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苏州园林》导学案

19.《苏州园林》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从整体到局部多方面说明事物的方法,在整体把握全文的基础上,体会文章的结构美。

2、学习本文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从反复诵读和重点词句赏析中,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3、了解我国园林建筑的成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

1、抓住事物特征,由总到分的说明顺序。

2、掌握作比较、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学习难点】

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多样性。

【自主预习案】

1、为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池沼(  )    嶙峋(  )  着眼(  )  琢磨(  )

丘hè(  )  轩xiè(  )  相间(  )  对称(  )

2、借助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因地制宜: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自出心裁: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标本:__________      ④败笔:________   

3、朗读课文,标记段落序号,了解大概内容,感受文章要点。思考:

①本文的体裁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  

②文章主要介绍苏州园林的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从哪些方面来具体介绍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课内探究案】

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杭之美,山清水秀,人杰地灵。而苏杭美景之最,还在于园林艺术之美。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园林,处处呈现诗情画意,充满人文思想,置身其中,足以陶冶性情,自得其乐。苏州有四大名园:拙政园、沧浪亭、狮子林和留园,都是园林中的精品极品,处处体现中国江南宅第园林的独有特点。今天,我们学习叶圣陶先生的《苏州园林》,看他笔下的苏州园林呈现出什么样的特征?

学习目标(见上)

二、自主探究,释疑解惑。

(一)走近园林

学生听老师范读课文后,思考:

1、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是什么?其总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以一位游览者的身份谈谈苏州园林哪一点最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欣赏园林

3.让学生大声朗读课文,以导游的口吻介绍:

亭台轩榭的布局: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山堆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池沼的布置: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注意介绍的条理,注意介绍的方法,用上重要的词语。)

4.作者在描绘苏州园林的美时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一段中,哪个词最能说明苏州园林的重要地位?“标本”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________                                                

6.说出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作用。

(1)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谁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苏州园林与北京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探究园林

7.(1)、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说明事物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对苏州园林的感情怎样?(在此处加入作者简介:叶圣陶(1894--1988)著名作家、教育家。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历任小学、中学、大学教员,当过编辑。从1914年开始写短篇小说。1921年,他和茅盾、郑振铎等人发起组织了文学研究会,提出“为人生”的主张。短篇小说集有《隔膜》、《火灾》等,童话有《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长篇小说有《倪焕之》等。叶圣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他在语文教学和教材规范化方面也有独特的贡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结合目标,有效训练。

8.写一写:我们的校园

要求:(1)、抓准特点;(2)、按照一定的说明顺序;(3)、用3~4种说明方法;(4)、字数:不少于200字。

四、总结梳理、整合提高、内化目标。

《苏州园林》是一篇富有艺术性的说明文。文章通过介绍苏州园林景色如画的特点,再现了它的美丽、精巧,显示了我国园林艺术的高超水平,赞颂了设计者和匠师们认真严肃的劳动态度和杰出的艺术创造能力。语言准确、生动、周密、精炼。

五、达标检测,反馈矫正,反思目标。

【拓展检测案】

课外语段阅读

①维生素K是维生素家庭中的止血“功臣”,人体缺少它,出血时血就不能凝固。

②维生素K的两兄弟K1、K2的性格、脾气有同有异。

③相同的是它们都是中性黄色的化合物,不溶于水,只溶于油脂等有机溶剂,性质十分稳定,不怕酸,也不怕热,即使在强酸下或在150℃的高温中也能泰然自若。但是,维生素K却非常害怕碱和紫外线,一旦和它们相遇,就会被撕得支离破碎。因而,含有丰富维生素K的食物如青菜、猪肝在烹调中切不可放碱,否则,会把维生素K破坏殆尽。

④不同的是,在常温下维生素K1是液体,维生素K2却是固体。维生素K1通常存在于植物体内,在各种绿色植物中含量尤为丰富;维生素K2通常存在于动物体内,尤其是动物的肝脏内。

⑤它们化学结构中都有一个名叫α-甲基酸的结构,因此都有止血的本领。但由于其结构有不同之处,因而止血的效力也不同。维生素K1的止血本领要比维生素K2大百分之六十。

⑥维生素K止血的奥妙在哪里呢?

⑦原来人体血液中含有凝血酶元,它能起止血的作用。可是光有凝血酶元是不能使血液凝固的,一旦人体某处组织出血,血小板遭到破坏,就会释放出凝血活素和钙离子,这二者与凝血酶元结合在一起,变成了凝血酶。在凝血酶的催化下,血浆中的可溶性纤维蛋白元就很快变成不溶性纤维蛋白。这样,出血也就被止住了。而维生素K不仅是凝血酶元的主要组成成分,而且还能促进肝脏制造凝血酶元。所以缺乏维生素K就会缺少凝血酶元,凝血酶的组成便遭到破坏,血液就不能凝固。维生素K止血的奥妙也就在这里。

(节选自王一川《生命科学的奇葩》,有删改)

1.(4分)请写出维生素K的四个特点。

(1)____________ ;  (2)___                ;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 。

2.(3分)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凝血酶元止血的原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分)本文用了不少生动的词语,如“家族”、“功臣”等。请在文段中再找出4个这样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3分)说明文的语言要求准确、严密,试从本文第③、④自然段中举一个例句加以说明。

例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语段阅读

动物为何不会迷失方向  

于海琴

一家著名的研发定位图的公司曾做过一项民意调查,想弄清楚有多少人能够在陌生的地方辨别方向。来自13个国家的1.25万人参与了答题。结果表明,四分之一的人不借助专门的仪器就无法找到正确的方向;许多人承认,需要利用一些外在的标志来判断方向;只有7%的人表示,总能找到所需的道路。与此同时,大多数填表人认为,方位辨别能力是一种天生的、少有的能力。事实确实如此吗?

科学家们早就开始研究人是否具有辨识方向的天赋。古希腊时已有人思考,既然信鸽能够准确无误地找到回家的路,人行不行呢?曾发生过许多猫、狗在离开主人几万米后又顺利找到主人的事;每年候鸟迁徙,飞行路线经年不变;通过给鸟系戴标环的办法,也发现一些飞禽能一次又一次地顺利返回祖先栖息地。这就让人得出结论,动物有某种类似罗盘或导航仪的“仪器”,能够帮助它们准确地确定方位。这种“仪器”被称作“生物罗盘”。

多年来一直折磨着科学家们的问题是这种“生物罗盘”的工作原理。1975年,马萨诸塞大学的研究人员理查德•贝克莫尔发现一组能够准确地朝北极方向移动的微生物。动物体内所寄居的这些微生物含有微量的磁铁成分,随后在鸽子等许多动物体内都找到了这种成分。科学家在人脑的灰色物质中也找到了这种磁铁成分。科学家认定,这种磁铁就是“生物罗盘”的奥妙所在。

但这一说法未能得到证实,所有研究停留于纸面上。其后的实验,从技术上复制这一罗盘的尝试以失败告终。而且,“动物和人之所以能够确定方位,是因为磁极的存在”,这种说法本身也引起了研究者们强烈的反对。果真如此的话,鸟类飞到了磁场异常区,绝对会晕头转向而且人类靠自身的生物机能就很难确定方位。

工程物理学家、生物学家博士根纳季•什韦佐夫也是对磁场理论“不满”的人之一。他的研究从一种假设开始,即只有在某个空间内频繁移动的生物才需要这一空间的定向能力。他说:“如果一个生物生长在一个固定的地点,无需移动,则事实上也就不需要知道方向。只有必须从A点到B点时,才需要‘罗盘’。也就是说,只有在移动时定向系统才需要启动。”在经过一系列的试验和测算后,什韦佐夫发现,当动物移动的时候,它的周围就会出现某种力场。这种力场是在循环移动与近地空间,即地球重力和昼夜更替共同作用下形成的。这种力会“晃动”动物的身体,仿佛一只无形的手。

现在剩下的主要问题就是搞清动物是如何组织“定位机能”的。为此需要找到动物体内记录和解读物理场信息的专门器官。没费多少周折就找到了,这就是动物的前庭,即那个所谓的“生物罗盘”。无论从角度、精度,还是稳定性来说,它都远远高于“磁罗盘”。任何磁场或其他障碍物都不会对它造成任何影响。

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数字信息是从前庭器官通过神经——独特的“导线”进入动物大脑的。什韦佐夫认为,真正的“地图”就储存在动物的“灰色物质”里。这种“地图”实质上就像全球定位仪所使用的定位图。区别仅仅在于,动物没有“误差”或“不准”这种概念,它们的一切都分毫不差。最主要的是,无论暴风雨,还是高压电线,抑或磁场异常,都不会影响它们的“导航仪”的工作。而且,所有这些带有“地图”的“生物仪”会一代代遗传下去。后代不用学习,天生具备这种能力。

那么,人的方向辨别能力是否也一如动物是天生的?人是否只需开发自身的这种能力就行了?但什韦佐夫的回答是完全否定的。他说:“很遗憾,人先天缺失这一功能,人天生没有‘生物罗盘’。人的辨向是‘有意识的’,而动物是‘无意识的’。”有的人辨别方向的能力强,有的人弱。什韦佐夫解释说,这很正常,和有的人数学学得好,有的人则学得差一样。比如有的人天生擅长画画,辨别方向的能力也属于这种天赋。

什韦佐夫认为,人能够借助外在的一些标记,例如太阳和月亮的位置,石头或树上的苔鲜等来判定方向。虽说人和任何一种动物一样,移动时也会在自身周围形成力场,“生物罗盘”的各个部件人体内都有,但这套系统对人不起作用。他认为,“这是大自然的设计”。

5.“磁场理论”引起研究者反对的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动物是如何组织“定位机能”以确定方位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在辨别方向方面人和动物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本文以“动物为何不会迷失方向”为题,但却从对人“方位辨别能力”问题的调查写起,又以对这一问题的解答结尾,这是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自主预习案]

1.zhǎo  xún  zhuó  zhuó  壑  榭  jiàn  chèn  2.因地制宜:根据不同的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  自出心裁:出自自己心中的构思,比喻与众不同的创新。  标本:指在同一类事物中可以作为代表的事物。  败笔:写字写得不好的一笔,绘画中画得不好的部分。  3.(1)说明文(2)“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3)从大处来讲: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3段)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4段)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5段)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6段)  从细处来说:注意角落的图画美(7段)注意门窗的图案美(8段)注意色彩搭配的协调美(9段)

[课内探究案]

1.整体特征: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文章是先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等四个主要方面,再从每个角落的构图美,门窗的图案美,建筑的色彩美等三个细微方面来具体说明这个特点的。  2.略  3.略  4.A.作比较。①在介绍布局的时候,将苏州园林内亭台轩村的布局跟宫殿和住宅相比;突出了苏州园林讲究“自然之趣”的特点。  ②在介绍花草树木时说,“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这既是比喻,又是比较,表现了我国传统的审美观点和民族的特有风格。  ③在介绍建筑物的色彩时,又与北京的园林相比较,’‘与北京的园林的不同,极少使用彩绘。梁和杜子以及门窗栏杆大多漆广漆,那是不刺眼的颜色”。  B.举例子。例如第2自然段,以游览都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图画中”的例子,说明苏州园林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的特点。 再如第5自然段中,以几条园里的古藤为例,形象地说明了苏州园林花树的艺术风采。  C.摹状貌。例如第5自然段中,对苏州园林树木的栽种和修剪着眼在画意的描摹等。  5.“标本”这里有典范、代表的意思。(这个词形象地表明它继承了古代园林艺术传统,浓缩了中国园林艺术精华,具有典范性。)  6.(1)“据说”是留有余地的说法,很有分寸。(2)“鉴赏”指对艺术品的欣赏和评价,而“欣赏”指对艺术品的领略和玩赏,在句中用“鉴赏”词最恰当。 (3)“务必”“无论”“总是”强调了图画美。 (4)“绝大部分”是从范围上作出限制。(5)“极少”则从数量上加以限制。 (6)“栽”“蔓延”“补”这几个动词恰当而形象地写出设计者和匠师们的精心布局,化静为动,化单调为多彩。这个例子体现了本文语言的精练。  7.(1)先总括苏州园林从整体上呈现出的特点,再从各个方面分别加以说明。园林建筑特点的概括介绍和分类说明互相照应,前后提挈。“图画美”这一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作为线索贯穿全篇。

(2热爱园林建筑艺术,热爱祖国  8、略。

[拓展检测案]

1.(1)中性黄色化合物。(2)不溶于水,只溶于油脂等有机溶剂。(3)性质十分稳定(不怕酸,不怕热)。(4)怕碱和紫外线。  2.凝血酶元与出血时血小板释放的凝血活素和钙离子结合变成凝血酶,凝血酶的催化使血浆中的可溶性纤维蛋白元迅速变成了不溶性纤维蛋白,从而止血。  3.(两)兄弟、性格、脾气、泰然自若、撕、怕。  4.例一:“它们……不溶于水,只溶于油脂等有机溶剂。”(“只”字起限制作用,准确说明了维生素K的性质)例二:“在常温下维生素K1是液体,维生素K2却是固体。(”在常温下”准确表明条件,极为严密)。  5.①这一说法未能得到证实,所有研究停留于纸面上。②其后的实验以失败告终。③鸟类飞到了磁场异常区,不会晕头转向,而人类靠自身的生物机能很难确定方位方向。  6.动物移动时形成力场,定向系统开启——数字信息进入前庭器官“生物罗盘”——通过神经进入动物大脑,由大脑中的“地图”(定位图)来确定方位。  7.①动物天生具备“导航”能力,人先天缺失这一功能。②人的辨向是‘有意识的’,而动物是‘无意识的’。③人辨别方向的能力有强有弱,各不相同。动物则是本能。  8.①易于激发读者的兴趣,引发读者联想,并引出对动物辨别方向问题的解说。②既首尾呼应,又突出说明了动物辨别方向方面独特的机能和独有的天赋。

你可能感兴趣的:(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苏州园林》导学案)