类的充满烟火气息的小事都迎刃而解,因为手中有了选择的资本。于是很多内心的自卑感、对未来的不确定、安全感的匮乏已经解决大半,至少对我来说是这样。

这是能够掌控生活的第一层能力。

再来是时间。

大概是完全推翻“孤独的人是可耻”的这一结论之后,(青春期时形成的价值观对人的影响还是很大的),我极度享受个人时间----包括不被打扰的空间和时间。

独处的时候发呆、思考、看书、静静晒太阳,无所谓干什么,只是需要喘息的片刻来抚慰无穷无尽的忙碌。

正如山本文绪女士在书里说,“极致的幸福,存在于孤独的深海。”

起初的孤独是被迫的,只是因为朋友要去考公务员、要去实习这样微小的理由,直到我完全适应一个人并且开始享受这种状态。

哪怕是在考研学得热火朝天的日子里,我也偶尔忙里偷闲,阳光晴好的下午换上一身好看的衣服坐地铁去某个电影院看上一部电影,出来讨价还价买上一束喜欢的花又回到自习室,假装刚刚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的埋头学习。

可是只有我知道---刚刚确实是发生了一些什么的。

一些自由支配时间的可贵和惬意,是我整个难捱的、时常哭泣的、考研生涯里的巨大慰藉。

再到现在,我并不同意“年轻的时候应该花光全部精力和时间来赚钱”这一说法的,因为我经历过。至少对我来说,不适用。

我是一个悲观主义者,不管多么有趣、开朗,底色总是很悲凉,由此是需要被热气腾腾的生活包围的,在柴米油盐酱醋茶里去感受,在菜市场的烟火气息中被治愈的。

我用上全部时间和精力去赚钱的那一年,我并不快乐。

或者你也可以理解成我吃不了苦,亦或者是女孩子没必要那么拼,我都无所谓。

我对现状满意---有足够的时间努力工作、阅读、思考、做饭、吃饭、写文字、和周围的朋友保持舒适的相处模式、情绪稳定(大部分时候)以及能够慢慢生活,对我来说就够了。

懂得满足是极好的品质,女友上次和我说,她的老师童年时期最大的梦想是当个银行的柜员,以至于现在梦想成真之后幸福感奇高无比,我一直在思考这句话,这个话题下次再聊。


photo by四夕人青


再来是如何面对生活的苦难这一问题。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发现,一件不太愉快或者说艰辛的事情放在自己身上往往觉得没什么大不了,但是放在父母身上我们可能无法接受。

打个最简单的比方,我可以接受自己因为经济拮据而顿顿吃泡面甚至咸菜馒头,但是如果父母说,孩子啊,我们家里没钱了,天天只吃馒头、土豆。

当下你肯定会有,“天呐,生活太不公平了,为什么要这么对待我的父母、为什么我的父母如此辛苦、为什么我没有能力让我的父母过上顿顿大鱼大肉的日子、只吃馒头和土豆他们受得了吗”之类的念头。但实际上也还好,我觉得你之所以会这么想,只是因为你是内心善良且共情能力比较强的人。但只要不要刻意去放大这部分辛苦或者情绪,其实也就不存在所谓的艰难了。

世人皆苦,放到整个社会的洪流里,我们的父母也不过是芸芸众生受苦受难中的一份子,还是有相对公平可言的。

至于你想不想、要不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尽可能地改善他们的生活,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再来说回我和Y 小姐聊天之后哭泣的那一个晚上之所以当时觉得透不过气来,只是因为我放大了生活里那一份冷漠、艰难和苦痛,小到上班的时候穿的高跟鞋磨脚、被同事、领导拒绝,大到出车祸、被上司痛骂等,将生活中的琐碎难题轻易就上升到了人生很痛苦这个概念,而不去想它美好的地方。

作为一个成年人,最重要的部分就是要接受生活本身就是艰辛,而不是去逃避或者放大这部分难,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自己遇上难题的时候才不会想着离家出走、归隐山林、甚至是离开人世。

因为放大苦难而产生的厌世感,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如今再回忆起来,其实掌握主动权的一直是我自己。

比如选择去机场兼职只是因为我痛恨离别、想要待在一个每天都有上万人说再见的地方去感受那里的人和事,(当然我也收获了我想要的),而高跟鞋磨脚只是因为没有选对合适的鞋子而已,不存在苦难一说。

比如工作、生活中被拒绝也不过只是因为他人没有义务帮你、或者对方本身就很忙而已,如今当自己也能坦然说上一句“我不想”的时候,才发现其实没必要那么玻璃心,拒绝本就是人生常态,而我们应该做的应该是对帮助过我们的人心存感激并适时送上自己的帮助才对。

比如出车祸之后,只是索赔、治疗、这期间与朋友闹的一些误会令人伤心,但是收获了每日来医院轮流陪床的大学室友(光是这一件事,她们就值得我终生珍视)、认识了开咖啡店的老板,甚至有机会在某个乌托邦式(蜀芙蓉)的民宿咖啡馆,逗留了一阵子,遇到很多有趣的人等。

…… ……

这些都是生命里美好的事情,是我在不停的前进、不停的选择,而不是被动裹挟着往前走。唯一遗憾的是,当年过于放大这些悲痛,自怨自艾,觉得生活艰难而忽视了太多。

有时候心态正确与否,比任何事来得重要的多得多。

这是关于掌控生活的第三层能力。


photo by 四夕人青


                        (五)

喜欢的女作家曾这样解读过如何获得平和的内在力量这件事,她的逻辑很喜欢也很认可:

“你要坦然面对成长中发生的各种事情,接受它们的存在,梳理它们的内部逻辑,不断总结、反思,去改变自己能顾改变的地方。当你体会过生活的千姿百态之后,你终将会成为一个有耐心、内心柔软却坚定如山的人,你对自己的人生也拥有了掌控能力。”

以上,无关鸡汤,只是很平和的记录这一段时间的思考和收获,如果有缘读到且能给你一些力量,说明我们都很幸运。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在力量与掌控生活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